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高“听商”的教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11289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个高“听商”的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做一个高“听商”的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做一个高“听商”的教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一个高“听商”的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高“听商”的教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一个高“听商”的教师(2011-06-22 09:18:27) 转载标签: 信息技术教育听商听课杂谈分类: 教海无涯 说明:本文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6期,应部分老师要求,现将电子稿发于此,欢迎探讨指正。听课,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位老师,一旦以听课者的身份进入课堂,就成了课堂生态系统的一分子。这时,你既是一名老师,更是一名学生;你既是一名倾听者,更是一名思考者;你既是一名课堂师生共同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一名以他人之课为鉴的反省者。 但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听课的老师,“不辞辛劳”地把教学过程和所有PPT内容、板书等全程“复制”下来,听课记录本上却很少有自己主动思

2、考而生发的问题和感悟,评课也是流于形式,“偏爱”使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等无关痛痒的结论性语言;更有甚者,占教室一隅,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听完课后,也未见其与执教者交流,在评课阶段也常常处于“失语”状态。此举种种,让我感叹教师又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那如何使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听课,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思考者和反省者呢?这需要教师审视自己的听课动机、行为和方法,不断提高听课的智慧和能力,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为自己创建一个良好的听课生态环境,从而促使听课效益的最大化。现在,我以听课者的身份落座,对听课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两点认识,并总结简化版“听课六字决

3、”供大家讨论。认识一:在听课过程中主动思考,把他人的课堂当成问题生发和思想迸发的容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一千个执教者会有一千种课堂,一千个听课者也会有一千种认识。但正是在万千不同的思想认识交汇中,才能碰撞出教学的智慧、能力和勇气,而要形成有价值的认识必须以主动思考为前提,否则你的认识就是肤浅和冰冷的,所以,任何一个听课者都承担着思考的义务。在听课中,要激活自己的眼睛和心灵,积极捕捉课堂的每个细节,记录与教学内容碰撞后生发的问题和迸发的每一点思想火花,解读教学过程背后承载的设计思想,在他人的课堂里谋求自我成长与发展。翻看我的听课记录本,上面大多没有记录详细的上课过程,密密麻

4、麻写下的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想法和认识。现摘录笔者最近听的两节课的笔记供大家分析讨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比课PPT综合课听课问题和感想摘录*1.自我介绍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这位老师很年轻,能不能在介绍时更有时代感呢?2.开头说了那么多,为什么吸引不了学生?学生好象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冲动!3.为什么选择教材上已过时的主题?设计时为什么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呢?要充分挖掘PPT制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功能,技术要承载文化才有价值和魅力!4.学生保持沉默,要么他们在思考,要么他们在抗拒,显而易见,此时他们是在抗拒老师,因为课堂有点无趣。5.为什么老师自身没有意识到课堂的问题呢?也许是“不识课堂真面

5、目,只怨身在自我中”。6.“谁能回答老师的顺序?”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有错,你没有铺垫学生怎么知道你的顺序呢?看来,教师如何提问也要好好研究!7.最后一张幻灯片上的标志挺有趣的。(下课请教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8.结束课堂前,老师问:“学会了吗?”学生有气无力地说,“学会了”。这是教师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9.这是一节评比课,一个半小时内准备这样一节课是不容易的,但也凸现了信息技术课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魅力,教师责无旁贷!*高中信息技术随堂课冒泡排序听课问题和感想摘录*1.让学生先看书这个方法不错,有利于更好地进入上课的状态。2.“遍”“比较次数”“交换次数”一定要在开

6、头讲清楚。3.用一步步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编,思想不错,但教师讲得太多,对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帮助值得讨论。4.j这个变量是课堂的关键,也是学生思考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j的变化,讲得不是很清楚。这也是冒泡排序教学的难点,我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还要深入研究。5.程序变成10000个数的时候,学生出现一些错误,老师最好不要直接点出错误原因,让学生自己找会更好。6.为什么最后没有总结比较次数的计算,这对引出下一节课的选择排序有好处啊,况且时间还是来得及,下课问一下。要说明的是,记录本上记录的是笔者在听课过程中的即时想法,是自己与课堂的真实对话,用语上会略显直白尖锐甚至不近人情,但目的是促进自我思

