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10968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教学设计[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陈虹 212313【课题】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材简解】捕蛇者说选自苏教版初三上册课文,这篇课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文章借捕蛇人蒋氏之口控诉了封建统治的苛捐杂税、官吏的横征暴敛和民不聊生的境况。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目标预设】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掌握“说”文体的特点,把握由“说蛇”到 “ 说人”到“ 说世”的思路。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注重自主、合作学习,读、解、评三种方法综合运用。首先把握重点词句的解释,注重一词多义的积累。然后紧扣“说”字梳理文章,抓住对比和衬托手法,分析中

2、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增强现代社会的幸福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说”文体的特点,紧扣“说蛇” “ 说人”“ 说世”的思路。抓住对比和衬托手法,分析中心。难点是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课前利用网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课堂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不解和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教学中贵有创新,在梳理文章中紧扣“说”字,按“说蛇”到“说人”再到“说世”的顺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学生通过品读、讨论感知写作手法的独特,剥离出社会的真相,体悟作者的心声。【设计思路】课前设

3、计好预习卡片。课堂中首先由“黔驴技穷”故事导入新课,接着让一位学生展示预习卡片,引出“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环节。通过强调卡片中收集的重点词句,并引出“质疑”环节。质疑环节后,教师课堂测试,检测效果。然后请两位学生结合注释简单的翻译课文。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后,扣住课题捕蛇者说中“说”,介绍“说”文体的特点。然后研读课文时先“说蛇”,找出描写蛇的句子,分析蛇的特性、功用。引出蛇与人的利害,导出“说人”,找出描写“蒋氏”“乡人”“官吏”“我”的语句,分析手法,感悟情感。“知人论世”,人物的活动、遭遇往往折射出社会的状态,“论世”中让学生明白封建社会的残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文本,导入新

4、课同学们,有谁可以和大家讲讲“黔驴技穷”故事吗?它来自哪篇文章?(黔之驴)作者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篇捕蛇者说。二、自主学习、交流卡片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卡片。(实物投影)1、学生读“你眼中的作者”。教师适当补充写作背景。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期间写的。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上是个被编管的“罪人”,心情十分郁抑。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社会问题,经常询问民间疾苦,并以著文的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2、学生强调“你认为的重点词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重点)3、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字词中遇到的疑问。其他学生可以帮他解答。三、合作学习、质疑环节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5、(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提的问题侧重于词句的理解)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疑问。四、展示练习、检测效果(投影)1、解释“若”字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更若役,复若赋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2、解释“毒”字若毒之乎赋敛之毒3、理解句意(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五、借鉴注释、理晓文本请两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适当点拨)六、研读文本、通晓情感1、介绍课题中“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2、说蛇(1)、同学们,你们对蛇的感觉如何?(狡猾、阴险、毒、害怕、可爱等)(2)、作者在文中如何描写介绍蛇的?

6、找一找,读一读。(3)、作者从哪几个角度介绍蛇的?(产地、外形、毒性、药用)(4)、文中的“蛇”与“人”有什么关系?(当其租入)(5)、永州人对蛇的态度是什么?(争奔走焉)3、说人(1)、快速阅读课文,课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人?(蒋氏、乡人、官吏、我)(2)、蒋氏是本文核心人物,对他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神态、语言)(3)、你是如何理解他的“戚”与“乐”?(“ 戚”可见他内心极度悲伤;“乐”只是苦中作乐)(4)、在蒋氏的自述中出现了“乡人”,说一说乡人的生活境况,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与蒋氏形成对比,反衬出赋税之毒有甚蛇毒。)(5)、完成“蒋氏”与“乡人”对比表格,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点明文章的主旨。(6)、为什么要写官吏的凶暴、嚣张?(侧面表现赋税的严重,衬托出百姓的苦难)(7)读一读描写“我”的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作者的“悲”表现出对百姓的关心与同情)4、说世(1)、浏览第五段,作者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不是唐代独有?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由孔子的话证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朝廷要体察民情、革除弊端)七、拓展思维、心抒感想课后通过合理想象,续写第四段的故事。(要求百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