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太阳船》.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07397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太阳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太阳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太阳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太阳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太阳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太阳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太阳船》.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太阳船一、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二、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吴望尧,浙江金华人。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后旅居洪都拉斯。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吴望尧的诗作产量丰富,风格多元,佳作不少。大致分来,约有三类。第一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

2、浓,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第二类仍是抒情的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看得出大有发展的潜力。”“他的第三类诗也没有长篇,都以组诗的结构建成,有一种辐辏聚焦的引力。这一系列的巨构展现出作者壮阔的雄心,善变的机心,值得诗评家认真评定。”吴望尧先生有的诗令人震撼动情而又显示出自己的博学:如乃有我铜山之崩裂开始两句是: 乃有我铜山之崩裂了你心上的洛钟也响着吗?余光中先生评价说:当年望尧写好后示我,只看起句就震撼了我。太有气象了,动情,就应该如此的。古谚有云,“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根据东方朔的解说: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洛阳的铜钟无故响了三天,是因为远在西方有山崩的关系。

3、这典故我那时并不清楚,否则也会用到莲的联想中去。足见望尧涉猎杂书比我广博,而又眼明手巧,竟能用来象征情人之间心心相映,不,心心交撼之状。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2、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3、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4、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课堂探究,理解文意。(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

5、太阳即将落山。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1、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2、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3、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1、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总结固趣: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3、布置作业:预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