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209798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室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3本卷卷面分5分:根据 整洁 清晰 度给分。卷面( )分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菁华(qng) 宁可(nng) 冠心病(gun) 翘首回望(qio)B吐蕃(fn) 庇护(b) 歼击机(jin) 呱呱坠地(g)C请帖(ti) 梵文(fn) 发横财(hng) 按

2、捺不住(n)D链接(lin) 创口(chung) 倒春寒(do) 拈花惹草(ni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谈笑风声 风声鹤唳 利令志昏 理直气壮B相濡以沫 珠联璧合 安然无恙 出神入画C栉风沐雨 梳妆打扮 插科打诨 兴高采烈D集思广益w.w.w.k.s.5 u.c.o.m 自立更生 泾渭分明 文过饰非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厂长一上任,就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一切无组织、无纪律、消极怠工的现象。B真正的太平盛世里,政府官员即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众也不一定要赞扬他。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分内的事。C这人本来灵魂肮脏,却善于伪装,只有听其言,观其

3、行,才能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D地震发生后的那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灾民们在振聋发聩的雷声中等待着救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B连续几个春节期间的暖冬效应,让我们徜徉在四季不分的温顺的阳光底下,逐渐学会了享受安逸和本能抗寒能力的退化。C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D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4、7题(9分,每小题3分)地球气候成因新说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海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

5、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海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

6、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5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

7、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 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海水密度远远大于 大气密度。B在“海洋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

8、气候的形成。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海洋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宜人的气候。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与孙季逑书 (清)洪亮吉季逑足下:日来用力何如?亮吉三千里外,每有著述,手未握管,心悬此人。虽才分素定,亦契慕有独至也!吾辈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9、幼不随搔首弄姿顾影促步之客,以求一时之怜;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惟吾年差长,忧患频集,坐此不逮足下耳。然犬马之齿三十有四,距强仕之日,尚复六年。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下庶几垂竹帛之声,传姓名以无惭生我。每览子桓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又佣力之暇,余晷尚富,疏野之质,本乏知交,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烛就跋则携素册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非门外入刺,巷侧过车,不知所处在京邑之内,所居界公卿之间也。夫人之知力有限,今世之所谓名士,或悬

10、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来,在己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妍,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尝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亡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注:顾影促步:形容风流自赏。 子桓:魏文帝曹丕的字。长沙:东晋长沙郡公陶侃。 烛就跋:蜡烛将尽。劳瘁:劳苦而精疲力竭。8 文中“ 坐此不逮足下耳” 的“坐”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坐“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 项王、项伯东向坐 C. 坐法而去官 D. 侯嬴直

11、上坐,不让。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洪亮吉“平生志向”和“并日而学”的一组是 ( )A好尚既符,嗜欲又寡 手未握管,心悬此人 B上亦冀展尺寸之效,竭志力以报先人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C劳瘁既同,岁月共尽 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尘浮冠,日以积寸D下庶几垂竹帛之声 鸡胶胶则随暗影以披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孙季逑的思念与倾慕,然而摆脱了一般书信的客套,表明自己所关注的唯在学问之事。B作者引述曹丕和陶侃的话,不仅以古论今,说明光阴宜惜的道理,同时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感慨。C第三段末尾以门外车马往来之声以及公卿所居之地与作者的孤寂落寞形成鲜

12、明对照,表明了作者对不善于迎合世俗的苦恼。D文章末段引征扬子云和韦宏嗣两个历史人物,用以证明学问之事可以不朽,远胜于媚世取荣和徒损精力于游戏。四川省广安实验中学高 级_班 学科_ 姓名 _ 考号_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四川广安实验中学高2012级高考模拟试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题号一二三1234567791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长实思研精蓄神忘寝与食,以希一得之获。(4分)译文: (2)或悬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2分)译文: (3)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4分)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开始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此诗即写于他退居洛阳之时。(1)、本诗写景有远景近景,有实景虚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2)、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