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112567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 一、同济大学图书馆简介 同济大学图书馆于1934年建立,现在的图书馆由总馆、沪东分馆、沪西分馆、沪北读者效劳部、嘉定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71400平方米,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量。印刷型资源有图书317万多册、电子图书20230万多册。电子资源包括数据库54种,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效劳至上办馆宗旨,开展文献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国内外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情报教学等,全方位效劳全校师生,为教学和科研效劳,同时为兄弟院校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效劳。 1二、同济大学图书馆建造背景 60年代中期。图书馆老楼始建,属于二层内框架结构,内院式布局,建筑立面以清水壁柱构成竖向

2、序列。 80年代中期。扩建。在老倌内院凌空架起两座11层塔楼,筒核悬挑预应力梁达8米之多。同时拆去老目录厅,环绕筒核新建八角形回廊式大厅,以及地下两层五级人防。 90年代初期。加建西端的三层开架书库,外框架内钢构层积式。 2022年。改建。80年代加建的目录大厅撤除重建,90年代加减的藏书楼只保存结构外壳,原有的三层钢结构书库重建为四个层面的阅览空间。 三、同济大学图书馆效劳功能1.文献借阅效劳 (1)图书借阅规定(2)图书遗失赔偿(3)逾期图书处理 (4)校外读者入馆规定(5)异地委托借书(6)图书续借效劳(7)馆际互借效劳(8)自主借还书效劳 2.咨询效劳3.信息资源共享 (1)院系资源整

3、合。将学院资料室、图书分馆的资源与校图书馆资源整合,都可在汇文系统查询,并可借阅在学院图书馆阅读。 (2)cadal:我馆参加了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工程,目前cadal工程已对各高校提供资源共享开放,其中古籍和英文图书有全文。(3)calis共建工程:e读,文献传递,联合目录等。 24.信息素养教育 (1)新生入馆教育 (2)本科生/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 (3)根据不同读者类型开设信息资源利用讲座(4)嵌入专业课的检索方法讲座(5)讲座预约效劳(6)新闻中心 5.人文素养 (1)立体阅读 (2)报告厅不定期放映科教片或电影(3)展览(现场展览及网上展厅) 6.e读calis学才搜索

4、引擎 37.自助效劳 (1)四平路校区。自助借书、自助复印、打印、扫描。 (2)嘉定校区:复印、打印和扫描自助效劳 8.免费上网、电子阅览效劳 (1)电子阅览室 (2)分布各阅览区的查询机 (3)无线网络(不同读者权限不同,详细使用方式可咨询系统部。) 9.宣传与交流 (1)学科馆员 (2)图书馆百事通 (3)图书馆微博 (4)bbs(5)msn 四、同济大学图书馆平立面分析1.平面分析 (1)图书馆位于同济大学校园的中轴线上,前看毛主席像,背倚大礼堂,左右与南北教学楼相照应,其整体造型舒展大方,中心的两座塔楼凌空拔起,横向与竖向线条相互对话,到达了和谐的效果。 (2)04年改造前,图书馆的功

5、能分区相对混乱,交通不畅。改造过程中,将各区域进行了划分与整合,形成了以椭圆形玻璃体为中心,以周围的裙楼和两座塔楼为阅览室的大体结构。 (3)同时,采用了纵贯的交通线连结了各个局部,西端的玻璃走廊与穿过书库的天桥一横一纵,不仅和外部的中轴线相照应,也使不同年代的建筑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走在图书馆之中,能强烈的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共鸣。 2.立面分析 4 立面的造型主要可以归纳为虚实的变换与比照、相似元素的重复使用。 (一)虚实的变换与比照 东西向的玻璃走廊,起着视线上联系着南北楼的作用。同时玻璃的使用,让保存原有清水红砖的肌理成为可能,因为玻璃的透明性,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变得模糊,清水砖墙不仅是

6、建的外表皮,它穿越了玻璃体,成为了一个室内表现的重要元素。每当走在东西向的走廊中时,抚摸着砖墙上斑驳的痕迹,时间仿佛真的穿越了同济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外立面的柱子之间开了一排排的竖向长窗,玻璃与柱子,一实一虚,而且同 5 样是竖向线条的重复使用,虽然材料有差异,但却被有规律的组织在了一起,趣味横生。贯穿东西的天桥,也是非常奇妙的空间。在走过老书库相对较低、较压抑的空间后,突然转换到豁然开朗的目录大厅。而且天桥上方采用的全玻璃顶,抬头仰望,悬挑的的塔楼冲击而下,下方的结构完全暴露在你的面前,让人赞叹建筑的精美与结构的新奇。 椭圆形的目录大厅与方正的裙楼之间,形成了一个内向型的庭院,

7、走在庭院内,抬头上望,塔楼的结构清晰可见,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同时庭院作为裙楼阅览室与目录大厅之间的过渡,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防止了新老建筑之间的直接碰撞。沿着目录大厅两侧弧形的坡道缓慢升到二层,坡道形态舒展自然,造就了图书馆应有的安静沉着的气氛,同时也是对新老建筑之间的比照的一种体验。 (二)相似元素的重复使用 建筑整体呈现横向与竖向线条的交织,作为根本的建筑语言被建筑师应用在了各个细节中。从外立面上总体来看,裙楼是横向的,沿地面展开,而塔楼作为竖向线条拔地而起,横竖之间相互对话,重心稳定,没有不安定感。与塔楼的竖线条相照应,竖向的柱子,竖向的长窗,重复使用,构成了极强的韵律感。 五、同济大学图

8、书馆结构分析 同济图书馆改扩建工程于1986年竣工。在图书馆改扩建设计创意中,图书馆老楼得以保存,并且施工是在根本不阻碍原图书馆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进行的。新楼为两个独立的新楼为两个独立的底面8.38.3m、高50m的方形钢筋混凝土筒体,插建在原图书馆的两个内院中离地16.5m处外挑8.35m,构成7层2525m的井格楼面,作图书阅览和科研等用途。扩建后的图书馆,主次出入口均按原建筑布局,既与原建筑保持功能上的一致性,又维护了同济校园教学区环境的整体性。虽然新楼在尺度、比例、细部处理以及与老楼的形体关系上还有许多可议论之处。但其在保持和尊重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和历史延续性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在

9、结构技术上的独特与创新是十分可贵的。 同济大学图书馆主楼工程采用了先进的高层大跨度悬挑预应力空间超静定结构体系,选用了xm157型锚具、ycd120型千斤顶、大吨位预应力后张法及上下两个预应力结构层脱开等施工技术,排除了预加应力时引起的超静定效应,从而解决了大吨位预应力高强钢丝束高空作业成套技术;克服了施工场地小、运输通道窄等各项技术难关,创出一套完整成熟的施工工艺;同时节约了大量钢材,又减少了施工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属国内首创。两栋“筒状的楼是后来新建的,为了不影响建造时的图书馆使用,采用了预应力悬挑结构,所以在某个角度看,大楼是悬在空中的。核心受力构件是当中的核心筒,周围都是悬挑的。 核

10、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局部,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局部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效劳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正确的采光位置,并到达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的效果。 6六、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总结 建筑如人,会美得让人心醉,但是美的背后内在如何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我希望在同济的每一个人喜爱同济建筑的美,但别忘了美不光在外表,更在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192023年建校开始,同济大学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20236个春秋。建筑如人,她是同济人的依靠和寄托,更是沧桑百年历史和不断创新开展的见证。我们一代代同济人在循着脚步慢慢前行,相信我们今后会开拓另外一番美丽。 7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