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10791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产业关键问题,稳步发展蔬菜产业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摘要 蔬菜产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蔬菜产业近十年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即:产业内涵发展不足;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相关支撑产业的发展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宏观指导和调控能力需要加强;应急能力不足,特殊季节期间价格波动幅度趋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蔬菜产业;关键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品种日趋丰富,市场流通活跃,

2、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创汇和满足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我国蔬菜产业十年发展成就(一)生产规模稳定增长,生产布局不断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在上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近10%,90年代年均增长14.5%,本世纪前8年平均增长3.5%。据农业部农情统计,200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73亿亩,同比增加494万亩,增长1.8%,相对于2000年的2.29亿亩增长了19.2%;总产量6.02亿吨,同比增加2684万吨,增长4

3、.5%,相对于2000年的4.24亿吨增长了42%;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其中,设施蔬菜快速发展,面积达到5020万亩,同比增加520万亩,增长11.6%。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东南沿海出口蔬菜、西北内陆出口蔬菜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全国蔬菜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逐渐形成,并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二)产业效益明显,产业地位不断提升蔬菜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农业部种植业

4、司初步预测,2009年全国蔬菜(含西甜瓜)总产值约8800亿元,同比增长10%;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00元,同比增加50多元。从亩产值、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等指标上的对比来看,2008年,蔬菜亩产值为4097.77元,每亩净利润为1881.69元;蔬菜生产的成本利润率为84.91%。蔬菜亩产值为粮食的5.5倍,棉花的3.9倍,油料的5倍;净利润为粮食的10.1倍,油料的6.7倍;成本利润率为粮食的2.6倍,油料的1.6倍,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粮、棉、油的经济效益。(三)出口贸易逐年增长,成为平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世界蔬菜出口大国,蔬菜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加

5、入WTO以来,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并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20002007年我国蔬菜出口量增长了1.55倍,年均增幅11.6%;蔬菜出口额增长了1.99倍,年均增幅14.5%。虽然受2008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但2008年和2009年我国蔬菜出口仍达到64.40亿美元和67.7亿美元,分别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15.9%和17.1%,仅次于水产品(106.1亿美元和107亿美元),但在种植业中排名第一。在2008年和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分别高达181.6亿美元和129.6亿美元的情况下,蔬菜出口却创造了63.25亿美元和66

6、.7亿美元的顺差,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新形势下,在蔬菜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上,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规模与内涵:规模基本满足需求,产业内涵发展不足1蔬菜产业规模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从20012009年我国蔬菜总产量来看,基本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我国蔬菜年人均占有量已达440多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多公斤。而从蔬菜需求来看,短期内国内蔬菜人均需求量变化不大,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因此现有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正常年份(无大灾)基本能够满足国内蔬菜需求。过多增加蔬菜

7、种植面积将导致蔬菜价格下跌,加剧波动。考虑到在18亿亩耕地红线下蔬菜与粮、棉、油存在争地问题,蔬菜发展应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为主。2. 蔬菜生产成本呈上涨趋势,其中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增加明显19982003年,我国大中城市蔬菜每亩平均生产成本变化幅度都不太明显,6年共增长4.3%,但2003年以后大中城市蔬菜每亩平均生产成本增长迅速,到2008年大中城市蔬菜生产每亩平均成本已高达2216.08元,比2003年净增904.92元,增加69%,高于同期蔬菜总产值和净收益的增长速度(同期蔬菜亩产值增长1445.72元,增长率为54.5%,净利润增长540.20元,增长率为40.

8、3%)。过快的成本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了同期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的下降。蔬菜生产成本主要由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三大部分组成。1998年三大部分的比例为57:39:4,到2003年这一比例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为58:38:4,但2004年以后,由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增长,这一比例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到2008年达到50:41:9。可见2003年以来土地成本在蔬菜成本的比例增加很快,而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虽然只增加的2个百分点,但2000年以来,蔬菜种植中劳动量投入的减少却非常明显,亩均投入劳动的天数由51.25天减少到2008年的39.06天,减少12.19天,表明蔬菜劳动投入机会成本在不

9、断提高,菜农经营蔬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劳动力投入逐渐减少。3蔬菜生产效益波动较大,并有下滑趋势19982008年的11年间,我国蔬菜种植无论是亩产值还是净利润都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其中,蔬菜亩产值从2394.78元增长到4097.77元,增长71.1%,蔬菜每亩净利润由1137.69元上升到1881.69元,增长65.4%。但在这11年间,蔬菜生产效益波动很大,蔬菜成本利润率最高位2001年的107.09%,最低为2006年的76.50%,只有2001年的70.9%。从近十年来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二)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

