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11038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20) 填报时间:2010-06-08 责任单位:市农委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川委发20101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成都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我市农

2、业增加值达267.8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7129元,增长10%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1亿元,增长3.7%。但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集约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一)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2009年,全市种植业产值223.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0.6%。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中药材、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特色产

3、业带。2009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68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5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38万亩。2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日渐突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规模小,名优品牌少;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不够,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二)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2009年,全市养殖业产值达201.8亿元(含牧业、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8%。近年来,通过加快畜禽结构调整,推进规模养殖,我市现已

4、建成一批生猪、肉(奶)牛、鸡鸭兔和水产等规模养殖小区(场)。截至2009年底,全市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有3022个,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33.27%;生猪存栏达527万头,年出栏1081万头;养殖水面13.24万亩,水产品总量达10.5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达到55 %。2存在的问题。畜禽良繁、动物防疫、投入品质量监管、养殖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薄弱;畜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窄,市场占有率低,深加工产业链短;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2009年,我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41亿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657家,年销

5、售收入过亿元的9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12家,50亿元以上的3家。涌现出“美好”、“通威”、“得益绿色”、“棒棒娃”、“豪吉”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沿新都区、郫县、温江区、双流县、锦江区、成都高新区、金牛区,形成了以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生产为主的产业聚集带,沿邛崃市、新津县、崇州市、蒲江县,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白酒制造和茶叶加工为主的产业聚集带。2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不匹配;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产品加工领域缺乏国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品牌认知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四)农业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现状。至200

6、9年,全市大型农业物流市场有13家,其中,一圈层3家,二圈层8家,三圈层2家,年交易额累计300亿元以上。2存在的问题。农业物流业总体规模偏小,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农业物流市场仅6家;农业物流业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需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物流业基本上只具备单一的市场交易功能,与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指导思想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切实加强城乡统筹,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基础工程”,积极打造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西部农产

7、品加工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物流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见表一)。成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发展目标(表一)序号主 要 指 标2015年2020年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530580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00021000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7654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65755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3203606耕地有效灌溉率(%)97.5987单位耕地创造

8、农业产值(元/亩)11000130008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亿元)2703209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708010休闲观光农业吸纳就业人数(万人)253511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接待人数(万人)90001200012休闲农业旅游收入(亿元)3550分产业目标具体如下:(一)优势特色种植业。1.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在充分考虑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的前提下确定种植业主要发展目标(见表二)成都市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目标(表二)种植业类别建设项目2015年2020年面积(万亩)产量(万吨)面积(万亩)产量(万吨)粮食水稻330176330178小麦1204612046马铃薯8

9、8228823其他1423214233小计680276680280油菜1402114023蔬菜城市蔬菜102180105195外销蔬菜133235135240反季蔬菜40714075小计275486280510特色水果猕猴桃25152516.5伏季水果68606862小计93759378.5食用菌25682570花卉苗木2730(亿元)2730(亿元)茶叶351.8352中药材257257.5林竹商业林 笋材竹300115(亿元)360207(亿元)2发展方向。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大力推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提高种植业良种化水平;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

10、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整合,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提高种植业组织化程度。3规划布局。(1)水稻。建设国家级、省级水稻生产基地330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2万亩、青白江区15万亩、新都区30万亩、温江区8万亩、都江堰市23万亩、彭州市40万亩、邛崃市36万亩、崇州市42万亩、金堂县20万亩、双流县34万亩、郫县23万亩、大邑县26万亩、蒲江县15万亩、新津县16万亩。(2)小麦。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分别布局在青白江区8万亩、新都区8万亩、都江堰市5万亩、彭州市6万亩、邛崃市10万亩、崇州市20万亩、金堂县25万亩、双流县15万亩、郫县5万亩、大邑县12万亩、新津县6万亩。(3)

