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1065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ku) 缥碧(pio) 横亘(gn) 锐不可当(dng)B翘首(qio) 不逊(xn) 诘责(ji) 深恶痛疾(w)C屏息(bng) 禁锢(g) 遁形(dn) 殚精竭虑(dn)D篡改(chun) 落第(lu) 妯娌(zhu) 惨绝人寰(hun)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B市民井然有序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C雷锋是家喻户

2、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D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黄河后,大家叹为观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C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D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5、下面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B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

3、的巨大“V”字。C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D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6、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春雨如丝。ABCD7、古诗文默写。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_?(诗经邶风式微)(2)_,悠悠我思。(诗经)(3)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_,在河之洲。_,君

4、子好逑。(诗经)(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陶渊明桃花源记)(6)_,凄神寒骨,_。(柳宗元小石潭记)(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2)林寒涧肃(3)襄陵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动静结合,相得益彰。C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D文章第四段作者引用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三、现代文阅读。(30分)1、冰湖“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

6、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

7、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

8、。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

9、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

10、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溜网打鱼_看到希望2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4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5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

11、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2、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

12、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

13、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

14、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