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0873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新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 王紫晨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河北和山东爆发的义和团运动迅速波及北方各省。同年五月,东北和内蒙古各地也掀起了“仇教灭洋”运动。在兵荒马乱的年景下,土默特左旗蒙古王公苛捐杂税无不征于旗民,汉族官商的盘剥也日益加重。王府为收取荒银,则大量出放本旗土地,使蒙古牧民失去大片土地和草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列强入侵,内乱不止,国库日渐空虚,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以放垦养息牧场土地来筹款。招垦过程中,豪强富户与官府勾结,私营舞弊,使牧民和垦民深受其害,矛盾日益激化。失去土地的蒙古牧民饥寒交迫,被迫揭竿而起,反清武装斗

2、争像暴风骤雨,席卷茫茫草原。土默特左旗老人会与刚布、桑布起义老人会,是蒙古语“乌勃格德楚古拉”的汉意译。土默特左旗蒙古族民间各村屯之中发生一些重大事情,需要解决时,由当屯一些经多见广、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出面,临时会聚一起,相互商量裁决。解决之后,即行解散。土默特左旗第十代贝勒札萨克那逊乌勒哲衣,对旗民箭丁和奴隶实行经济压榨,敲骨吸髓。其子散巴勒诺尔赞袭爵继承其父札萨克职位后,更是荒淫无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朝克图诺彦”(醉王)。根据朝廷的规定,阿拉巴图(一般牧民)要向朝廷交纳实物税,“有牛一头交米三锅,牛二头交米六锅,牛五头以上交羊一只,羊二十只以上交羊一只,羊四十只以上交羊二只。”此外,

3、每户有地五十亩以上者,分别交差粮一斗半至三斗、六斗不等,还有名目繁多的沉重的徭役。散巴勒诺尔赞为其享乐,大肆勒索钱粮,征收丁税,无故将壮丁税由8吊改为80吊,还征分地税、祭祀费、朝觐费、兵差费以及札萨克晋爵、生辰寿诞和生儿养女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蒙古王公贵族还强征“俊男美女”为奴隶,七家子的一户塔布囊(蒙古贵族)竟然强征了100多奴隶。奴隶生活凄惨。咸丰三年(1853年)一个月内,土默特左旗有5名奴隶被活活打死。广大农牧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全旗逃走者不下2000余户,没有逃走的于是奋起抗争。咸丰十年(1860年)春,在土默特左旗北部的乌拉巴钦之地(今阜蒙县哈达户稍乡迷里营子和雅头营子村)的绰

4、金泰和那木萨赉等人,指派喇嘛林沁等人以差项过重为由进京控告。旗府官员、塔布囊们因其赴京告状而仇恨,另立新老人社,与老人会对抗。以绰金泰、那木萨赉为首的“乌勃格得楚古拉”70个村屯的老年人,发起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抗差斗争。开始时,多为老年人。他们每人手中各持拐杖以为标志。随着抗差斗争的发展,老人会不仅仅限于老年人参加,许多中青年人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实际上已经成为全旗广大人民群众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组织了。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绰金泰聚集了200多人,向旗府札萨克提出减免差项的合理要求,不但没有得到答复,还遭到旗兵们的棒打驱散,从而激起了民愤。六月十九日,老人会在哈楚特营子(今克丑营子)

5、开会聚议,官兵地方团练闻讯,立即出动20余人,趁夜前往缉拿。绰金泰等众人以鸟枪还击,遂将官兵团练驱散。从此,老人会被逼无奈将“赴京控告”、“上访官府”的方法,改为武装拒捕的斗争方式,回击贝勒札萨克府的武力镇压。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初二深夜,绰金泰、那木萨赉等率众五六百人,烧毁了贝勒府官员巴育泰的房屋,活捉了管旗章京哲克通额等23人,夺获驴、马27匹,并动员老人会员到各地索还被旗府榨取的租物和被旗府强行逼作奴隶的子女。八月,反抗斗争进入高潮,使清朝廷大为震动。朝廷即令热河都统麒庆“按名实力查拿,不许一名漏网”。但是老人会的斗争,使热河都统束手无策,一再要求朝廷“简派大员会同审办”。清廷见奏

6、后,派出理藩院侍郎额勒和布紧急到土默特左旗查办。在热河都统、卓索图盟长的联合镇压下,逮捕了老人会首领绰金泰等88人。经连日审讯于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二十日,以“藐法抗差,聚众滋事”的罪名,将绰金泰、察干巴图尔等人杀害。同治三年(1864年)冬月十八日,土默特左旗老人会起义首领那木萨赉、恩合巴图和土门恩克等越狱。不久,邀请梁廷起、吴桂德等50多人,又拉起队伍,继续同旗府官兵斗争。老人会首领那木萨赉等越狱二次起义后,1865年(同治四年)春天,在战斗中,恩和巴图受重伤牺牲。清朝廷的钦差大员额勒和布竟将其戮尸枭首示众。在审办老人会期间,那木萨赉等不惧朝廷的镇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仍坚持斗

