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110735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夜间安全驾驶措施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活跃,道路状况日趋良好,夜间行车经常遇到,夜间驾驶也成为驾驶员必备技能之一。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损失上万元,重者造成家庭破碎、骨肉相离,这样的人间悲剧时刻都在上演。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有一半以上的车辆事故发生在黄昏、夜间、大雾等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因此,强调夜间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重点分析了夜间驾驶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夜间安全驾驶应采取的措施。俗话说:“宁走十里山路,不走一里夜路”,夜间行车的危险性由此可见一斑。荷兰研究人员在睡眠研究学刊发表报告。他们发现,夜间连续驾车两小时危

2、险程度等同于酒后驾驶,超过3小时则如醉酒驾驶。那么,夜间行车的危险性,到底源于哪些因素?一、能见度底,驾驶员观察盲区多,对物体性状易误判夜间开车,周围光线大大低于白天,前照灯灯光范围仅限于光亮的和大型的机械物体,然而行人,自行车和身着黑衣没有光的物体,都很难被发现。在驾驶员看来,所有不反光的物体都呈黑色,物体形状的细节都无法真实显示。日前,北京张先生一家去密云水库旅游,晚上抄了一条近道回城,没路灯,路两侧是一排排大树,路面仅可供两辆车并行。路上黑黢黢的,时不时迎面开来一两辆高大威猛的运货卡车,吓得刚拿上驾照的张先生一路冒冷汗,可见夜间行车观察之难,判断之难。二、路面情况发展变化快于视觉反应,采

3、取措施易迟缓、不及时由于观察不够清晰,对路面行人、车辆及其它活动物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及其大小不易判断,容易造成误判、错判。因此,在判定和采取措施上较昼间迟缓很多,通常会延误紧急避险时机。夜间行车时路界不清,常使车辆偏离正常运动轨迹或遇到意外情况采取措施不及。三、观察范围狭小固定,易形成视觉疲劳,重者驾驶失控夜间行驶时,人员仅能观察到正前方或是有路灯的地方,对其它方位的情况几乎毫无所知。因此,视觉始终紧盯正前方,长时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进而造成精神疲劳,这时车辆犹如无人驾驶。四、夜间违反交通规则人员、车辆增多,路面情况复杂多变城市夜间路况,虽然有路灯系统照明,但在晚上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就不守规矩,

4、有时行人或自行车突然抢行会让人措手不及的,甚至有人翻越护栏,对这些情况更要万分小心,谨慎处理。五、各种灯光交织,视觉刺激强烈,会车、跟车和超车危险较大夜间行车,一般道路、高速道路主要是车辆灯光,城镇道路出除了车辆灯光外,还有路灯照明等。这些灯光强度普遍比较强,刺激视觉强烈,尤其在会车、跟车和超车时危险较大。造成夜间驾驶的危险因素很多,有针对性地消除和预防这些因素,是每个驾驶员实现夜间安全驾驶的关键所在。一、重视心理准备,预想夜间可能情况,主动预防事故发生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夜间行车前,驾驶员首先要从心理上做好一切准备,尽可能多地预想到会发生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和

5、预防之策。首先要做好技术检查。除了做好常规检查(制动、转向、供油等系统)外,更重要地是要检查好电路,看是否各部接触良好,重点要检查全车照明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照明系统工作状态良好。其次是做好物质准备。夜间行车除准备常规的物品如备胎、千斤顶、扳手外,还应带上照明设备如应急灯以及紧急停车时的警告标牌,当遇故障紧急停车时,可以给自己的车辆辟出一块安全区域。二、熟知夜间行车规律,掌握夜间路面观察技巧,尽力获知路面真实情况一是夜间不同照明情况下,道路周围的物体具有不同特征。在满天星斗或明月皎洁时,借助月光对地面的反射,走灰不走黑,遇黑就停车。月夜时,路面为灰白色。在湖、河边沿行驶时,应特别注意,勿将水当

6、路。行车途中,若发现前面突然变黑,就可能有障碍或急转弯地方,应减速或停车察明情况后通过;无月的夜晚,路面为深灰色,路基外为黑色;雨后的路面为灰黑色,凹凸、泥塘、坑洼为黑色,积水处为白色;雪后的车辙为灰白色,通过较多车后为灰黑色。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讲的“走灰不走黑”,就是这个道理。二是通过行驶状况判定道路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感到车速自动减慢、发动机声音变得沉闷时,说明行驶阻力增加,汽车可能正行驶在上坡或松软路面上。如果感觉车速自动加快、发动机声音变得轻快时,说明行驶中阻力减小,汽车可能正行驶于一段下坡路中。当灯光投射距离由远变近时,表明汽车驶近或驶入上坡道、驶近急弯或将要到达起伏坡的低谷地段;当灯