7、考,与评课的用语还是有区别的。也许有些老师会说:我不知道如何思考,也很难找出课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困惑,老师必须要经历一个实践积累的过程。笔者整理了一些促进思考的问题点供参考:1.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怎么样?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教师是否被预设过多地牵累?3.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需要了吗?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怎么样?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最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得到发展了吗?4.PPT的有效性、语言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样?5.有哪些细节需要改进和完善?6.课堂的难点是否被“无痕”突破还是依旧存在?7.有些关键环节,如果让我来处理,我会怎么办?两者相较哪个更合理?与自身的课相比,哪

8、些地方值得学习?8.哪些地方体现了教师的机智?9.这节课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10.这节课最触动我的是什么?有哪些有效的设计亮点?11、这节课中有什么问题要警醒自己?如果一个听课者自始自终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思考的头脑驻扎在别人的课堂上,这样的听课才是有效的。记得有一次我听一位语文老师的论语课,讲到某个点时,我想,如果让我来上,这里可以安排学生表演来落实论点,以增进学生的认同感,我的思考刚结束,这位老师开口说: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表演一下一个生活片段。此时的我,内心是一种丰富的满足。认识二:以他人之课为鉴,把每次听课都当成一次学习、反思、提升的机会。一节优秀的课固然能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9、但一节所谓“失败”的课也许更有学习和反思的价值。笔者每年要听很多的课,无论是随堂课、公开课、评比课或职称评审课,我都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去,而课堂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映照出自己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自己去反思,更好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老师们应该在别人的课堂上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但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呢?l 当你看到课堂上有些学生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时,你是否想到你的课堂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学生的跟进学习呢?l 当你看到一个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因拼音拼错打不出字或打字很慢,学生窃窃丝语时,你有什么感触?l 当你听到一个老师语言生硬、枯燥无味,学生昏昏欲睡时,你内心

10、是无动于衷还是反观自己的教学语言呢?l 当你听到一个老师,说一些不准确的专业术语,你是一笑了之还是警醒自己要加强技术修养呢?l 当你看到老师一个独特的设计在课堂上收获了学生的肯定和掌声时,你是否有想过这背后的付出,而你是否也为此而执着努力过?l 当你看到一个老师上课思路清晰,学生自始自终地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你是否静下心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呢?记得有一天,一共听了七节课,其中有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听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看:这位老师,据说是一年前从物理学科转过来的,但各个学科的教法是相通的。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课思路清晰,语言不多,但每句话很有效率,而且学生自始至终很有兴趣都投入

11、到学习中,这样的课是成功的,也值得我学习。而其他几位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教学活动当成一个可以精确预设的标准流程,课堂基本围绕预设走,很少观察学生的感受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语言的有效性也不够,说得越多,越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最遗憾的是这些老师没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这些应引起自己足够的反思和警醒。“不识课堂真面目,只怨身在自我中”,其实,所有这些你看到的别人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很有可能是你存在的问题或是你努力的方向。旁观者清,当你以听课者的身份落座于课堂的时候,更多时候,你其实是在听自己的课,是在把听课变成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自我认识的过程。行文至此,我的脑子里突然迸出一个词“听商”。对,一个有较

12、高“听商”的老师,不仅应有听课的热情,还应听出门道、看出问题、悟出道理来,这样才能收获听课效益,也能在评课时言之有物、有理、有味。希望我们能在别人的课堂里,在自己创建的听课生态环境中,静静地听,细细地察,深深地思,有选择地记。相信,在有效的观察、思考、记录、反思中,随思考所沉淀的必将内化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智慧,成为我们教学旅途上坚实行进和成长的力量。附:听课过程六字诀1.预:充分熟悉或了解上课内容,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如有必要或可能,与执教教师作有效的沟通,做好各种准备,进入听课状态。2.礼:注重听课礼节,尊重上课的老师,尽量不迟到。在听课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学生或其他听课老师交流或窃窃私语,至少不应在执教老师讲解内容时讨论或交流,以免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3.察: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情绪状态,观察课堂的每个细节。观察教师的个性特征、语言特色及其有效性,观察PPT和板书设计的有效性。4.记:记主要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应,重点记问题,记认识,记自己思考的过程和体会。5.省(xng):听课一定要有一个自省的过程。听然后知已不足,知不足然能自反,对照别人课堂的问题,即时反省自己的不足并记录。6.诊:诊断课堂问题的原因所在,消化听课生发的问题,以进一步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