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09393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原则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原则。一、智慧校园建设目的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在中小学校园内,按照科学的校园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本上,全面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校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智能辨认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性,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变化师生与学校资源

2、、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增进师生全面发展。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原则(一)总体规划、分步实行。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行、逐渐进一步,不断增强实行应用效果,统筹推动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二)统一原则、分类指引。规范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统筹、论证与监督原则先行,以需求强烈的智慧教学管理应用为突破,选用有条件的学校强化指引,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三)模式摸索、融合创新。充足运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

3、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增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一)优化校园信息基本设施。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本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高信息基本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规定。光纤接入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以上。校园网络校园网应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和教学等功能规定,网络服务在办公区域和教学区域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

4、办公等应用。 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校区还应构建安防控制机房,用于校区安防、弱电以及消防的集中监控。安防控制机房应位于建筑物的底层。4.硬件配备基本硬件配备应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智慧教室数不少于学校所有教学班级数的1/3,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不不小于5:1,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特色功能实验室等特色教学环境。(二)健全学校业务支撑体系校园应结合智慧校园整体规划,规划应用支撑系统。总体

5、架构应保障系统与系统间的交互性与开放性,达到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的三跨能力。在不需要修改智能感知层和学校应用服务软件等系统架构和数据构造的条件下,在顾客界面、应用系统、业务流程、数据等多层次实现集成。涉及六大功能模块。1顾客界面集成统一顾客权限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搜索引擎等。提供对多种客户端设备的支持;提供与底层认证服务、授权服务、加密服务、签名服务等的调用;提供对于应用服务、业务流程、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对于服务元数据、流程元数据、信息元数据的搜索功能。实现各类应用服务的入口统一和一云多屏。2应用服务集成统一消息服务、统一日记服务等。能按需要提供不同限度的应用功能的封装,以适应

6、不同规模、不同耦合限度、不同效率规定的应用集成需要。实现校园内安防、智能卡、二维码标示、楼宇自控等数据采集智能感知层的应用集成。3.业务流程集成统一工作流引擎等。提供动态监控和可视化与互动功能;可实现常规业务流程的定制规定,并能提供有关的工具组件,支撑常规流程的设计、调试、部署、变更等功能。4.信息资源集成内部数据传播和互换、统一数据存储等。支持多类型的数据源转换与连接,涉及关系数据库等构造化数据、以及ML文档等非构造化的数据,在这些数据源的基本上建立统一的数据视图,提供对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复制与数据迁移。5.开放接口服务统一基本数据原则、统一开发接口等。提供各个层次面向外

7、部的原则化交互接口,涉及消息传递的格式、传播合同和位置等。统一接口应实现技术中立,可选用X、JCA、Web Sce、BPE4W、XPD等主流技术。安全监管服务统一安全监管服务等。建立完整的安全架构,其中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安全规定;提供统一监管服务管理,基于应用日记和系统日记等提供应用安全服务;提供统一安全机制管理,可以支持CA、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等多种安全措施,并可以与统一身份认证相结合。(三)创新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1.智慧教学应用系统智慧教学是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运用多种先进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智慧教育应用系统,教师可以实现:登

8、录教师空间,动态获取系统推送的优质教学资源;迅速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便捷地进行网络备课;根据学习者特性,进行迅速分组,组织课堂协作学习;灵活控制学习终端,实时向学生推送有关学习资源;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进行批改和自动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数据,开展针对性教学;实时理解班级学生出勤状况;及时与家长、同事、校领导沟通交流;加入教师社群,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构建线上线下教研互动新模式。2.智慧学习应用系统智慧学习是在智慧环境中开展的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通过智慧学习应用系统,学生可以实现:登录个人学习空间,动态获取系统推送的个性化、优质学习资源;运用数字资源开展

9、自主探究学习;运用多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处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及时获得学习的评价反馈信息,弥补自身知识缺陷;将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信息存入电子学档,开展发展性评价;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便于教师调节教学;及时与教师、同窗沟通交流,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支持学生转变学习方式。3.智慧资源应用系统数字教育资源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与开发,支持教学活动开展,以数字化形态存储的正版教材及课程资料。通过智慧资源应用系统,可实现: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顿,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充足运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各类教育资源;引进购买合用的公

10、司、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知识点为基本,按一定检索和分类原则对多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师生既可以进行自主快捷检索,又可获得资源平台推送的资源信息,实现精拟定位和精确推送;在使用过程中对资源进行更新、增减, 使资源库得以不断优化、不断发展。4智慧评价应用系统基于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大数据,通过智慧校园集合整合平台的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智慧评价。通过智慧评价应用系统,可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记录成果,并可以以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

11、、品德发展水平、学业承当状况、爱好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5.智慧管理应用系统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能班牌、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融合建成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可实现:学校综合管理、教务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功能,并运用统一的基本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毕互相关联的数据调用;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

12、、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合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四、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机制 .原则引领,统筹推动。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原则为引领,统筹推动全省智慧校园建设。各设区市教育局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来抓,要在政策、经费、机制、人员等方面采用切实措施保证完毕智慧校园建设目的。 2.纳入评估,督导贯彻。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状况作为智慧都市、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局目的考核指标,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贯彻。.哺育典型,辐射带动。开展全省“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选择若干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通过

13、3年的试点,及时总结提炼试点成果,经评估验收合格后授予“福建省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形成一批智慧校园管理应用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五、智慧校园评价指标评价项目共分基本环境设施、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应用成效、队伍管理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六大类23小项,评价总分值200分,三星达标分值10分,四星达标分值160分,五星达标分值18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原则及评价指标分值分派表评价项目评价子项子项名称分值(分)一、基本支撑环境(0分)1、信息基本设施102、多媒体教室103、智慧教室4、特色功能教室55、绿色能源36、智能安保系统二、应用服务(0分)1、应用服务融合102、校园门户103、智慧教学服

14、务54、智慧学习服务155、智慧资源服务20、智慧评价服务17、智慧管理服务5三、师生发展(30分)1、学生发展152、教师发展5四、保障措施(20分)、机构制度6、队伍建设63、资金保障44、网络安全4五、特色创新(6分)1、课题研究22、特色应用2、创新机制2六、示范引领(分)1、示范引领4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原则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分值一、基本环境建设(40分)信息基本设施(10分)()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M以上。3(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

15、用。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2(4)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2.多媒体教室(1分)(1)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2)具有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23.智慧教室(8分)(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运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3(2)师机比达到1:,生机比不不不小于: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摸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3(3)建设将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辨认技术为基本,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核心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