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111599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精编)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调和(tio) 制裁(ci) 摇曳(y) 前仆后继(p)B瞥见(pi) 亵渎(xi) 汹涌(yng) 行之有效(xng)C飘逸(y) 呢喃(nn) 秘诀(ju) 抽丝剥茧(bo)D愕然() 恣睢(z) 应酬(chu) 鸠占鹊巢(ji)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蓬蒿 旁鹜 引颈受戮 一泻千里B慰藉 告罄 相得益彰 莫明其妙C沧桑 笙萧 锋芒毕露 一反既往D馈赠 陷阱 通宵达旦 再接再厉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代作家毕

2、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B张家界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的节目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好评。C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D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

3、圾处理系统。5、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园子里长满了榆树,细细的,干干的,举着飘飘摇摇的榆钱。B清晨,一辆摩托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在蜿蜒曲折的环山公路上飞驰。C金秋第一阵北风扫过来,海面亮起一片银圆般的浪花大虾成熟了。D这些可怜的东西(指大虾)不知道,漫漫的旅途上到处都撒下了天罗地网。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的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

4、大气压,形成燃烧。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BCD7、古诗文默写。(1)汉文有道恩犹薄,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_,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3)正莺儿啼,_,蝶儿忙。(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4)野芳发而幽香,_。 (欧阳修醉翁亭记)(5)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6)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_,_。(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生动表现辛弃疾历尽艰难遍尝辛酸之后无从诉说的复杂况味,自嘲自讽和不便直说的无奈尽在其中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 轼元丰二

5、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注释)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6、罪垢:指罪孽。染污:烦恼。翛(xio)然:超脱的样子。附丽:附着,依附。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二)行香子述怀(宋)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注释)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所以自新之方 往之汝家,必敬必戒B间一、二日辄往 遂于外人间隔C私窃乐之 宴酣之乐D具石请记之 百废具兴(2)

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万事严中取王晓河天下事,做于细,成于严。严实,严整,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必然敦实过硬;严苛,严毅,艰苦卓绝,严厉刚毅,必然出彩出色;严慎,严敏,胆大心细,坚持不懈

8、,必然大有作为。纵观天下,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持“严”则成功,持“严”则卓越。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回忆在富连成科班的七年学徒生活,简直就是“七年大狱”。七年中,他回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过十天。七年科班受的苦,谭元寿不但无怨无悔,反觉受益匪浅。国学大师陈寅恪自登上清华的讲台开始,一直到西南联大和中山大学执教,都奉行“三不讲”主义:“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因为这个严格的标准,有人称他为“活字典”,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李雪健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演戏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新高度,他始终追求的是:做有“情怀”的演员,用“准”来衡量表演。每一次,他都把饰演

9、的角色当成一种生命体验来对待。他曾患癌症,治病放疗期间“自己就是被摔烂了的那条鱼,生不如死”。很多人当时都认为他百分之八九十不可能再拍戏了,但他坚强地挺了过来,还说“要一直演下去,直到演不动为止”。为表演“准”,他用保持饥饿来塑造角色,从饰演焦裕禄到杨善洲,年轻体壮的李雪健不够瘦,“就只能干饿,每天一碗白菜汤,主是两片豆腐、一片白菜,太饿了就嗑嗑瓜子儿”。以“严”求“准”,两个人物都演得栩栩如生,大获成功,两部电影也成了李雪健演艺生涯的两座丰碑。严,不是一时严,也不是一事严,而是要严在全过程。侯宝林曾跟宋世雄讲,成功、成名之前,还有两个“cheng”:一个是程,一个是承。首先是过程,是学习的过

10、程、劳动的过程、钻研的过程;其次是要人民承认。之后,才有成功、成名、成家。老艺术家的话很有道理,一些事,重复也罢,枯燥也罢,总是一丝不苟,总是丝丝入扣。人生活的是过程,过程是生活常态。严谨过程,那是成功的链接,种子播进大地,间苗、浇水、施肥锄草、除虫,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才有丰收的喜悦。严正过程,那是扎实的累积,徜徉知识海洋,能学有所成,高雅光彩;历练社会,方能明白世事,掌握规律。工匠成大师,过程要脱胎换骨;学子成泰斗,过程要呕心沥血。相声大师马三立诙谐地解释自己的名字,他说:“马三立,站起来,打倒;再站起来,再打倒;再站起来,立稳啦。所以叫三立。”人生过程苦乐难料,成败未卜,在现实与梦想之间,

11、不变的是严格要求;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锐意进取。过程过硬,终会成功。害怕过程,总想一蹴而就,多会幻想落空;超越过程,总想成就辉煌,欲速不达,速荣便速朽;欲望很强烈,过程很潦草,“豆腐渣”忽悠悠上去了,哗啦啦倒下来,可笑亦可悲。心想事成,为有大成,离不开“严”的过程。攀高,得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走上去,气喘吁吁要挺住,力不从心要坚持,半途而废,达不到高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不到家,一分钟也难精彩。下得真功夫,下得严功夫,做人做事,必成上品。(选自江西日报2016年12月1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国学大师陈寅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李雪健三个人的“严

12、”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严”?4文章第段中列举那么多的含“严”字的词语,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棉花的味道龚细鹰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

13、:“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笼,却只有稀硫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

14、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扎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坦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