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松抓奇解文本.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1102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扣松抓奇解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扣松抓奇解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扣松抓奇解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扣松抓奇解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扣松抓奇解文本.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扣“松”抓“奇”解文本,阳光学法显实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黄山奇松单元备课汇报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组以描写风景名胜的文章,引领学生了解我国风景名胜,由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篇课文组成,黄山奇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奇松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黄果树瀑布通过细腻的文字让我们的身心受到大自然的陶冶。莫高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单元训练点: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句意,体会文中写作手法三、单元备课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结合本单元的课文特点,我们确定本单元的备课主题为突出语言训练点,渗透

2、阳光学习方法。四、单元备课内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本次教研课,我们扣准课标,研讨描写风景名胜此类课文的教学途径。黄山奇松正是一篇描写风景名胜的文章。五、备课过程:(一)巧解文本,确定目标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

3、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文章结构简单,语言浅显,文辞优美,适合语言训练,因此本课教学以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为主线,以实现语言与学法的同构共生。怎样让这节课体现出语文的“语”和“文”的两个特点?我们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确立为以下三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品悟句意。第二课时的目标则把重点放在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

4、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总分总”描写景物的方法。(二)几番思量,形成教案在几次的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本课的重点词句是感悟文中情意的关键,如何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在第一次教中,我们采用了“质疑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观看课件,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明朗,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就语言训练来说则明显不足。如何突出语言训练,渗透学习方法,我们通过反复研读教材,觉得从“奇”字为切入点,以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然后围绕问题,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5、,解决问题。“黄山奇松_,真是奇特!”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用“联系上下文”、“借助留白拓展想象品味句意”的学法指导也是本年段训练的重点。适时补白,补出黄山松之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对重点词“饱经风霜”进行补白想象,一句话引入“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补白是以原文为凭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对文本中一些关键地方作了“补白”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通过几次的“补白”,黄山松之奇也展现在学生眼前了。当然,几次的“补白”也

6、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的教学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中年级段的教学上,要有一定的深刻性,要努力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延伸。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重点品味迎客松后,采用阳光的学习方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陪客松、送客松的“奇”。教学的最后环节,我们安排了小练笔:结合写作手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手法,练写黄山的另外三绝,学生通过学习,对本文的写作手法已然了解,这时教师再适时的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语言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自是水到渠成。总之,通过本单元的研讨,我们深深体会到:研讨,一路走来一路歌。满怀信心与热情的我们,踏着矫健的步子,唱着欢快的歌儿,收获着美丽的风景!希望大家能给予这节课多提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在今后能走得更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