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11494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一、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一) 结识自己(二) 结识她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构造(三) 结识社会(四) 结识生活的价值二、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二)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三)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1、 个体过程2、 人际过程3、 群体过程三、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一) 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1、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2、 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3、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二)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阶段(8934)2、起步阶段(135-45)3、发展阶段(19461969)、危机阶段(7

2、年代)、繁华阶段(80年代之后)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措施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 假设与理论(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三)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1、 社会层面2、 个人层面3、 人际层面二、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一) 如何提出问题(二) 如何阅读文献(三) 研究措施选择1、 有关研究2、 实验研究(四) 收集数据的措施1、 观测法2、 调查法3、 实验法4、 档案研究法5、 元分析措施(五) 研究的设计(六) 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七) 论文的撰写三、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 生物理论(二) 学习理论1、 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2、 学习理论的特点(

3、三) 诱因理论1、 理性决策论2、 互换理论3、 需求满足论(四) 认知理论1、 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2、 某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五) 角色理论第三章 自我概念一、 有关自我研究的历史二、 和自我有关的概念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高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三、 自我偏差(一) 焦点效应(二) 自利偏差(三) 盲目乐观(四) 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四、 自我与文化(一) 独立型自我与依赖型自我(二) 东西方文化下自我概念的差别性(三) 自我的三成分模型(四) 华人自我四元论第四章 社会认知一、 社会认知(一) 分类(二)

4、图式分类: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队图式、角色图式、剧本作用:三方面(三) 社会认知法则1、 便利法则2、 象征性法则3、 基本比例信息4、 锚定与调节法则(四) 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1、 社会认知与寂寞2、 社会认知与焦急3、 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五) 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内隐联想测验二、 个人知觉(一) 如何形成对她人的印象1、 第一印象评估人或事物时的三个基本维度2、 整体印象的形成(1)平均模型 (2)累加模型 (3)加权平均模型3、 个人知觉中的偏差(1)晕轮效应 (2)正性偏差(二) 个人知觉的线索1、 情绪2、 非言语线索(1)人际距离 (2)身体姿态 (3)目光接触三、 归因(一)

5、对她人行为的归因理论1、 Heidr的归因理论2、 eine的归因理论3、 归因风格理论4、 Kely的三维归因理论5、 相应推论理论(二) 对自己的归因1、 对自己态度的归因2、 对自己动机的归因3、 对自己情绪的归因 (三)基本归因错误第五章 社会行为一、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一)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二) 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1、 生物学理论的观点2、 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三) 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1、 家庭环境2、 文化环境(四) 遗传与环境的互相作用1、 遗传建构环境的观点被动型、唤起型、积极型2、 行为遗传学的证据3、 概率渐成论二、 人类的侵犯行为(一) 侵犯行为概述1

6、、 什么是侵犯行为考虑三方面、工具性侵犯、敌对性侵犯2、 侵犯行为的生理基本3、 文化与侵犯行为4、 愤怒与侵犯行为(1)遭到她人袭击或烦扰 (2)遭受挫折 ()归因的影响5、 对侵犯行为的学习(二)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1、 温度2、 兴奋转移3、 侵犯性线索4、 去个性化5、 饮酒6、 社会赞许与模仿(三) 减少侵犯行为的措施1、 运用惩罚2、 减少挫折与学习克制自己的侵犯行为3、 替代性袭击与宣泄4、 示范非侵犯行为5、 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四) 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1、 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去克制、形成侵犯剧本、认知启动2、 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3、 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玩电子游

7、戏对人的五点影响三、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一) 对利她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1、 进化心理学2、 社会进化论3、 学习理论4、 社会互换理论5、 移情与利她主义(二) 影响利她与助人行为的因素1、 情境因素(1)文化差别 (2)她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境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惊)(3)环境条件因素 (4)时间压力因素2、 助人者的特点(1)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助人者的心情 (3)助人者的内疚感(4)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 ()宗教信奉 (6)性别影响3、 求助者的特点(1) 与否受她人喜欢()与否值得她人协助 (3)性别的影响(三) 增长助人行为1、 利她主义的社会化(1)树立利她主义楷模 (2)通过

