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1055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返璞归真--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之策略焦元甫(浏阳市职业中专 湖南 浏阳 410327)【摘要】: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虽然此话有点绝对,却反映了词汇在意义交流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词汇教学无疑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本校学生特点,本人将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关键词】:中职英语 词汇 策略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虽然此话有点绝对,却反映了词汇在意义交流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词汇教学无疑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所掌握的词

2、汇量的多少。英语教学的低效现象主要表现为词汇教学的低效率。由于学生心理词典中储存的词汇量小,他们难以在听、读中进行高效的理解,难以在说、写中顺畅地表达思想。本人将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一中职学生对语言认识的情况分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大部分英语基础知识很差,参差不齐,少数成绩较好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简单日常会话,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个别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二十六个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由于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他

3、们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英语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从而造成了英语教学的困难。怎么样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事职教英语多年来,本人认为听说为先,阅读在后。然而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在于词汇。二中职英语词汇教与学之策略 1.从对词汇的认识改变教学之方法李阳在“关于英语的真相”一文中讲到“我们认为要学好英语,词汇量是关键。词汇里,语音和语意的条件反射连接能力是核心,而学生的词形到词意的条件反射能力比语音到词意的条件反射能力要强很多。这也就是很多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尚可,而听力口语能力很差的原因所在。比如CUP,你见到他的拼写大多数的学生能立即条件反射出她

4、的语意,但当听到它的音的时候,我想很多学生并不能立即条件反射出它的语意,有一个滞后的过程。还有象bacholer,embassy等等。所以我们让学生背单词,是要听音背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字母顺序。记得我们当年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字母顺序,又辛苦,效率又低。由于英语单词有拼写规律,能记住单词的语音,拼写也就不难了。”因此,掌握一个外语单词,除了应该掌握它的拼写、发音和意义之外,还要了解它的构词(formation)、习惯用法(idiom)、搭配(collocation)、语域(register)、词性(part of speech)、词法(word grammar)、句法限制

5、(syntactic specifications)以及近义词、反义词。在学生的英语书面作业中,我们会见到他们把“home(家)”理解成名词,而出现了表达上的错误,如:go to home.这也是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形成的认识不够全面所导致的。他们关注home的拼写,关注home 的中文释义,但没有准确掌握home的词性;另外,home的中文释义是“家”,“家”在汉语中是名词,这样的词性负迁移也是导致学生在表达上出现go to home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问题提示我们:要加强学生对单词“词性”的认识,因为它直接影响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另外,词语搭配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现象,汉语具有这个特征,英语也

6、不例外。因此,加强英语词语搭配是教与学时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地道程度的重要途径。2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记单词只会对照中英文死记硬背,不能正确领会词汇的语用情境,最终导致事倍功半,无法灵活运用词汇。对于对口班的学生来说,大多学生也是在临考前记单词,抱怨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和很快遗忘所学单词。因为他们缺乏对词汇学习的正确认识,缺乏积极的词汇学习态度,平时不注重及时消化与巩固,期冀通过突击性强记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结果适得其反,收效甚微。学生在英语单词记忆的过程中,出现遗忘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遗忘是可以通过付出一定的努力,

7、通过了解遗忘和记忆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采用合理的记忆策略加以克服。1)掌握英语词汇构成的规律,了解单词的构词规律,合理利用词汇记忆策略。类推策略:由cake类推到lake,make,take,bake;由pen类推到hen,ten和den;由name类推到fame,game和same联想策略:由tea联想到teach;由pea 联想到peach;由thin联想到think,ink;由arm联想到farm,harm2)创设语境,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很多语言学家在词汇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策略。如:学生需要在上下文中观察词汇是如何运用的。因此,向学生介绍生词的最好方法也许是让其读文章或听

8、录音并观察他们在语境中的运用。例如在讲解miss 这个单词的用法时,我先给学生呈现出三个例句:Welcome to our school, Miss Liu.You cant miss it.He missed his grandma very much.通过句子的呈现,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单词的用法与意义。另外,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经常用到的是词汇派生,即教师让学生围绕某个单词进行发散思考,给出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派生的词汇。如:以care一词为例,学生会联想到careful, carefully, careless, carefulness, carelessness等,再通过造句以达到语境

9、中学习词汇。常见的前缀和后缀有:表示“否定的dis-, im-, in-,un-”等前缀。如:disagree, impatient, informal;表示“再re-”的前缀。如:remarry, repay;表示“名词的-er, -or, -ness, -ment, -siom, -tion”等后缀。如:explorer, visitor, witness, environment, conclusion, explanation;表示“形容词的-ern, -ful, -able”等后缀。如:western, peaceful, enjoyable;表示“否定的-less”等后缀。如:ho

10、meless, priceless;表示“副词的-ly”等后缀。如:healthily, specially.3)联系实际,应用于现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中等职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之一。词汇的记忆无疑是为了应用,将词汇置于现实中可以让学生记忆的更加牢固。例如我们在讲解表示顺序的词: at first, secondly, then, after that, at last等词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第五单元的单元话题,通过设置一个现实生活中工厂包装产品的场景,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之下进行会话,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将这些词汇运用到英语

11、会话中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结构主义学派创始人Chomsky提出,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有一个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掌握自然语言系统的能力,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70年代中期,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Krashen在前人理论基础上首次对“学得”与“习得”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区分。他认为:“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学得”,这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语言学家通常认为,一个人

12、的母语主要靠“习得”,即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二语”可以“习得”,即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主要靠“学得”,即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我们英语词汇的学习同样要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领会,不断地加以巩固运用。新课程改革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词汇量要求,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高效地记住生词,让学生感受到记忆单词的成就,提高词汇学习的巩固率,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采取一些有效的记忆方式策略无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文献:【1】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张茹芳,语境中词汇教学,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0.8【3】Wilkins 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Edward Arnold,1972:111【4】吕吉尔,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2010.8.45-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