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096360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瓷纹饰——花果纹.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瓷纹饰花果纹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高26.1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8厘米。花果纹简介: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 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 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盘心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清康熙,高4.7cm,口径25.1cm,足径16.7cm。盘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白地素三彩装饰。盘内、外暗刻云龙纹。盘内在刻划纹饰上彩绘石榴等折枝花果纹,外壁在刻划纹饰上彩绘折枝牡丹花纹两组。花卉施以绿、

2、紫、黄、黑等低温彩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盘以黑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将果实的饱满、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素雅。此器烧制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龙纹饰,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白釉暗花云龙纹瓷盘,然后在瓷器的表面用素色彩料绘花果等纹饰,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将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使得彩绘纹饰下还透着另一种若隐若现的纹饰,可谓新颖别致。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高28.5cm,口径4.8cm,足径11.3cm。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

3、桃、葡萄、荔枝,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铁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清雍正、乾隆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乐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白地酱彩花果纹盘白地酱彩花果纹盘内纹白地酱彩花果纹盘款识白地酱彩花果纹盘,明宣德

4、,高5.5cm,口径29.3cm,足径20cm。清宫旧藏。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白地酱彩装饰。内底饰折枝花纹,内壁饰折枝花果纹,外壁饰缠枝花纹。所有的图案均先暗刻线条。内底、口沿及足墙上均绘有酱彩弦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白地酱彩为宣德时期新创烧的品种。其白釉上刻填的酱彩呈现未经搅拌的芝麻酱色,晶莹光亮。常见器物有这类花果大盘,这种形制一直延续到正德时期。此盘在暗刻的花纹上施以酱彩,与洁白的釉色相互映衬,取得醒目的装饰效果。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盘心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底部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2cm,口径26.2c

5、m,足径16.5cm。盘口微撇,弧壁,盘心略内凹。通体青花黄地,其法为先烧制出青花折枝花果盘,然后于花纹外白釉地上涂满黄釉,使浓重的青花与油亮的黄釉形成鲜明的对比。此盘里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绘石榴、柿子、葡萄、莲实纹样,外壁有缠枝花一周。外底白釉上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娇黄釉于成化时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到弘治时取得突出的成就,器物以盘碗为主。弘治朝官窑瓷器以娇黄釉最为著名。这件青花盘就是以娇黄釉涂地,使鲜丽的娇黄与深艳的青花相映成趣,是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高28cm,口径3.7cm,足径8.6cm。瓶口内敛,呈蒜头状,直颈,溜肩,垂

6、腹,圈足外撇。腹部主题图案绘6组折枝花果纹,辅以回纹、缠枝花卉、如意纹、莲瓣纹及海水纹。纹饰布局疏密有致,青花艳丽,画工精细。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此瓶造型优美,纹饰画法与乾隆朝青花蒜头瓶颇为近似,是嘉庆早期青花瓷中的优秀作品。仿黑漆描金缠枝花果盘仿黑漆描金缠枝花果盘,清乾隆,高4cm,口径15cm,足径9cm。盘敞口,浅弧壁,圈足。盘里及足内施白釉。外壁仿黑漆描金工艺,在漆黑莹亮的釉面上以金彩绘桃纹,桃花和桃实处适宜地点缀红彩,使艳丽的花朵和熟透的鲜桃跃然盘上。此盘仿漆器描金工艺,造型端庄,制作精细,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一种雍荣华贵之感。明龙泉窑暗花花果纹双系罐,高28.2、口

7、径23厘米大口,短颈,颈部饰三角纹,呈重叠状,浑圆的肩部有兽头双系,腹部丰满圆肥,有主体花纹四组,为缠枝牡丹、桃、菊、无花果。下腹部略收,为瘦长莲瓣纹,胎体厚重,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翠青绿色釉,釉面莹润光亮,纹饰清晰,为明代龙泉窑之佳器。黄釉青花栀子花果纹盘,为明代宫廷独具特色的品类,于宣德时期所创烧,流行至正德一朝而止。其纹饰构图前后相近,惟见青花与黄釉色泽区别明显,绘画技法亦各具特点。此件即为正德官窑佳作。其造型周正规整,胎质坚致厚重,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绘葡萄、荷花、石榴、柿子四式祥花瑞果,外壁绘缠枝茶花。画法古拙典雅而不失艳丽,青花渲染细腻,黄釉丰腴厚润,上下二色映衬,更见素雅高贵。

8、栀子花,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格外清丽可爱,既可入药,亦甚适庭院居室之缀饰,一直深得众人所喜。南朝梁萧纲咏栀子花云:“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宋朱淑真水栀子:“一根曾寄小峰峦,苫葡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明代以降,宫廷诸类工艺品多见栀子花装饰,就瓷器一项而言,御器厂竭力运用多种方式装饰,除此黄釉青花外,尚见蓝地白花、褐釉白花等,明代皇帝对其痴爱之深,由此可见一斑。青花开光花鸟纹盘青花开光花鸟纹盘盘心青花开光花鸟纹盘,明万历,高3.7cm,口径21cm,足径14cm。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花鸟纹,内壁绘

9、锦地开光八组,开光内绘花果纹,外壁开光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在装饰方法上,明代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装饰区域与层次的传统做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民族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内壁6到8个开光,开光内绘各种不同的锦纹和结带、璎珞纹饰。盘心处绘云龙、博古、双鹿或其它题材。这种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土,在国外的博物馆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甚至西班牙和伊朗等国,都曾进行过仿制。这种被欧洲人称为“嘉橹”,日本人称为“芙蓉手”的瓷器,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我国瓷器装饰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