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10097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4、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教学步骤一、 导入: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

2、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二 释题并简介作者“陋室”,简陋的屋子。“铭”铭,是古代刻在

3、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陋室()2、 理解加点词词义(1) 有龙则灵(灵验)(2) 斯是陋室(这)(3) 惟吾德馨(只)(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5)往来无白丁(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7)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劳累)(形体,身体)三 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韵脚,并说出押的是什么韵。讨论明确: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ing”韵。四 赏析课文

4、:1 讨论明确: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2、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讨论明确: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3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讨论明确: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4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5如何理解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五、布置作业熟读背诵本文。 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学 李国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