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厌学从小做起.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11225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厌学从小做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防厌学从小做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防厌学从小做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防厌学从小做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厌学从小做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厌学从小做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厌学从小做起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二十五小雷蕾每年九月,六、七岁的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高高兴兴地上学了。开学伊始,他们大都乖巧听话,视老师的话为圣旨,能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样的情况会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保持,由于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对父母和老师的完全依赖,所以多数孩子对于管教往往表现得非常顺从。孩子为了得到欣赏或是因惧怕于严格的管教而努力学习,其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几年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便开始对学校的学习感到乏味、厌倦,由于孩子对父母和老师依赖性的减弱、自身独立意识的增强,为父母和老师而学的学习目的随着成长逐渐失去激励的作用。满腔的热情逐日冷却,相伴而来的便是学

2、习上的懈怠或违规犯纪,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与此相反,挨批受罚却逐日增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难以承受,因而开始厌学了。其实,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在每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情绪,这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自我动态失衡,和谐度不稳定的表现。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仔细分析孩子厌学心理形成、发展的主观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想象中的学校生活同现实的反差使孩子产生某种失望。在学校里,不仅有严明的纪律约束着,而且有课业的压力,甚至产生紧张感,这些似乎和快乐无缘。二是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尚处于一种模糊朦胧的状态。孩子最初往往是出于

3、一种好奇而上学的,他们并不懂得读书对于自己今后立身于社会、对于国家的建设有何意义。因此,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时,便容易产生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想法。三是孩子的个性品质存在着某些缺陷,如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等等。因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能由孩子任意选择。一些缺乏意志和毅力的孩子在遇到一些自己不愿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他们往往被一时的好恶情绪所左右,而不能有效地克制自己。还有一些孩子由于性格方面的缺陷而造成交往上的困难,他们很难得到朋友,孤独寂寞、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最终导致厌学。四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而过早地体验到失败感。五是孩子感到课业负担过重,造成

4、对学习的排斥或厌倦。六是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时,不注重正面诱导,批评指责较多,表扬激励较少,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形中受到伤害;有些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态度上过于严厉,使学生经常感到紧张甚至恐惧;还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教态生硬,缺乏感染力,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当然,由于学生所处年段的不同,厌学情绪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厌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就学习而言,小学是基础阶段,这个时期是厌学情绪生成的阶段;而初中是最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厌学情绪表现的最为突出和激烈。我们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

5、厌学”进行有效的预防。我觉得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要多方配合,优化环境。三者组建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因而协调各方面力量,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除了在学校努力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宽松环境,培养良好学风之外,还应主动与家长加强联系,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醒家长注意克服自身不良嗜好,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气氛;家庭成员内部应相互配合,密切校家联系,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注意给学生保持适度的压力,让他们学习有冲劲。事实上许多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学法不当。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6、则终生受用无穷。可见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相当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应从一入学抓起。让学生树立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并经常检测是否达到目标,和家长共同建立一个奖励机制;经常引导和督促学生多看书,养成看书的习惯;培养孩子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当日事当日毕”的习惯;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课后及时温习功课的习惯。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记忆方法、解题方法、思维方法、复习方法等。需要特别对学生指出的是,无论何种学习方法,一定要适应学习的特点,适应自己的身心特征,切不可削足适履。通过传授和培养好的学

7、习习惯和方法,保证孩子在学业上稳步前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对于那些知识上有漏洞的学生,我们可以一方面处处关照与爱护,保护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办法予以补救使其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而重新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然而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本来就很烦恼和无奈,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安抚与鼓励。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罚,甚至冷落、歧视,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和幼小的心灵带来深深的伤害。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尊,以后的教育就很难奏效了,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时,决不能不加分析、不加区别的进行批评、指责或惩罚,而是必须同孩

8、子一道分析、寻找落后的原因,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如果是因为态度不端正而造成的成绩落后,则应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在关心爱护的同时,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做到恩威兼施,将孩子的心思逐步引导到学习上来。如果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缺或智力水平低下而造成的学习落后,那么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要形式,一点一滴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障碍。对学习问题较多,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并已产生厌学心理的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运用激励机制,引导孩子扬长避短、以长克短。俗话说:“赞美如阳光,惩罚如利剑。”频繁的惩罚会使学生变得自暴自弃,胆小懦弱,伤及自尊,甚至引发逆反心理。而成功

9、的体验能帮助学生赢得赞美,带来欢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比如爱好体育,在某个项目上拔尖,会搞一些小制作啦,对朋友重感情、讲义气啦,在公务活动中卖劲、肯干啦,能歌善舞啦,等等。如果这时,老师能敏感地抓住这些“闪光点”,给孩子以充分的肯定,并激励孩子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让孩子也能体验到被人称赞、受人尊敬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让孩子逐步树立或恢复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以此带动学习的进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愈来愈多的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也令人触目惊心。厌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问题,要想

10、杜绝此类现象,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学会运用暗示手法教育孩子,育人于无形、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从而有效地预防孩子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的产生。暗示,是一种灵巧的教育艺术,其基本内涵是,在无心理对抗的条件下,通过隐蔽的手法向学生施授影响,旁敲侧击,使学生的思想和言行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暗示的关键在于暗,在于隐含目的。比如孩子不爱看课外书,做家长的可以不必向孩子讲看课外书的好处,只需当着孩子的面,认真地阅读书、报,读到精彩的语句、新的知识,用笔画记,或摘录下来,或富有表情地朗读。读到开心的地方,或出声大笑,或予以评价。让孩子觉得,看课外书不仅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可以使自己开心、快乐。这时

11、孩子兴许就会想看课外书,甚至马上找来课外书,同家长一起看。再比如有些孩子吃瓜子时,瓜子壳乱丢乱扔。这时,老师可以不必去批评他,你只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在学生不知何意的情况下同这个学生一道吃瓜子,不论孩子如何乱扔,你都可以装着没看见,只需将自己吃出的瓜子壳小心翼翼地抓在一起,然后一次又一次地送到垃圾桶里去。当孩子猛然意识到这其中的巨大反差时,他会感到羞愧,继而会仿效你的行为。暗示教育由于是在无心理对抗的条件下进行的,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效果往往都很好。其次,培养学生保持健康的竞争心理,正确面对失败,正确对待分数。再次,要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还有,要帮助学生去除苛求心理,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尤其是那些因不喜欢老师而厌恶学习的学生,应确立适当的向师心理,当然,教师也应以增加活动、加强交往等各种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帮助学生消除偏见,做到以情感人,以事实说服人。总之,预防孩子厌学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有心去探索,就一定会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