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导学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10103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导学案【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 ,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归园田居?导学案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祝大家学习愉快!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感悟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来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 ,感知诗人形像。(2)理解作者对抗黑暗 ,辞官归田 ,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 ,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 ,进而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学习时数】2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 ,字元亮 ,东晋(朝代)田园诗人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

2、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 ,后辞官回家 ,从此隐居 ,被称为“平淡之宗 ,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写作背景】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 ,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 ,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 ,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 ,举贤不出士族 ,用法不及权贵 ,门阀制度极其严酷 ,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陶渊明二十九岁 ,为谋出路 ,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 ,在亲友的劝说下 ,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 ,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 ,这时 ,又正逢

3、郡派督邮来县巡视 ,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 ,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 ,抛弃功名利禄 ,归隐田园。退隐之后 ,他曾躬耕陇亩 ,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 ,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 ,是他创作的丰收期 ,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 ,艺术上也日臻成熟 ,终至炉火纯青。晚年 ,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 ,说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 ,是没有君主 ,没有剥削 ,没有战乱 ,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阔农民的要求 ,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 ,写于他辞官归

4、隐之后 ,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 ,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自主学习】1、字音羁(j)荫(yìn) 暧(ài) 墟(x)2、解释词语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 ,指随俗当了官。守拙:守住愚拙 ,这是谦虚的说法。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3、多音字荫:荫蔽(yn) 荫庇(yìn)巷:大街小巷(xiàng) 巷道(hàng)4、重点实词积累适:少无适俗韵(迎合)始适还家门(出嫁)处分适兄意(顺从)5、这首诗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6句 ,写作者的个性和思想 ,表达对官场的厌

5、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层718句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层1920句 ,答复人们的疑问 ,收束全文。6、课文标题题眼是哪个字?7、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 ,那么题眼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问题探究】1、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 ,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明确:官场。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2、为何而归?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

6、暗 ,无自由 ,无法实现抱负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 ,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 ,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 ,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3、归向何处?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明确:园田。明确: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可自由发挥)4、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和那种轻松、平

7、和、喜悦之情。【知识体系图解】从何而归?弃官场为何而归?爱丘山归向何处?归园田归去如何?返自然【课堂练习】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 ,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 ,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注释】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明确:在本诗中 ,诗人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明确:先是从正面写“静。乡村的偏僻 ,极少应酬 ,虚掩的柴门 ,幽静的居室 ,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与纯朴的乡邻们披草来往 ,共话桑麻 ,不是世俗的“人事;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 ,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 ,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 ,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 ,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以上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归园田居?导学案全部内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