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11492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积累语言,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3.体会同样的句子,读法不同,表达的重点也不同。4.根据观察,掌握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书写规则,并迁移到其他同类型汉字的书写中。5.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6.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2.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笔画的伸展。3.自主阅读笋芽儿,

2、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可模拟游览的情境,先认读与处所对应的词语,然后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强化,鼓励学生注重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字词句运用”可创设春游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说一说、议一议、读一读”的形式表达语言、积累语言。教学第二题时,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句子,根据不同的表意重点读出不同的重音。教学“书写提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明确两组都是半包围结构,再分组观察,发现两组汉字结构位置上的不同,最后进行练写。2.日积月累教学古诗时,可以在自读、跟读、对读后,指导学生看插图,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

3、想象画面,读出诗中画,最后熟读成诵。3.阅读理解教学笋芽儿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笋芽儿长大的过程中,哪些事让你觉得很有趣”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2.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注重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3.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4.根据观察,掌握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书写规则,并迁移到其他同类型汉字的书写中。教

4、学过程板块一 识字加油站 1.创设情境,认读词语。小朋友们,在这美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起去公园逛逛吧!(课件出示公园导览图)来到公园门口,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张图。(1)课件出示公园导览图。根据图示相机指认。这些景点设施你们熟悉吗?(2)认读词语。自由读,同桌互读,把词语读准确。教师逐一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指名认读。奖励认读全部正确的学生,教师点评。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词语,学生互评。齐读没有拼音的词语卡。(3)交流识字方法。归类识字:“亭、厅”是后鼻音,“餐、咨”是平舌音。字理识字:“亭”也是个象形字,课件出示“亭”的小篆进行识记。加一加:次+口=咨 王+里=理 厂+丁=厅2.场景再设,巩固词语

5、。(1)在这10个生字里,有些可以成为朋友,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2)指名回答:管理管理 咨询咨询 宝塔宝塔 餐厅餐厅(3)学生交流词义。(4)拓展延伸。给“亭、剧”找朋友,指名说,教师点评。(5)场景再设,掌握方法。通过这张公园导览图,我们知道了公园里的景点和设施,现在,你想去哪儿呢?设置情境。a.情境一:我们现在在餐厅,想去湖心亭,该怎么走呢?b.情境二:如果我们在湖心亭玩了一会儿,想去宝塔,该怎么走呢?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生评议,教师点拨。游玩时,要注意看导览图。要弄清楚自己的所处地和目的地,以及方位顺序。如果出现了几条路线,就看哪一条路线最近,最方便。3.情境拓展,延伸识字。(1)小

6、结:我们在一张小小的公园导览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特别是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你们高兴吗?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识字的。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生字宝宝呢?(2)全班交流,指名说,教师总结,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电影票(如银河补习班战狼等)、实验小学门楼照片、书包的商标、药品盒子等。【设计意图】通过由字到词的过关活动,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创设生活情境,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本引向生活,让学生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板块二 字词句运用(一)1.观看视频,想象画面。(1)课件播放找春天的视频,教师配乐朗读。(2)教师引导:同学们,美丽的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说说你在春天里

7、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点拨: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如听觉、视觉、嗅觉等来感受春天。2.补充词语,感受画面。(1)你能补充合适的词语吗?学生填空。课件出示: 的天空 的阳光 的田野 的微风 的柳条 的草坪交流汇报,师生评议。提示:补充的词语可以是表示颜色的,也可以是表示形状或感受的,只要能体现春天的特点的都可以。教师领读补充好的短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所填词语构成的画面。(2)仿照例句说一说。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指导说话。引导学生用“我看到了”和“让我感到春天来了”说话。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设计意图】

