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10003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镜面反射与漫反射.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对于漫反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建议首先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性认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然后通过作图分析,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成因。教学时,教师可就地取材进行实验,如把平面镜放在从窗口(或门口)射进来的太阳光下,反射光照在天花板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然后随手将一张白纸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天花板上是否还有反射光斑。观察后问学生:此时还有反射光吗?反射光哪儿去了?(既然每位同学都看到了这张纸,说明反射光进入了大家的眼中,反射光射向了四面八方。)也可以做做下面的趣味实验:准备几张编织稀疏程度不同的纱布,一面大镜子,一个投影仪。演示时先将镜子放在教室前面,镜面稍微向着教室的天花板

2、倾斜,然后在镜面上铺几层纱布,用投影仪把一幅漂亮的向日葵画投影到纱布上,因为纱布表面粗糙,发生的是漫反射,所以教室里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看见,而且画面很清晰。接着把纱布一层一层地取下来,原来清晰的向日葵不再清晰,变得越来越模糊,当把最后一层纱布取下来后,整个向日葵都不见了(如图3.2-3所示)。 图3.2-3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向日葵”跑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纳闷儿时,教师指向天花板,学生发现刚才纱布上的向日葵跑到天花板上去了。接着教师将取下的纱布又一张一张地放回镜面上,结果向日葵又出现在纱布上,而且越来越清晰。学生非常兴奋和好奇,急切地想知道原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光路图说明镜面反射

3、和漫反射。可以参考教材图3-15和图3-16所示的光路图,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画面先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射面,再依次播放出每一条光线的反射过程。播放完毕,让学生比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并回扣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最后,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实例,或播放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认识。光反射的应用本部分教材意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丰富学生对光的反射的认识。教学时不必拘泥于教材,要开放课堂空间,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互联网或查阅图书报刊等获取信息,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能联系当地实际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如让学生在自己社区、市区和学校附近开展调查,用鲜活的事例来

4、说明光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的危害及防止。建议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制成课件,或拍摄成录像、照片等,在课堂上或校园网上发布交流。4教学评价课堂测评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你是如何发现“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2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如果使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反射光线将 。3下列哪种材料适合做放电影的银幕( )A.光滑的白布 B.粗糙的白布 C.平面镜 D.玻璃板4如图3.2-4所示,一束光照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30。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 地 球 A30o图3.2-4 图3.2-55有人设想在高空放置一面巨大的反光镜,在夜间把

5、太阳光反射到地面,为城市和野外活动提供照明。1993年2月4日,俄罗斯曾利用“进步M15”号货运飞船做过试验,用直径为20m的反射镜,将宽4km、亮度相当于23倍满月的光带扫过欧洲好几个国家。如图3.2-5所示,要使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照亮地球背面的B点,应如何放置平面镜?在图中A处画出平面镜。请你对这种做法作出评价。【参考答案】1略。 270 70 逐渐靠拢法线 3B 4如图3.2-6所示。地 球 A30o图3.2-6 图3.2-75如图3.2-7所示。先连反射光线AB;再作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最后画平面镜(过入射点、与法线垂直)。 这样做的好处:可节省路灯照明等所消耗的

6、电能,为夜晚出行或工作的人们提供方便;弊端:有可能形成光污染,扰乱人和其他动植物的生物钟,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55 35图3.2-8“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1.A2.55 如图3.2-8所示。 3.如图3.2-9所示。图3.2-94.如图3.2-10所示。5.月光照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照在路面上发生漫反射。甲同学迎着月光走,水面反射的光线恰能射入眼中,而路面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甲同学看起来水面比路面亮。乙同学背着月光走,水面反射的光线基本没有射入眼中,而路面反射的部分光线进入眼中,所以乙同学看起来路面比水面亮。图3.2-10 图3.2-116.如图3.2-11所示。尾灯反射出的光线总

7、是与射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在夜间,汽车灯光照到自行车的尾灯上,不论入射光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回到汽车上,强烈的反射光线足以让司机观察到。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知道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能力。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我们却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它的特点,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科学方法的神奇。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应用很普通,可以解决生

8、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认识凹面镜和凸面镜。关于平面镜成像,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怀有强烈的探究愿望,这是学生学好本节的基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平面镜和球面镜是上一节光的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像”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本节的编写思路是:开头用几幅画面,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平面镜,感性认识平面镜成像。“活动1”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接下来安排了“活动2”,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9、、像与物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再介绍平面镜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学习球面球及其应用。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之前,增设了问题情境(活动1),激发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心理动因。本教材删去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球面镜对光线作用的有关光路图,原因是这些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实用价值又不是太大;而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密切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教学重点: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怀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法非常巧妙,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10、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所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实验的设计方法学生难以想到,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易理解,实际操作起来又较为复杂,所以该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3教学建议本节课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体会到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中蕴含着重要的科学规律,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本节课的引入,既可以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图片(教材图3-25);教师也可以事先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

11、平面镜成像的有趣、有用、美丽的图片,课上用多媒体投在大屏幕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每人发一块平面镜,让学生把玩,观察平面镜和自己的像。对于什么是“平面镜”,要让学生知道它实质是一个表面光滑的反射平面,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至于什么是“像”,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实例,把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迁移过来,予以明确即可,例如:镜子里的那个“你”,就是你的像。不必探讨像的成因、像的定义等。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活动1 镜前观像“活动1”的目的是让学生由生活中无意识地照镜子,到有意识地研究照镜子,引导学生思考像与物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教材图3-26,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哪一个是该同学的像”, 让

12、学生充分讨论、猜测,乃至争辩,并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从像与物的对应点离镜面的远近、左右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判断,教师不置可否,留有悬念,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2”的目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是探究像的位置,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二是探究像的大小,即像跟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三是探究像的虚实,即平面镜所成的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对于活动2,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教学。明确实验目的结合“活动1”中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引导:同学们在讨论中都认为平面镜中的像与镜前的物体有关系,并且对像与物的关系做出了种种猜测。其

13、实要研究像与物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两点:像的位置问题,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像的大小问题,即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教师可把以上两个问题板书下来,以明确活动目的。对于“平面镜所成的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不是下一步设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这里可以暂且不提,以免冲淡重点,等到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即可。设计和进行实验这个实验若让学生独立设计,将是非常困难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实验,不过这样处理,学生往往认识不到用玻璃板做实验的好处,对于“等效替代”这一巧妙的方法体会不够深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教

14、学方法: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关于“像在哪里”:先不给学生玻璃板,让学生用普通平面镜做实验,尝试确定像的位置,学生碰了“钉子”、有了体验后,教师问学生:有什么困难?学生摆出了困难,然后教师出示玻璃板和另一支蜡烛,让学生利用它们想办法、出主意,确定像的位置。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果有学生能够总结当然更好),明确具体的实验方法:拿一支与前面蜡烛等大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左右移动头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蜡烛的像位置重合,则后面这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教师(或发言的学生)边说明边演示具体做法,让全体学生真正弄懂实验方法,并体会其中蕴涵的科学方法

15、。关于“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让学生接着上面的思路继续讨论: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呢?教师视情况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如:像与镜前的蜡烛相距较远,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对玻璃板后面放置的蜡烛大小有什么要求?方法2:让学生自选器材,合作探究。提供的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 可以用下面的问题提示、引导: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镜中的像,你能找到镜后像的确切位置吗?换用玻璃板做上面的实验,再借助另一支蜡烛,你能找到镜后像的确切位置吗?你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将一张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学生在上面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讨论实验,进行自主探究。为保证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