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114995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成焦率的因素分析以及计算方式李正军(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上海41)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共有2座4.3m顶装焦炉,投运套75/h干熄焦装置。成焦率一般在7%左右,1月成焦率下降到71%左右,使得各项物耗、能耗指标均有明显上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成焦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1 成焦率的预测措施 成焦率是入炉煤经高温干馏转变为焦炭的百分率。成焦率重要取决于煤质,也受炼焦条件和炉型的影响。 (1)用煤和焦炭灰分之间的关系计算成焦率的公式为:Kd.j(d.m/Ad. j)10%式中的K.j为煤的成焦率(干基);A.m 为煤的干基灰分;A. 为焦炭的干基灰分。 用该措施计算的成焦率往往比实测值的低,除了取

2、样和分析误差等因素外,重要是在高温干馏过程中灰分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焦炭在炭化室内和熄焦过程中发生烧损使灰分增大。 (2)用入炉煤和焦炭的挥发分计算成焦率的公式为:Kdj(100Vd.m)(0V. j)10%+Q 式中的Vdm 为煤的干基挥发分;Vd. j为焦炭的干基挥发分;Q为修正系数,指在煤中挥发分逸出后,经二次裂解而引起的增碳,它与入炉煤的挥发分、焦炉炉体构造和焦炉操作制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取Q=1。 (3)由煤质和炼焦操作条件计算成焦率的公式为:.j=103.75Vd.-000式中的Tj为焦饼中心温度,推焦前5n测定。该式由日本提出,但由于焦饼中心温度的测定比较困难,难以得到精确的数据,因

3、此一般不采用。 (4)生产实际中,可按下式计算成焦率:d.j=焦炭产量(干基)/入炉煤量(干基)式中的焦炭产量(干基)以交库为准;入炉煤量(干基)以公司皮带秤为准。2影响成焦率的因素分析2.1 挥发分对成焦率的影响 根据入炉煤和焦炭挥发分计算理论成焦率,成果见表1。由表1可知,4月的理论成焦率比14月高0.7%,因此,同期对比,挥发分对成焦率下降的影响不大。表 同期入炉煤和焦炭挥发分的比较成果()时间入炉煤挥发分焦炭挥发分理论成焦率010428.91.087.0004041.173.62.2 熄焦方式对成焦率的影响 月的平均干熄焦率为938%, 14月的平均干熄焦率为1.6%,烧损率低于同期,

4、因此可以排除作为本次成焦率低的重要因素。2.3 焦炭水分对成焦率的影响各规格焦炭水分的对比成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由于受生产流程的限制,在干熄焦和湿熄焦同步运营时,除大块焦以外的其她焦炭都是干湿混合的。因此在计算时需要进行干湿转换。取所有干熄焦的3月和1月数据,即月的中小焦、焦屑的水分乘以需转换当月的湿熄焦率,再加上3月的中小焦、焦屑的水分乘以需转换当月的干熄焦率等于转换后的水分。 通过转换的焦炭水分比实际分析的低,在干、湿熄焦同步运营时,大块焦如下的焦炭是混合的,存在取样和分析的差别,水分也许偏高,导致成焦率偏低。转换后成焦率与实际的对比成果见表3。表2 各规格焦炭水分的对比成果焦炭规格,

5、mm平均水分,干湿转换后平均水分,%548.37.8102513.32.0760185表转换后成焦率与实际对比成果(%)时间实际理论计算2月.7.77月70.270.64月7.237116.4 炼焦煤水分对成焦率的影响来煤加权水分见表,实际配合煤总样的水分见表。表4来煤加权水分(%)时间1月2月月4月9.529.9.69.699.59.9.639.66表5 实际配合煤总样的水分(%)时间1月月3月月1.4010.440.3210.5117711.210.4 由表、表可看出,来煤的加权水分平均值与基本相似,而的配合煤水分比的配合煤总样水分高出近1。单炉加煤量是以来煤水分为计算根据的,两者水分的差别导致了单炉加煤量的增长,同步导致成焦率计算数值的下降。3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1月成焦率偏低的重要因素是干湿焦炭混合引起差别(即焦炭水分的差别)和配合煤水分偏高引起的差别(即配合煤水分分析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