7、争。朝廷害怕日久难以解决,著额勒和布、麒庆督饬贝勒札萨克散巴勒诺尔赞,迅即分路严缉,勒限捕拿,不准含糊了事。在四面兜缉的严重形势下,老人会活动范围越来越小。5月,那木萨赉等首领,在科尔沁左翼前旗乌丹营子被捕而壮烈牺牲。老人会斗争虽然失败,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在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面前,清朝廷不得不采取一些让步措施,缓解矛盾。清朝廷被迫拟定了查办土默特贝勒旗差额地亩条款22条,免去同治二年以前差额,恢复了每年只交8吊钱的定例;旗府最高官员札萨克散巴勒诺尔赞被革职,由其弟喇嘛哈嘶塔玛嘎还俗继任札萨克。旗协理台吉土布丹札布、梅林格毕札拉赞均被革职。18名扎兰(土默特左旗下属18枝箭,箭的长

8、官为参领,即扎兰)也治了罪。老人会起义失败30多年后,土默特左旗又爆发了刚布、桑布起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东苇子沟村(今隶属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的农民刚布、桑布弟兄二人,聚众百人,利用从与沙俄侵略军作战失败溃逃的清军手中夺取的枪支武装自己,树起反压迫大旗。起义军首先分掉本村大户的粮食,救济贫苦百姓,接着又打败了旗札萨克派来镇压的旗兵。义军声势大振。他们向周围各村的地主进攻,分粮分物。百姓非常拥护,积极响应。队伍继续扩大,出击官兵,缴获武器,武装自己。当镇压义和团的小股日本侵略军进入土默特左旗时,刚布弟兄将矛头直接指向日本侵略军,给予重创,将他们赶出了土默特左旗

9、。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刚布、桑布弟兄率领共患难的百余同胞进入科右中旗图胡莫地区(今属内蒙古兴安盟),作为据点,边生产边抵御敌人。他们同前郭旗的王洛虎,蒙古贞(土默特左旗)的色纳道尔吉,博王旗的达赉、云丹冲乃,苏鄂公旗的三眼井、诺尔桑等人相聚,组成了1000多人的起义队伍。“歃血为盟”,宣誓“同生共死”,相互结为义兄弟,并公举刚布、桑布、王洛虎、色纳道尔吉等人为首领,在图胡莫建造房屋,开荒种地;接来家眷,安家落户;修筑工事,叠壕筑坝,将1.5公里宽、1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建设成为容纳近万人生活的根据地。他们还规定:“任何参加图胡莫组织者,都不纳王府的捐税;凡受官方欺压者,代为冤者报仇雪

10、恨;对缺吃少穿的贫困者,分配粮食衣物。”广大聚众者非常拥护,迁往图胡莫者日见增多。仅一年时间,合伙者及家属达数千人,盛名远扬。在当时,东到札赉特旗,西至图什业图旗(科右中旗),南至前郭尔罗斯旗,北到札萨克图旗(科右前旗)和苏鄂公旗(科右后旗)全境,都是图胡莫起义军的活动范围。图胡莫起义军的活动,引起了蒙古王公们的极大恐惧。在京值班的札赉特旗郡王珥刺克帕勒,命令本旗梅林乌勃吉特、沙格德札布办理军务,从本旗每个佐领所属屯中征兵一人,组织约300人的民团,收缴从南方调来路过这个旗的1000余名逃兵武器十响毛瑟枪700支。经训练后,集中苏鄂公旗、札萨克图旗和札赉特旗的兵力,围攻图胡莫。光绪二十七年(1

11、901年)三月十一日夜,三个旗共出动500余名旗兵和民团,袭击新庙屯,不料被400余名起义军伏击,旗兵和民团伤亡百余人,其余四散逃跑。这年三月十五日,图胡莫三哥喇嘛率领一支起义军,在前郭旗四十家子屯突遭札赉特旗王府旗兵和民团的尾追,伤亡三十余人,所带牛马全部失散。起义军在撤退中,将旗南部大地主林老七的数百头牛马赶回了图胡莫。四月廿九日,农安县军阀十四阎王与前郭旗王府勾结,共同出兵700余人,用大车载运96门抬杆枪(小土炮)向图胡莫进攻。刚布、桑布采取诱敌深入之策,等待旗兵进入伏击圈。旗兵用大抬杆炮连轰4天,至五月初四巧遇连阴大雨,火药渐湿不能引爆,起义军趁此两面夹击,打死敌兵250多人,打伤百

