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108011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概念的界定:“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合作学习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的说,活动化教学是指在动态和变化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力求使学习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活动化,开发学习资源,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成块成条的活动来实施和完成。也就是说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均进行活动化处理。(二)问题提出的背景:1、从教材的角度: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虽然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依旧缺乏鲜活的生活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

2、一定的距离,学生觉得很枯燥。很多内容学生自己看书也能理解,但有些内容就是老师讲解也很难弄懂,这样一种纠结的状态下,学生对地理学科越发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出现了课堂沉闷,或是一团散沙等不和谐的现象。2、从学科的角度:地理学科是文理兼并的学科,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学科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从老师的角度还是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往往更加凸显自然的特征。新课程地理学科比较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方式加以改变的的话则很难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个愿望。3、从课堂现状的角度: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小学科,不被社会和学生重视,大家认为可学可不学,而到了高中地理却摆在了和升学学科同样重

3、要的位置上,但是由于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基础较弱,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多少地理知识,导致了高中教师还要带领学生重新补习初中的地理知识,所以对初中地理教师是怨言纷纷,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副作用4、从区域教育发展的角度:西岗教育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再到小班化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都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参考分析了了国内外大量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案例,我们发现活动化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保证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依托建构新知识,在情境中展开探究活动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

4、趣和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做为学科的研究课题是最为适切的。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新课程强调的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也正是基于此。 2、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而活动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整合将极大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3、最近发展区:原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

5、: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研究目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最合适的活动,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效果。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归纳和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2、建设我区的初中地理活动化教学的资源和素材库。五、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参加研究的学校和老师:(二)研究方法:调查法访谈

6、法对比法观察法归纳法 (三)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确定六中和七中为课题研究点校,并对点校提供的方案进行集体论证;进行验前调查和培训,再结合文献资料的查找,制定出本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流程:六、研究成果(一)初步形成了“535”教学策略:5新课讲授之前让学生利用学生活动材料自习(预习)5分钟,而这五分钟学生必须在活动材料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学生活动材料我们已经做到和教材配套进行了。30教师授课内容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而这30分钟也必须是在活动化教学情境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主动学习。针对这30分钟的活动,我们已经研究形成了四大类学生活动功能板块。55分钟的当堂检测和反馈。通过小测验或是抢答

7、选作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反馈和评价。“535”教学策略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而且不在课余增加学生的负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以及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避免了职业的倦怠和麻木,刺激了教师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二)初步建设成了我区的地理课件集和地理素材库。在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教师们搭建了彼此学习和借鉴的平台和展现自身个性和才能的舞台。成果运用: 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评优课活动中,我区选手一律应用我们研究的活动化教学策略,刘琳琳的台湾,魏玥瀛的极地地区、丛艳玲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节活动化教学

8、课例均获一等奖,并以新颖的设计和丰富的素材获得好评如潮。其中刘琳琳老师的台湾一课以我区特色的活动化教学设计代表大连市取得了辽宁省的第一名,又代表辽宁省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同时获得了评委们一致的“无可挑剔”的评价。活动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71中王革 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 11月末在大连晚报教育版发表的文章西岗区地理学科活动化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对本学科的研究经验进行了很好的宣传和报导。下一步的打算:继续整理出七下和八下的课件集;不断充实素材库的容量;再培养2-3名活动化教学典型教师;七、讨论(一)活动化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对活动尤其是教材内容活动化的设计却让部分老师,有的还是很优秀的老师束手

9、无策。活动化的设计需要涉及很多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他们的喜好,也要了解最近的科技和社会发展动态,还要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考验老师们的人文素养和应变能力,以及对社会价值的审美和取向等等。因此要想很好的运用和发展活动化教学策略,需要老师必须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活动化教学的课堂时间的掌控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很难掌握,有时活动展开了就很难收住,教师又不忍打断学生的探究热情,容易导致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令性。(三)活动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普遍的学习方式,但是如何提高合作的实效性,让小组活动真正的体现出合作的意义,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就无需合作完成,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而非形式,明确这一点了老师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自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