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11356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投身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去,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新课程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洞察能力,随机应变驾驽课堂的能力等,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设计问题,使课堂围绕“问题”开展科学的探索研究。关键词:物理教学 合理 设计问题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要求教师能应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作为教学首要目标。我认为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在于如何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好问题,原因是,合理地设计教

2、学问题是建立在教师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方法应用的基础上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尝试把一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巧妙地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发现问题,把学生引进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当然,要想设计好一个课堂的问题,还是需要注意一些技巧的,比如,问题的的难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学生就容易变成傻瓜式应答,不但回答毫无意义,还会间接降低学生之后回答的热情。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抓不住思考方向,也挫伤了回答的积极性。还比如教学上的语

3、言技巧,可提出这样一些语言“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尽量以一种平易近人,共同探究的语气进行提问,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质疑的心态,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思维。总体上而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问题的清晰度要高,以鼓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平时不仅应备好课,而且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物理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才能通过合理的设问引领课堂。那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设计问题,使课堂围绕“问题”开展科学的探索研究呢?以下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的设计思路。一、 引课阶段的问题设计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上课铃声响后

4、,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使得上课效率低下,收获甚微,此时,可利用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一个物理学家的生平,一个有趣的视频片段等来设计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的引课,我用讲台上的粉笔和一张准备好的白纸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把白纸放在讲台上,把一根完整的粉笔竖放在白纸上,并向学生设问:“当我抽动白纸时,粉笔会怎么样?”,学生大部分都说会倒,于是迅速抽动白纸,结果让学生“大失所望”,接着又让学生们用随身的小电池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并提出问题:“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由此让学生对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惯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 把知识、概

5、念等转化为具体问题,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时间一久,学生变得只会处理己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这明显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知识、概念转化为问题,把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有一些知识的研究方法非常类似,可通过比较,设计问题来完成教学,效果更好。比如学习了平抛就可以为电学中的类平抛打下研究基础,而重力场,电场,这两个场之间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例如,在电场这一节中,可以通过电场和重力场知识的对比

6、,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茅塞顿开。(1) 高度差与路径无关,那电势差呢?(2)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电场力做功呢?(3) 重力作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那电场力做功会等于电势能变化吗?(4) 重力场中有等高线(面),那电场中的等势线(面)又是什么情况?这样就可以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让学生的新旧认知产生冲突,设计问题,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在新课之前,往往已经预习,加上之前己学习的知识体系,能对新课有一定的认识,这本是有利于教学的积极因素,但是也可能让学生产生优越感,认为新课内容都看懂了,上课就可以不用太认真了,这是就成为不利的一面,甚至在预习过

7、程中,还会对知识产生误解和简化处理。对于这种情况,要选择适时地制造一些认知冲突,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和冲突,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逐步消化和改正错误。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中,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的认知印象深刻,如何打破这个“常识”成为教学的难点。演示1:粉笔与小纸张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明显看出粉笔下落得快。设问:为什么纸张下落得慢些?(初步让学生感觉到空气阻力的存在)演示2:将小纸张揉成一团,再与粉笔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设问:小纸张揉成一团,重量变重了吗?为什么二者几乎同时落地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体下落快慢,似乎与所受重力无关)

8、演示3:将大纸张和小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较轻的小纸团反而先落地。至此学生从原先的认知受到挑战,再到后面“被迫”接受正确结论,经过了惊讶疑问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并抓住了影响下落快慢的真正因素空气阻力的影响,并从同一个小纸张和小纸团的空气阻力变化中,认识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复杂,进而启发学生抓住主要因素,引出自由落体的条件只受重力。四、分层设问,逐步深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物理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实验,很难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描述,即便是教师想讲得清,讲得多,但往往又事倍功半。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组成问题的阶

9、梯,让学生激起思维的欲望,在问题个个击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而有序地得到提升,教师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这一节中,我在讲课前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做这个实验,而且复习了必修一中学过的“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然后在教学中设置一组问题进行引导:教师:恒力做功的公式是什么?动能变化是指什么?学生:恒力做的功W=FS,功能变化量教师:为了研究二者关系,需要测量哪些量?学生:需要测量力F,力方向上通过的位移S,质量m,初、末速度教师:如何测量这些量?学生:由所学过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可以知道,质量为研究对象小车和砝码质量总和;位移S可用刻

10、度测量;小车初、末速可用的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用公式 进行计算得到,而力F就是绳子的拉力。在学生得到上述结果这后,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设问讨论,比如,为什么力F就是绳子拉力,它不是合力F吗?合力要等于拉力F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自然而然会联想到除了拉力外其他力合力应该为零,进而想到平衡摩擦力这个方法。另外,对于绳子拉力与沙和小桶力之间的关系,可引导学生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推论得到绳子拉力要等于沙和小桶重力,要求沙和小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总质量。这样通过设计问题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使复杂的问题得到逐步展开,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可以进一步体会物理实验的设计思路,提升创造性思维。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去,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体现新课程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洞察能力,随机应变驾驽课堂的能力,使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共同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活动。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陈伟飘中国物理教学参考【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