12、余名,旗兵已溃不成军,起义军获得战利品不计其数。此次战役后,图胡莫威名远扬,义军增到3000人,活动地域更加扩大。吉林将军长顺紧急奏报朝廷,清朝廷令袁世凯选派劲旅,多方镇压,仍无济于事。年底,苏鄂公旗公爷喇喜敏珠尔利用居住本旗嘎海毛都屯的地主喇木札布,通过他宴请桑布等人,并以自己的堂妹许配桑布作妾为手段,妄图分化义军内部团结,削弱其实力。另一方面,札萨克图、图什业图、札赉特等三旗王公们一同会商,由各旗委派一名代表,持旗公文赴哈尔滨,请求俄兵助剿。于是,沙俄驻哈尔滨领事派出沙俄驻军哥萨克骑兵200名,拖拉着两门大炮,于十月间包围了图胡莫,将大炮设于东南高地上,向图胡莫根据地猛列发排炮。起义军只有

13、土步枪反击。在沙俄哥萨克骑兵炮火轰击下,图胡莫起义军伤亡惨重,终于失败了。但刚布、桑布弟兄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蒙古王公,鼓舞了蒙古人民求解放的斗志。六十三和白音大来的反垦武装斗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彰武建县之前,彰武地区本是皇家牧场。牧场始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名杨柽木牧场,后改名为养息牧场。牧场设立后,清廷从察哈尔蒙古族征调12姓、16个家族、32户牧民、236口人,于顺治四年(1647年)出发,千里迢迢,走了两年,于顺治六年(1649年)到达杨柽木牧场,在杨柽木河(柳河)流域以“苏鲁克”方式(即牧主贷给牧民放牧畜群),放牧朝廷的牛、羊。因此,杨柽木牧场也叫苏鲁克

14、牧场。作为皇家牧场,养息牧场长期处于严格封禁状态,水草丰美,牛羊兴旺。但自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入侵,内乱不止,国库日渐空虚,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嘉庆十八年(1813年),牧场开始试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牧场开禁招垦,清政府以放垦土地来筹款。应当说,开禁招垦对于今彰武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在招垦过程中,由于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勾结,营私舞弊,严重地损害了蒙古牧民的利益。在牧场试垦时期,清政府实行“旗招民垦”或“旗领民佃”的政策,其结果是大多数垦民只有佃耕权而无土地所有权。在招垦时,清政府虽有“旗民兼放”、“先蒙后汉”的规定,然而广大贫苦牧民都无条件购买,结果大片土地落入少数豪

15、强富户之手,更多的是被一些打土地投机生意的“揽头”购买,转手高价出售,从中渔利。特别是在招垦过程中,豪强富户与官府勾结,私营舞弊,使垦民深受其害。贫苦蒙古牧民由于失去了原有牧场,无依无业,矛盾日益激化,反垦活动逐渐由诉讼转变成武装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苏鲁克土城子(今属彰武县苇子沟蒙古族乡)蒙古牧民六十三(吴姓,1876年其父63岁生日时生人,故名六十三)同内弟白音大来(蒙古族,苏鲁克高格格尔村,即今彰武县冯家镇皋皋屯人,生于1862年 )等3000多蒙古族贫苦牧民起义,在三家子、大庙、大板、大沙力土一带,同官府进行斗争,反对开垦。大沙力土一仗,白音大来右眼被击伤失明。光绪三十年(

16、1904年)春天,六十三与白音大来等人会合,在卧牛山(今属彰武县东六家子镇)打死彰武县团练长房彩章并团丁21人。彰武县知县周寿臣极度恐慌,急向新民府报告求援。新民知府派管带张作霖到彰武追剿。六十三、白音大来等人与张作霖作战多次,连张作霖也认为他们“勇悍,当者披靡”。后来清政府派兵增援,六十三、白音大来所部伤亡惨重,白音大来率领十几人突出重围逃到彰武县大清沟躲藏,只剩六十三与妻子杨美荣被困于阜新县翁山(关山)。六十三孤身与清军血战,掩护妻子突围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身亡。杨美荣为给丈夫报仇,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嫁给围攻关山的清军头目,新婚之夜将其灌醉杀了他,然后自尽身亡。六十三和杨美荣死后,一首悲壮的苏鲁克民歌六十三在科尔沁草原广为传唱,歌中唱道: 说起那哺育你的水啊,是向南流淌的养息牧河。说起你被困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