8、做出具体的协助行为来学习 (3)利她主义的内在动机2、 增长旁观者干预的也许性3、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第六章 态度与偏见一、 态度概述(一) 态度的定义和功能1、 什么是态度2、 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关系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3、 态度的心理功能效用功能、知识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体现功能(二) 从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1、 态度的特殊性水平2、 时间因素3、 自我意识4、 态度强度5、 态度的可接近性6、 行为的积极性水平7、 心境的影响8、 情境的作用(三) 态度的测量1、 直接测量(1)利克特量表 (2)瑟斯顿量表 (3)语义辨别量表2、 间接测量(1)投射技术 (2)生理指

9、标测量 (3)反映时测量二、 态度的形成(一) 态度形成与学习(二) 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三) 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四) 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三、 态度变化(一) 有关态度变化的理论1、 Heider的平衡理论2、 认知失调理论(二) 支持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1、 不充足理由与认知失调2、 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3、 努力与认知失调4、 决策后失调5、 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三) 对认知失调理论的批评四、 说服模型(一) Hovland的说服模型(二) 说服的中心和外周途径模型(三) Sear的说服模型(四)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1、 说服者的因素(1)专家资格()可靠性(3)受欢迎限度2

10、、 说服信息的因素()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 (2)信息唤起的恐惊感 (3)信息的呈现方式(4)信息的呈现顺序和关联性3、 被说服者的因素(1)被说服者的人格特性 ()被说服者的心情 ()被说服者的卷入限度(4)被说服者的动机水平 (5)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状况 (6)个体差别()综合因素 ()自我在说服中的角色4、 情境因素(1)预先警告 (2)分散注意(五) 从双加工模型到单加工模型五、 偏见(一) 偏见概述1、 偏见定义2、 偏见产生的理论()团队冲突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理论 (4)心理动力理(5)人格理论(二) 偏见的影响与克制1、 偏见的影响(

11、1)对知觉的影响 ()对自身和她人行为的影响2、 消除偏见的措施()社会化 (2)受教育 (3)直接接触第七章 人际关系一、 人际吸引(一) 人们互相吸引的两个因素1、 人类天生就具有亲和动机2、 克服寂寞(二)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 强化原则2、 社会互换原则3、 联结原则(三)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 个人特质(1)个人的温暖 (2)能力 (3)外表的吸引力2、 相似性(1)人口特性的相似性 (2)态度的相似性 (3)外表相似性(4)伴侣与自己抱负自我的相似性3、 互补性4、 熟悉性5、 接近性二、 密切关系(一) 密切关系概述1、 密切关系的定义2、 密切关系与自我概念3、 密切关系中

12、的依恋(二) 自我展露与密切关系的发展1、 友谊关系2、 自我展露3、 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别(三) 密切关系的维持1、 平等2、 归因3、 沟通4、 嫉妒(四) 密切关系的终结1、 看待不满的方略()真诚 ()忽视 (3)退出 (4)体现2、 关系破裂所导致的情感伤害3、 运用社会支持三、 爱情(一) 什么是爱情(二) 爱情的分类与测量1、 爱情的分类2、 爱情的测量(三) 爱情行为与感受(四) 文化与爱情四、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一)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形成与特点1、 关系的建立拉关系、认关系、钻关系、袭关系2、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点(1)自我中心 (2)讲人情 (3)强调人际信任(二) 中国人人

13、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性1、 家族取向2、 关系取向关系角色化、关系互赖性、关系的和谐性、关系决定论3、 权威取向(1)权威敏感 (2)权威崇拜 ()权威依赖4、 她人取向(1)顾虑她人 (2)顺从她人 (3)关注规范(4)注重名誉第八章 社会互换与社会影响一、 社会互换(一) 社会互换理论的理论基本1、 功利主义经济学2、 行为主义心理学(二) 社会互换理论的思路1、 两个基本概念:酬赏与成本2、 互换成果的评价方式(1)绝对比较原则 (2)相对比较原则3、 公平互换(1)均等原则 (2)各取所需原则 (3)平等原则(三) 社会互换理论的证据1、 囚徒困境2、 货运游戏(四) 社会互换理论的应用二、 社会影响(一) 社会影响的定义奖赏权、强制权、参照权、法定权、专家权、信息权(二) 社会影响理论(1)她人的重要性 (2)她人的数量 ()她人的接近性(三) 社会影响的体现1、 社会增进简朴在场、恐惊评价理论、分心冲突理论2、 社会懈怠3、 去个体化(1)匿名性 (2)自我意识减少三、 从众、顺从与服从(一) 从众1、 有关从众的典型研究()Sheri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 (2)Ach的线段判断实验2、 影响从众的因素(1)情境因素 (2)个人因素 (3)文化(二) 顺从1、 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