11、马铃薯。建设高产马铃薯生产基地78万亩,分别为:青白江区6万亩、新都区4万亩、都江堰市1万亩、彭州市7万亩、邛崃市12万亩、崇州市10万亩、金堂县12万亩、双流县10万亩、大邑县8万亩、蒲江县8万亩。建设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10万亩,其中,彭州市5万亩、大邑县5万亩。(4)油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双低油菜生产基地140万亩,分别为:青白江区6万亩、新都区10万亩、温江区3万亩、都江堰市8.7万亩、彭州市10万亩、邛崃市22万亩、崇州市17万亩、金堂县15万亩、双流县12万亩、郫县7.5万亩、大邑县13.5万亩、蒲江县8万亩、新津县7.3万亩。(5)城市蔬菜。建设优质、安全的城市蔬菜生产基地105

12、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5万亩、青白江区5万亩、新都区7万亩、温江区5万亩、都江堰市5万亩、彭州市22万亩、邛崃市5万亩、崇州市6万亩、金堂县10万亩、双流县15万亩、郫县5万亩、大邑县5万亩、蒲江县5万亩、新津县5万亩。(6)外销及加工蔬菜。建设优质高效外销蔬菜生产基地135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4万亩、青白江区5万亩、新都区15万亩、温江区2万亩、都江堰市14万亩、彭州市25万亩、崇州市8万亩、金堂县15万亩、双流县15万亩、郫县15万亩、大邑县9万亩、新津县8万亩。(7)反(错)季蔬菜。建设生态高效反季节或错季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分别为:新都区2万亩、温江区1万亩、都江堰市3万亩、彭州市

13、10万亩、邛崃市3万亩、崇州市2万亩、金堂县10万亩、双流县2万亩、大邑县5万亩、蒲江县2万亩。(8)猕猴桃。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海拔500至1200米)建设猕猴桃生产基地25万亩,分别为:都江堰市12万亩(含猕猴桃科技产业园)、蒲江县5万亩、彭州市5万亩(含猕猴桃基因库基地)、邛崃市3万亩,形成龙门山脉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在都江堰市建设猕猴桃科技产业园。在彭州市建设猕猴桃基因库为载体的主题公园。(9)伏季水果。沿龙泉山丘陵区建设以枇杷、水蜜桃、早熟梨、葡萄为主的伏季水果生产基地68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21万亩、青白江区9万亩、金堂县13万亩、双流县25万亩。在龙泉驿区建设伏季水果科技产业园。

14、(10)食用菌。建设以姬菇、平菇,黄背木耳等产品为主的木腐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青白江区3万亩、彭州市1万亩、金堂县6万亩;建设双孢蘑菇、草菇、姬松茸等产品为主的草腐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万亩,其中邛崃市3万亩、崇州市3万亩、大邑县4万亩、新津县2万亩;建设外销珍稀食用菌基地3万亩,其中青白江区1万亩,金堂县、郫县、大邑县共计2万亩。在青白江区和郫县各建设1个珍稀食用菌科技产业园。(11)花卉苗木。建设花卉苗木生产基地27万亩。苗木基地分别为:温江区13万亩、都江堰市5万亩、崇州市2万亩、郫县5万亩;在金堂县建设2万亩鲜切花生产基地,形成以温江区为核心,涵盖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相邻区域的苗

15、木产业圈,其中,温江区主要建设观叶植物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科技产业园,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建设绿化苗木生产基地,都江堰市、崇州市建设兰花生产基地,金堂县主要建设鲜切花生产基地。(12)茶叶。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2万亩,其中都江堰市5万亩、彭州市3万亩、崇州市1万亩、大邑县3万亩。沿邛崃山丘陵地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23万亩,其中蒲江县13万亩、邛崃市10万亩。在蒲江县建设茶叶科技产业园。(13)中药材。沿龙门山和邛崃山区域建设中药材产业带,重点发展黄连、川芎、郁金和杜仲、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规划面积25万亩,其中都江堰市10万亩、彭州市5万亩、崇州市2万亩、大邑县5万亩、邛崃市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