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11166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交通体系规划.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章 城市对外交通一、概况1、城市对外交通逐步形成公路为主体,铁路、水路相辅佐的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城市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2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3%,人均3.6平方米。2、对外公路交通中:200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99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线路里程2647公里,包括高速公路81公里、一级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539公里、三级公路344公里、四级公路1538公里;等级系数为3.05,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1.6%。“五纵五横”(五纵:s218省道、葛丹线-S222、镇荣线、G104、S224;五横:G312、沿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

2、S101、S321)的公路主骨架已经形成。其中312国道主城段、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已逐步成为主城内部的快速干道。城市对外交通包括区域性过境交通和城市辐射交通两部份。312国道、沿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为区域性过境道路。城市辐射交通包括镇句公路、宁镇公路、镇荣公路、镇丹公路和镇澄公路。3、公路客运站场形成“一中心八站” 的公路客运站场枢纽布局。火车站公路客运站为中心站,南门、南水桥、黄山、电力路、中山西路站、三茅宫、东宫、大港为八个客运公用站。货运站场形成长江路、三茅宫、大港三个货运交易市场。市区客运站场总面积35896平方米,货运站场总面积5000平方米。基本上实现了“车进站、人归点”、“货畅其流

3、、人便于行”的目标。2000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517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236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343万吨,货运周转量156563万吨公里。4、城市铁路有三条,分别是沪宁铁路、老沪宁线(3#线)、镇大铁路。沪宁铁路境内全长72.416公里,全部为双轨铁路,是沪宁线间繁忙的区段之一。老沪宁线(3#线)经镇江西站穿越市区,在市区范围内与沪宁线两交接点间长6.3公里,全日有4对车次,对市区道路交通干扰很大。镇大铁路经谏壁至大港,全长24.9公里,主要承担大港地区的货运交通。原为地方铁路,现已通过置换,转让为上海铁路局。另市区范围内有厂矿专用线18条及军事专用线2条,共长23.3公里。主要

4、有:镇江焦化厂(5.6公里)、华东列电(1.0公里)、铁路采石场(2.5公里)等。铁路货场现状为“两站三场”。分别为镇江站(客运)、镇江南站、西站货场、南门货场、大港货场。2001年全年完成客运量706.1万人次,其中到达量372.3万人次,货运量424.9万吨,其中到达量316.2万吨。5、对外航道为黄金十字水道的长江、运河。镇江港长江第三大枢纽港。镇江段长江岸线长146.5公里。南岸长105.2公里,北岸长41.3公里。镇江港为组合港,主要由:高资、老港、谏壁和大港港区组成。2001年,港口拥有码头泊位135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19个。200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2579万吨;年客运量4.

5、6 万人次。6、镇江现无航空港,也无直升机起降点。对外航空主要依托南京和上海。目前距南京禄口机场约90公里,距常州奔流机场约50公里。二、存在问题1、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路网等级偏低,港站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城市经济和小汽车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公路里程少、等级低,公路发展滞后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公路网的整体服务功能欠佳,布局不合理;17%的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承担了公路运输总量的96.4%,公路资源使用不合理,交通峰值相对集中;航道里程少,分布不均,东西不能连片成网;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龙门港区运力不足,需要扩建增容;港区疏港道路不足,联运能力差。镇大铁路技术标准低,运量小、经济效益差,

6、需要改造。2、对外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不尽协调。铁路及货场切割城市,严重干扰了城市交通;过江通道不足,与苏北交通联系不便;公路客货运站场规模小,布局不尽合理。3、沪宁高速公路接线高路基分隔丹徒新区,制约城区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由沿江发展转化为沿江、沿路T型发展,高速公路接线及收费站对城市路网格局的影响越来越突出。4、水运中转枢纽地位受到冲击。水路客货运量较大幅度,水路客货源流失严重,对我市水运中转枢纽地位形成了冲击。5、长江岸线利用有待加强控制,港区生产陆域纵深偏小,新港区生产附助设施不配套,港口能力滞后。6、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体系落后,物流技术尚未广泛推广应用。货运站场小而散,市场交易自成一体,

7、缺乏横向协作,中心交易市场地位没有确立;货运站场设施、设备落后,基本上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货流、车流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发挥综合服务功能。7、缺乏民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一体化发展,航空运输的潜在需求增大,同时高端需求的商务飞行和直升机旅游需要建设民用机场,无航空,就无交通优势。三、规划目标1、以需求为导向,以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环境为目标,增强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设施配套、高度发达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巩固和发挥镇江的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2、适应现代交通发展趋势,根据客运高速化、货运物流化的发展要求整体规划城市

8、对外客货运交通系统。3、充分重视利用铁、公、水联运条件,增强集散和中转能力,以内贸为主,发展区域物流,将镇江建成连接南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4、充分利用润扬大桥建设契机,将镇江建成由沪宁高速公路和镇溧高速公路组成的新“黄金十字”交通枢纽城市。四、规划布局以沪宁高速和海溧高速公路构成的新“黄金十字“为构架,形成“一港、一场、一环、二站、六放射”的对外交通体系。一港镇江组合港,包括大港港区、龙门港区、谏壁港区和高资港区;一场地方小型机场;一环市区对外的沿江高速公路;二站沪宁铁路站和京沪高速铁路站;六放射由镇江至句容、扬中、丹阳和茅山、宝华、新桥的一级公路,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

