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10108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2-43页例1、例2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笔划数统计表每人一张。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平均数作为统计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常用的一种特征数。教材中所介绍的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从基础知识来看,一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对于本课我从统计的角度出发,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根据教材特点,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首先从学生方面考虑,因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

2、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再根据教材特点,我主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如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平均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让学生探索平均数的求得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姓名,谁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高声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师:谁又能知道老师的姓名呢?学生说一说后,出示自己的姓名。师:能完成这表格吗?(学生数一数,完成表格)姓名胡必泛笔画数师: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与笔画数也制成这样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谁制作的最漂亮。(学生动手制作表格)师巡视指导,搜集、选择教学信息。学生完成后作简单交流。(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概念师:请观察老师姓名的笔画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生(1)每个字笔画数的多少

4、?(2)比多少?(3)发现数字间的规律。(4)求总数?(师追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师:知道了笔画数的总数,你现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生:可以求出平均每个字的笔画数。师:平均每个字的笔画数,你是怎么得来的?预设生(1)通过计算(7+5+9)3=7(2)通过移多补少得到。2、在对话交流中明晰概念师:胡老师的姓名平均笔画数7画,这又表示什么?预设生(1)表示胡必泛三个字笔画数的平均水平。(2)表示老师姓名笔画数的一般水平。师:那这7画与胡必泛这三个字的笔画数之间还有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完毕,开始全班汇报交流。)预设生(1)有关系的,是他们的中间数。(2)平均笔画数比笔画最多

5、的少一些,比笔画最少的多一些。(3)平均笔画数在笔画最多的数字与笔画最少的数字之间。(4)平均笔画数就在这三个字笔画数的中间位置。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平均笔画数反映的既不是这三个字中笔画最多的那个,也不是反映这三个字中笔画最少的那个,而是处在最多和最少之间的平均水平。我们把7叫做胡老师姓名笔画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笔画数。(师巡视指导,选择、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师生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3、在比较应用中深化概念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的三个学生的姓名笔画数统计表。(一学生姓名两个字,一学生姓名三个字,一学生姓名四个字。)师:比较他们姓名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你有

6、什么方法?预设生(1)比笔画数的总数。(2)比平均笔画数。(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预设生(1)比总数好比,能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谁的姓名笔画数多,谁的姓名笔画数少。(2)比平均数公平,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姓名字数不一样多,分别是2个、3个和4个,比总数的话字数越多,笔画数相对就会多起来,这不公平,而平均数却能反映每个字笔画数的总体情况,与字数的多少无关,这就比较公平合理。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然后组织交流。师: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师:假如用这三个字姓名的笔画数与胡老师的姓名笔画数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预设生: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也可以用总数来比。师:同学们做得

7、很好,在比较时考虑到了字数的多少,公平与否。出示(1)文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56人。(2)四(3)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是81分。师:你猜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预设生(1)56是四年级总人数除以班级数得来的,表示四年级每班人数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预测每班的大致人数。(2)略(三)尝试解题,自主归纳师出示例题:有一个篮球队的5个同学,身高分别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师:谁来估计一下这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并说说你的理由。预设生的估计数

8、在139-148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要组织讨论所猜的数值为什么不可能,从而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选一个学生板书列式,(148+142+139+141+140)5师: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吗?预设生:我先求出这个小组5位同学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组人数。学生计算,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然后交流。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求平均数的方法?个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看法,教师参与讨论。)学生汇报后,教师简单小结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同时说明有时也可以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对计算答案的过程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选择

9、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此暂时不作总结提升,留待练习课中予以落实。(四)联系实际,应用新知1、选择(1)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棵A、181B、165C、145(2)自行车商店第一天卖出自行车54辆,第二天上午卖出25辆,下午卖出23辆,平均每天卖出多少辆?正确的列式是()A、(54+25+23)3B、(54+25+23)22、胡老师家今年1-3月用水吨数如下:月份1月2月3月吨 数8913(1)从中你能知道什么?(2)能否预测出今年全年的用水吨数?(3)你还想对老师说什么?(五)自主评价,完善认知师:今天咱们学了什么?是怎样求平均数的?师:你觉得这节课自己学得怎么样,给自己打个分,最高分10分。学生商量打分,出示后。师:能求出我们班同学这节课表现的平均分吗?(让学生留作课后作业)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