10、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培育和规范1. 蔬菜产业的小生产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我国蔬菜产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功能集中,但是单个菜农蔬菜种植规模偏小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国家大宗蔬菜体系在全国抽样调查的2317户蔬菜种植户来看,蔬菜种植面积不超过5亩的有1384户,占59.7。小规模的蔬菜生产导致资金、技术投入不足,不利于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蔬菜种植方式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蔬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难以胜任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重任蔬菜生产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均衡。近些年来,在农业部及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很快发展,但蔬菜合作组织仍

11、然偏少。据农业部统计,我国蔬菜合作组织总数21580个,其中,蔬菜专业合作社16900个,占蔬菜合作组织总数的78.3%;蔬菜合作组织成员2606405人,占蔬菜从业人员的4%。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四川、河北、江西、安徽等省发展较快,蔬菜合作社占全国总数的70%多,而西部地区省份发展较慢,有的省份蔬菜合作社甚至不足100个。合作社实力不强,服务能力弱。合作社规模偏小,中部地区63%的合作社所吸收的菜农不足200户;大多数蔬菜合作社覆盖半径偏小,成员分布范围村内占51%,乡内占33%,市县区内占15%,省区直辖市区占0.8%,跨省直辖市区占0.2%;同时,蔬菜合

12、作社服务多数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蔬菜产品包装、销售方面;大多数蔬菜专业合作社缺乏物流配送能力,成为合作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合作社带头“能人”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蔬菜合作社运作不规范。调查中发现,尽管每个合作社在成立时都建立了章程,但很少有合作社根据本社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一些合作社的重大事务都是由核心领导成员做出,社员大会有名无实,运行机制存在问题;普通社员对合作社经营情况很少知晓,盈余返还缺乏透明性和监督;有的合作社内部企业成员实际上控制了合作社营运,损害了普通社员的利益。据调查,有89%的合作社未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向社员返还60%的可分配盈余。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据统计,

13、83%的蔬菜合作组织未能获得财政扶持资金;在一些地方,金融单位不认可合作社的法人地位,通常需要第三方的抵押,贷款手续复杂,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三)利益分配:产业利益分配不合理蔬菜供应链利益分配中的“大块蛋糕”不在农户与中间商。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导致蔬菜种植户势单力薄,农户在出售蔬菜时往往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从蔬菜价值链各方利润分配情况来看,在价值链中分配利润所占比例最低;蔬菜流通经销商承担了联结菜农和零售商的重要职能,投入较大并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但所获利润也比较有限。根据我们研究室2009年8月对湖北利川甘蓝在长沙销售的调查,湖北利川甘蓝生产成本0.26元/公斤,

14、菜农利润0.26元/公斤,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的21.49%,包括运输和批发在内的中间环节费用为0.58元/公斤,中间商利润0.3元/公斤,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的24.79%,零售环节费用0.35元/公斤,零售商利润0.65元/公斤,占流通过程总利润的53.72%。据有关专家2008年3月对海南尖椒在北京销售的调查,2008年海南尖椒平均生产成本仅2.028元/公斤,菜农利润仅为0.472元/公斤,仅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的14.72%,包括运输和批发在内的经销环节费用为1.386元/公斤,经销商利润1.11元/公斤,占流通过程中总利润的34.62%,而零售环节费用1.166元/公斤,零售商利润1.6

15、24元/公斤,占流通过程总利润的比重高达50.66%(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四)相关支撑产业:物流产业发展滞后,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1部分地区绿色通道政策落实不到位,阻碍了蔬菜跨区域快速流通。我国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大流通的总体格局。“绿色通道”贯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现了省际互通,覆盖了全国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重要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主通道,对大市场大流通产业格局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绿色通道”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收费站点多,不当收费;“绿色通道”政策执行省内外有别;检查时间过长车辆滞留;省际间通道断续

16、等。据2009年11月17至1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随车调查报道,从寿光到北京的205国道上,司机走的都是有绿色通道标识的通道,沿途经过了八个收费站,其中有六个对菜车直接放行。然而在黄河滨州大桥、齐家务收费站却分别收取了115元和85元费用。北京大羊坊收费站,对车辆进行检查,迟迟不肯放行,耽误了近1个小时。国道从寿光到北京需12小时,比高速公路多耗时7小时,但由于有绿色通道标示的高速公路收费高到两千元左右,使得蔬菜运销户选择国道,而舍弃路况更好、更快捷的高速公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许多蔬菜经销商和运输户反映类似问题。2. 传统物流手段落后,现代冷链物流尚未确立。出于成本节约和方便快捷的考虑,我国蔬菜异地转运多为采摘后自然冷却、堆码、散装,且采用常温车运输。针对蔬菜高温天气易腐的特点,许多蔬菜贩运商利用“冰块+被褥”这种成本低廉且简便易行的方式来保鲜蔬菜,但这种原始的冷藏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