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09965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河南省人民医院二内科 王山岭 摘要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44例 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稳心颗粒组(2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测量心电图不同导联(大于7个导联)的QT间期,得到最大QT间期(QTmax)及最小QT间期(QTmin)及其两者差值QTd。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求出QTcmax、QTcmin及QTcd。结果:治疗前QTcmax、QTcmin、QTd及QTcd 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QTcmin延长,QTd、QTcd均明显缩短(p0.

2、05;p0.01), 稳心颗粒组QTcmin延长及QTd 、QTcd缩短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给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镇痛、低分子肝素(57d)、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受体阻滞剂等,均按需要足量给予;稳心颗粒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中国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9g,每日 3次,疗程2周。两组除稳心颗粒外,其他具有可比性。1.2.2 观察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治疗前)及第14天(治疗后)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纸速25mm/s,使用分规和放大镜测量心电图不同导联(

3、大于7个导联)的QT间期,每一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得到最大QT间期(QTmax)及最小QT间期(QTmin),两者差值即为QTd。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到QTcmax、QTcmin及QTcd(QTcdQTcmaxQTcmin)。T波终点的确定方法:以TP为等电位线,T波降支与等电位线的交点作为T波终点;当存在明显U波时,取T波与U波之间的谷底;如T波低平、伪差严重难以辩认,则放弃测量该导联。临床疗效根据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判断。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用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

4、.05);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8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2.2 两组UA患者治疗前后QTcmax、QTcmin、QTd及QTcd变化(见表1)两组UA患者之间治疗前QTcmax、QTcmin、QTd及QTcd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Tcmin延长、QTd及QTcd均明显缩短,QTcmax虽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QTcmin延长幅度(3511.6)及QTd 、QTcd缩短幅度(219.5、3111.4)大于常规治疗组(288.6、157.8、2410.

5、5,均p0.05)。见表1。表1 两组UA患者治疗前后QTcmax、QTcmin、QTd及QTcd变化(s, ms)组别 例数 Qtcmax Qtcmin QTd QTcd常规治疗组 22 治疗前 42534.3 36029.5 7026.5 8430.4治疗后 41131.6 38830.4* 5513.2* 6014.8*稳心颗粒组 22治疗前 42835.1 36128.4 7126.3 8629.6治疗后 41229.9 39630.5* 5012.8* 5411.8*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QTd的概念首先由Day等1于1990年提出,他们将心电图12导

6、联中最长与最短QT间期之差定义为QTd,并认为是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活动不稳定性的一项定量指标,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心室肌复极离散表示心室肌不应期差异程度增加,容易形成微小折返,是室性心律失常重要的电生理基础。QTd、QTcd正常值一般为50ms和60ms2。研究表明3-5,QTd在临床多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长QT综合症时明显增加。测定QTd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预测、长QT综合症的评估和预后、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的预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危险评估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冠心病时由于心肌局部缺血、损伤、坏死等

7、病变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性(如传导速度、有效不应期等)改变,导致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本文常规治疗组和稳心颗粒组治疗前QTd、QTcd均大于文献所报道的一般正常值,治疗后两组患者QTcmin延长,QTcmax无明显变化,QTd及QTcd均明显缩短,说明经临床正规的抗心肌缺血治疗,患者局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的程度得到减轻,心肌复极离散度降低。文献报道6,受体阻滞剂能降低缺血心肌的复极离散度,提高致颤阈值,从而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本文两组UA患者治疗中均应用了受体阻滞剂,其QT离散度的降低亦可能与此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稳心

8、颗粒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受体阻滞剂应用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似,但其QTd、QTcd的缩小幅度却大于常规治疗组,提示稳心颗粒具有缩小UA患者QT离散度、改善心肌复极均一性的作用。稳心颗粒是由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之一缬草酮能与钠、钾离子通道中的特异蛋白相结合,能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具有膜抑制作用,阻断折返激动。临床可用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此外,稳心颗粒还可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心颗粒减小UA患者QT离散度作用的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Day CP, Mecomb LM, Campbell RWF. QT dispers

9、ion: an indication of arrhythmia risk in patients with long QT intervalsJ. Br heart J,1990,63:342-344.2. 王成,谢振武,曹闽京,等.健康国人QT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360-362.3. Zareba W, Moss A J, Le Cessie S. Dispersion of ventricular reploarization and arrhythmic cardiac deathb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

10、m J Cardiol, 1994, 74:550-553.4. 沈泽宁,郑更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QT离散度探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19.5. Priori S G, Napolitano C, Diehl L, et al. Dispersion of the QT interval: a marker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e idiopathic long QT syndromeJ. Circulation, 1994,89:1681-1689.6. Sarma J S, Singh N, Schoenbaum M P, et al. Circadian and power spectral changes of RR and QT intervals during treatment of patient with angina pectoris with babolol providing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autonomic modulation of heart rate and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J.Am J Cardiol,1994,74:131-1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