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09728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辨析题简述题材料题及答案精编.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辨析题1、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应用,剩余价值是由机器创造的。2、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3、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的。4、事物的发展过程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四、 论述题(每题13 分,共26 分)1、请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失误和不足。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五、 材料分析题(共15 分)材料1: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

2、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材料2: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材料3: 波格丹洛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1)材料1、2、3 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2)材料3 的观点与材料1 和2 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什么?1、错(1 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本质上还是物化劳动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也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它们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现在工人中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资本家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3 分)资本主义条件

3、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 分)2、错(1 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的价格(3 分)。但表面现象时,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 分)。3、正确(1 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 分)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的,而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并通过人自己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社会规律就是人自己行动的规律。(3 分)4、错(1 分)。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4、”,而不是真正的回复,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否定之否定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 分)这种观点看到了曲折性而没有看到前进性,是一种循环论(2 分)。四、论述题(每题13 分,共26 分)1、结合实际,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适当分析。(4 分)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6 分)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2、(1)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每一对

5、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势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5 分)(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尽管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只是次要的,是支流。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决不能以看到的困难和问题来否定大好形势,由此而迷失方向。 (5 分)(3)我们在肯定大好形势的同时,必须承认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大好形势

6、。决不能因为主流是好的就忽视支流。如果对存在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它就会越演越烈,严重地影响大好势。 五、材料分析题(共15 分)(1)材料1、2、3 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都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的标准。 (5 分)(2)材料3 和材料1、2 中的观点相比,强调了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但实质上仍是主观真理论,认为多数人的感觉、经验、思想是真理,仍是把真理停留在主观范围,无法确定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际上多数人承认的思想也不一定是真理,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5 分)(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

7、真理的唯一标准。(5 分)三、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判断并说明理由)得分 评阅人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3、“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4生产力是判断一个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客观依据。四、分析题(每题10 分,共 20 分,计算请给出过程)得分 评阅人1、论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2、一企业一年生产20000 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20 万元,使用年限为10 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10

8、万元购买原料,周转时间为3 个月。雇佣工人200 人,月人均工资40 元,每件商品的售价36 元。请计算:(1)计算剩余价值率(4 分)(2)计算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保留一位小数,3 分) (3)计算年剩余价值率(3 分)四、材料题(13 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 世纪0 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 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 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 种夸克,因为3 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

9、年到1974 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 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三、辨析题:1、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1 分科技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全球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是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没有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成的,也是科技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造成的。3 分 科技本身不具有“原罪”特别,其正负将就取决于使用它的人。1 分2、正确。1 分, 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

10、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这一论断表明:(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2 分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2 分3、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1 分。(1)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

11、性。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 分(2)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主要说明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属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2 分4、错1 分。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们改造大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社会的社会性质的标准。2 分。只有社会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关系才是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依据。2 分四、分析题(1)

12、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 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个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个人为社会、他人作出贡献时才能得以实现。2)在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发生矛盾时,应自觉使个人的自我价值服从社会价值,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3)要实现个人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首先,要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贡献。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坚持集体主

13、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4 分2、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又是相辅助相成、相互促进的。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3 分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2 分 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法治必须以社会上公认的道德作为其前提和基础;德治也要有强有力的法律规章制度的支撑和制约。3

14、 分 (4)把以德治国和依法国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五、材料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 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3 分)(2)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 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 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4 分)(3)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 夸克 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 夸

15、克、6 夸克等等新理论。(3 分)(4)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 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三、 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2、自由竞争产生了垄断,垄断消除了竞争。3、正确的意识来自于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则源自于人的头脑。4、社会发展的方向上与大多数人的目的和愿望相一致的。四、 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结合当前我国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2、论述

1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与作用。五、 材料分析题(共15分) 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之;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