7、光投射距离由近变远时,表明汽车由陡坡进入缓坡或由弯道驶入直线;当灯光离开路面时,应当注意前方可能出现急弯或面临大坑或正驶上坡顶;当灯光由路中移向路侧时,表明前方出现一般弯道。三、消除视觉和精神双重疲劳,保证旺盛精力,确保反应灵敏夜间行车由于观察范围狭小,无法看到路旁的景观,视觉容疲劳,再加上高度紧张,精神疲劳随之而来。解决驾驶疲劳。一是瞬间休息法。采取经常改变远近灯光的办法,减轻视觉疲劳的同时还可以提醒其他车辆注意。二是转移视线法。可以采取突然开大录音机,听会音乐,放松过于紧张的心情。三是强行中断法,太疲劳时应立即停车休息,不要强行赶夜路。四、正确处理夜间各种情况,准确做好紧急避险一是正确处理

8、好会车。夜间会车不要手忙脚乱、一会儿踩制动踏板、一会儿向右打轮,要注意右侧行人和自行车。与对向车相距150米时,应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这既是行车礼貌也是行车安全的保证。当遇对方不改用近光,应立即减速并用连续变换远、近光的办法来示意对方。如果对方仍不改变,感觉灯光刺眼无法辨别路面时,应靠边停车,千万不要赌气以强光对射。二是注意右侧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夜间行车时,正面行驶车辆易观察,相反,同向行人和车辆观察时随着灯光变化,容易产生错觉,因此在发现右侧有非机动车辆及行人时,应准确判断车辆及行人行进方向、速度等,必要时减速,慢速通过。三是要控制好车速。夜间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自行车的干扰也相对较少

9、,驾驶员一般比较容易高速行车,因而很可能发生。夜间行车由亮处到暗处时,眼睛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降低车速,在驶经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地方更应降低车速并随时做好制动或停车的准备;驶经繁华街道时,由于霓虹灯以及其他灯光的照射对驾驶员的视线有影响,这时也须低速行驶;如遇下雨、下雪和下雾等恶劣的天气时须低速小心行驶。四是增加跟车距离。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视线不如白天的开阔,同时常遇危险、紧急情况。为此,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停车。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危险,要注意适当增加跟车距离,以防止前后车相碰撞事故。尽量避免超车,超车前观察被超车辆右侧是否有障碍物,以免超车时,被超车辆向左侧避让障碍物而

10、发生碰撞。必须超车时,应事先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告知前车,在确实判定可以超越后,再进行超车。五、有效应对各种路况,严防问题发生一是夜间城市路况情况下的行车。城市夜间路况,由于有较强的路灯系统照明,因此驾驶员可以凭借路灯和车灯联合使用来观察路面景物,相对前两种情况对路面及周边的物体就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以便在行车时做出更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虽然有路灯和车灯共同照亮,但总的来说,夜间的能见度比较白天还是差得多。除了掌握正确的灯光使用,中速行驶,谨慎行车外,还要注意路口的信号灯情况,并严格遵照信号灯指示行车(此事说起来比较容易,时常注意行人和非机动车,有时行人或自行车突然抢行会让人措手不及的,

11、需要低速行驶,加强观察。二是在山路条件下行车。如果遇山路要特别注意转弯,一定要减速通过,切不可只图切弯的快感而忽视了安全,夜间由于视线很差,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路上的标志标线行驶,不可有丝毫马虎和大意。三是夜间高速路行车。在高速公路上,一般的情况是没有路灯的,所以全靠车灯照明。这时要谨记夜间使用灯光的要领,要开启夜间灯、示宽灯,如遇雨雪雾还要开启雾灯。如果前方无车,则可适当开启远光灯,而后转而开启近光灯;如果前方有车或者对面来车,要立即将远光变为近光灯,否则对自己的安全会产生极大的隐患。如果对高速路的路况熟悉,则可以适当加快车速,以求最佳行车时间。但如果对所行驶的高速路路况不熟,则一定要控制车速,谨慎驾驶,可寻一辆大车尾随而行,但跟车距离较白天要大。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