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10178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教学设计执教者:余香林执教班级:初三(1)班执教时间:2019.4.24.一、设计思想:以物质的鉴别与检验为知识载体,通过讨论、分析、实验得出物质鉴别与检验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拓展思维,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涉及物质的直接知识、基本理论大多能掌握,但一旦涉及到综合分析及运用的知识时,有时感到束手无策。而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恰好提供了一个载体,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学生经过近一年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探究的能力

2、和交流协作的意识,能分析和解决一定的问题,但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进行了适当的分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对未知物质的检验,理解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习增强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和探究精神通过生生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鉴别与检验的方法教学难点:多种物质检验的方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展示酱油与食醋、食盐与纯碱等厨房中调味品,提问,你会区别它们吗? 思考、小结整理知识,相互补充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培

3、养归纳总结的能力。1、 小明在家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在厨房中看到两个装白色固体的瓶子,便问妈妈,白色固体是什么。妈妈说,一瓶是食盐,一瓶是纯碱。你能帮助小明利用简单的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别吗?实验设计:将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分别取样品溶液2ml于试管中,方案二方案三.小结一:物质鉴别的原则学生思考方法动手实验以最简便的方法、用最常见的试剂、得到最明显的现象。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易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某溶液中可能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小明同学为了确定其成分,先滴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入稀硝酸溶液,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液的成

4、分。学生实验讨论小结通过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分析能力3、固体A中可能含有Na2SO4、CuSO4、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并逐步推出结论。实验步骤及现象结论 将少许A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B。A中一定没有 (1) 在B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中一定有 (2) 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另取少许A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 焰呈 (3) 色。A中还有KNO34、某废液M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探究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

5、骤一: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变红色有同学认为废液M中一定含有NaOH。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 。 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废液M中一定含有 (2) 。判断依据是 (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 (4) 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中一定有 (6) 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的 (5) 溶液。有白色沉淀【实验反思】 步骤三第(34)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 (7) 问题1:能否有氯化钡代替硝酸钡?问题2: 步骤三、四顺序能否颠倒?小结三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增强归纳能力板书:物质的鉴别与检验 1、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不同的性质,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来。2、物质的检验: 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未知物质的组成,各组成部分定要逐一检验出来,如果一种物质的存在对另一种物质的检验有干扰,应将其除去后再检验另一种物质。有多种成分需要检验时,要注意检验的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