9、集聚力。1、铁路拆除影响城市交通环境的老沪宁线(3号线)及高家门专用线,新建六摆渡龙门港区专用线,扩建镇江客运站,增加始发车辆;建设六摆渡铁路西站,利用大桥优势吸引扬州客流,同时发挥联运优势加快西部开发。加速沪宁高速铁路建设,对沪宁铁路电气化改造,促进铁路运输高速化。根据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走向在南徐分区312国道旁建设高速铁路镇江站。加快沿江铁路建设,提高现有镇大铁路标准和运输能力,增强大港辐射能力。沿江铁路从大港到上海南翔,与现有镇大铁路相接。规划沿江铁路与沿江高速、沿江公路间距合理,公用一个通道,减少对丹阳等沿江地区地块的分隔。配合南京都市圈建设,在312国道绕城段以北与沪宁高速铁路间规划

10、预留沪宁快速轨道(城际铁路)通道。在高速铁路站附近建设大型换乘交通枢纽。建设“有环放射”布局的城市轻轨系统,高资、大港在主城东西向放射线上,谷阳分区、高速铁路站、三茅中心、火车站、丁卯分区在环线上,构筑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远景建设宁镇城市间铁路交通,强化镇江与南京之间的联系。规划铁路与南京至龙潭的铁路交通相接、结合过江桥隧,跨江连至扬州铁路系统,向南与苏锡常都市圈的城际铁路相连,形成华东地区连动发展的铁路交通系统,实现都市圈之间的铁路公交化。2、公路新建和完善对外交通干线,提高城市通达性,合理布置客货站场。拓宽改造沪宁高速公路,完善镇溧高速公路建设,新建沿江高速公路、南京环太湖高速公路和镇江

11、第二过江通道连接线等高速公路主骨架。对第二过江通道(五峰山桥位)和扬中泰州桥位两个通道位置同时加以控制。按一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312国道和沿江一级公路,建设完善滨江快速路、101省道(延伸至扬中八桥镇)、镇句公路(延伸至禄口国际机场)、镇宝公路和葛丹公路等。进一步加强城际之间,城市与各县(市)、镇之间的对外交通联系。规划区内建设完善由沪宁高速公路、南京环太湖高速公路、沿江高速、镇溧高速和第二过江通道连接线构成的“三横二纵”高速公路主骨架,对五峰山桥位和扬中汽渡桥位两个通道位置同时加以控制,为第二过江通道建设创造条件。市域内规划高速公路一览表序号名称等级长度主要控制点1镇溧高速6车道43上党、

12、荣炳2南京-环太湖高速6车道67春城、宝捻、延陵、导墅3沪宁高速8车道70现状4沪宁高速接线4车道5现状5沿江高速4车道78高资、辛丰、郫城6第二过江通道6车道58大港、后巷、窦庄、折柳7宁杭高速6车道7郭庄8南京-太仓高速6车道17天王、茅山注:长度为区域内长度,单位公里。竭力兴建促进沿江开发的沿江高速公路,形成区内继沪宁高速后的第二条重要的对外高速干道。遵循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联网畅通工程”和国省道“网化工程”的统一部署,完成省网化工程中的区域主干线:省道101、省道321、省道218、省道224、句蜀路、句容至禄口机场、镇扬大桥接线高速公路工程。其次完成镇江市到各县、县到县、市到重点乡镇、

13、县到重点乡镇区域内次干线的建设与改造,为配合大港港区建设,改、扩建港区一级公路。逐步形成开放式公路网骨架。主城的对外公路交通形成“一环六放射”的格局。“一环”由润扬长江公路大桥、312国道、沿江公路、五峰山大桥组成的不闭合环,是城市的环城快速通道,拦截并分流进入市区的车流。“六放射”分别如下:1)主城经高资、下蜀、宝华至龙潭,为西部放射。2)主城经韦岗、东昌、陈武至句容,为西南部放射。3)主城经西麓、上党、上会、白兔、宝堰至茅山,为南部放射。4)主城经三山、河阳至丹阳,为南部放射。5)大港经埤城、建山至新桥,为东南部放射。6)大港经大路至扬中,为东部放射。市区客运站布置采用“一城多站,分散布置

14、”的形式。现镇江客运中心站在西部,在丁卯区内兴建直接为丁卯开发区服务的客运站,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站同步规划建设镇江汽车客运南站。此外大港、高资、丹徒新区、韦岗、上党、辛丰、葛村等地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公路客运站。货运站结合市区物流中心统一规划。客运站规划一览表站名地点占地面积发送能力客运中心火车站1200012000东门梦溪广场1540012000丁卯谷阳路侧1800012000大港大港镇90006000高资高资镇90005000高速铁路客运站南徐分区1800013000官塘官塘桥40002000运河路运河路50002000南门解放路70005000三茅宫朱方路70004000丹徒谷阳新区2000

15、09000对外客运交通枢纽规划两处,分别为新老火车站,面积约0.5平方公里。该地区交通线路众多,交通地位突出,应统一规划,同时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换乘枢纽。规划公路枢纽:保留镇南立交、沪宁高速公路立交;改造312国道与朱方路及沪宁高速镇江支线立交;加快建设镇溧高速公路与世业洲、跃进路、312国道、镇荣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等立交;规划新增沿江高速公路与高资通江路、园中路、镇句路、镇溧高速公路、西环路、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支线、312国道、东环路、谏辛路、雩龙路、葛丹公路、烟墩山路、第二过江通道等立交枢纽。3、水运规划港口由大港、高桥、谏壁、老港、龙门、高资、青年农场、夹江等港区组成。完善和扩建大港港区,使大港成为以集装箱为主的长江外贸口岸;高桥港区规划为大型沿江工业企业专用深水码头区及深水公用港区。谏壁港区以货主码头为主;调整老港港区功能,适当规划建设专用旅游码头;龙门港区沿江统筹安排客、货运码头,造船工业、桥位及水源保护区;高资港区发展以公用码头和货主码头为主的承接江海轮泊位的港口。青年农场港区、夹江港区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