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安乐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忧患安乐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教学目标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2、掌握文中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学习课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的论证方法。4、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和启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实词。教学难点: 1、体味孟子气势充沛的语句,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教学方法:“诵读为主,学生为主,教师的引导、启发、辅导为辅”,目的是通过本文的教读,使学生学会积累一点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
2、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布置预习: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在文中注音。2、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将疑难用彩笔标出来。 3、了解作者及出处,在书上做好摘记。 激情导入:讲述青蛙和羚羊的故事。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繁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群强,而且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一分钟要快13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别呢?原来,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羚羊群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在他们缺少了一群天敌。 预习反馈 1、先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出处。学生答:作者是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
3、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教师补充: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2、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应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舜 畎亩 傅说 胶鬲 百里奚 拂 明确目标 、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聆听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聆听课文(注意朗读
4、的节奏)。2、学生自读课文,字词正音。借助注释了解大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听录音划分出朗读的节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学生分男、女生朗读课文。朗读前明确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朗读后同学间评价朗读情况。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对重点和疑难词句进行点拨、小结。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看谁做得最好。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1、学生自学,教师巡
5、视,了解学情。2、检查自学效果述:自学暂停,下面解释加横线的字词。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请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忙纠正。述:下面翻译下加横线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学生依次回答,如有错,请学生更正,学生不会,教师更正。学生快速对照相关译文,自我检查。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1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 通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困于心,衡于虑 通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激情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导入。 预习反馈1、朗读第一段,说说用了哪种修辞?(排比)2、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 文中哪一句是从反
7、面论证?(“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 明确目标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1、述:请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出示思考题)、课文连举古代几位名人的事例,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检查自学效果、请举手的学生回答。估计学生答出:都出身卑微,都经历了艰苦的磨练,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本题难度较大,教师注意引导估计学生答出:本课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
8、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自由发言。估计学生答出: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点拨提问:1)第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结合讲解训练题二。2)第二、第三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结合讲解训练题三。3)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教师总结1)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练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2)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方面都要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3)第三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
9、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4)第四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 1、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2、然后投影播放文中相关人物与图片。补充资料:有感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 想在万千忠臣良将的惨叫声 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
10、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夏桀,商纣,本来的大好河山正是被这些暴虐无耻之徒断送。这时我不禁想到孟子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夏桀造夜宫,信佞臣,远君子,鱼肉百姓。纣王宠妲己, 挖酒池,造肉林,草菅人命。他们为何拱手让出自己的大好河山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呢?这正是因为他们安于享乐,不理朝政,不管民间疾苦,即使身边有一些敢言直谏的贤臣却仍不思悔改,依旧沉湎于变态般的享乐中,终导致最终的灭亡。这正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小结,播放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熟读、默写课文。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
11、发于畎亩之中发: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 3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答_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5、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身体上_,行为上要_。(用原文回答)(分) 6、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个字) 答案:1(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2答案(1)使他 经 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 顺
12、。(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3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4、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5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6、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