8、本环节将课文找春天和补充词语、想象说话相融合,温故而知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板块三 字词句运用(二)1.想象画面,读句子。课件出示: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1)自由读,读准字音。指导“软”的读音。(2)同桌互读,检查是否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了。(3)想象画面,指名读,齐读。2.一问一答,读句子。(1)一问一答,师生合作读。老师问,学生答。(2)全班交流,发现不同。明确:句子的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同。(3)师生再合作练习,一问一答。学生问,老师答。(4)同桌互相练习,互相检查。3.迁移拓展,读句子。课件出示:妈妈买了一件蓝色的连衣裙。(1)想想这句话有哪些读法。(

9、2)指名交流,教师点评。(3)指名范读。(4)小结:句子的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读句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寓教于乐。板块四 书写提示1.火眼金睛抓特点。(1)分两组同时出示“底、原”和“处、递”。指名认读,教师指正。引导观察,明确: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2)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出示“底、原”和“处、递”。分组观察,指名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交流。提示:两组汉字在结构位置上有不同。“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2.认认真真练写字。(1)虽然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它们的写法一样吗?提示:“底”和

10、“原”是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舒展,被包围部分要写得端正;“处”和“递”是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舒展,被包围部分要写得端正。(2)教师分两次示范写。(3)学生练写字。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修改后再次练写,教师点评。3.触类旁通找朋友。(1)大家还知道哪些这种结构的字呢?同桌交流,指名汇报。(2)示例:左上包围的字有“床、层”等,左下包围的字有“还、这”等。【设计意图】先观察比较,再仿写、练写,最后拓展练习,提高了学生规范书写的水平。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并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2.感

11、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教学过程板块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引入,板书课题。(1)单元主题入手。同学们,我们在找春天中找到了春天,大家还记得春天的眉毛指的是什么吗?(小草)(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小草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2.了解诗题,渗透方法。(1)指名读诗题和作者,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赋、唐、易。(2)“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古原草送别”:通过写古原上的野草,表达送别之情。(3)理解题意。(4)再指名读诗题和作者名,然后齐读。【设计意图】诗题是诗歌的窗口。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预见诗歌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

12、板块二 朗读古诗,想象画面1.初读古诗,读准读顺。(1)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教师相机指导。(3)同桌互读、互检,分组读,男女生分开读,齐读。2.再读古诗,读出画面。(1)读了古诗,哪些地方你不明白呢?学生提出疑问。预设:“离离”“枯”“荣”分别是什么意思?(2)答疑解惑,相机指导。“离离原上草”:结合课本插图,边读边想象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引导学生想象春季的草和冬季的草,通过对比,理解诗句的意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引导学生想象春风吹绿大地,小草萌发的景象,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3)指导朗读,读出韵味。读好

13、古诗,不仅要注意停顿,还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想象画面时,我们要能读出小草“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读出赞叹的情感。指名读,齐读,教师点评。【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自读古诗,把诗句读正确,然后指导他们边读边想象,把诗人描绘的画面读出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板块三 熟读古诗,积累背诵1.熟读古诗,积累背诵。(1)学生自由读古诗。(2)小组合作读。教师点评。(3)指名比赛读。师生评议。(4)教师配乐读,学生个性读。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思考: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感受,再读。(5)学生练习背诵。(6)指名配乐背诵,配乐齐背诵。2.补充拓展,拓展延伸。白居

14、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大多通俗易懂,课后,大家可以再找找白居易写的其他诗,读一读。【设计意图】配乐吟诵、背诵古诗,让学生完全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的情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积累白居易的诗,从课内走向课外。第3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2.培养学生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教学过程板块一 情境导入,初读感知1.创设情境,趣味揭题。(1)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吗?(课件出示竹子图)竹子小时候有个好听的名字笋芽儿。(课件出示笋芽儿图)(2)板书课题。指导读音。“笋”是平舌音,“笋芽儿”带儿化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课题。2.初读短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弹奏 漆黑 撒娇 滋润 自豪 唠叨 轰隆隆 叽叽喳喳自由读,同桌交流词义。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设计意图】正确地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起点,此环节为后面的阅读理解奠定基础。板块二 朗读短文,想象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