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026991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只拣儿童多处行4.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2.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4.通过读中感悟、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情感目标:5.感悟课文的语言,

2、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和情感体验。对于本篇散文,学生自己就可以轻松读懂,也能明白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花儿同儿童一样。” 从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时,从课文的整体入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顺序,边读边想,勾画出描写儿童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然后让学生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的多元解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学习作者的

3、表达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齐读课题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2、指导朗读(随机出示)(1)“从香山归来

4、,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3、想象着读读

5、,想想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自由读文,画出句子。抓住“成百盈千、挤、闹嚷嚷、飞涌”理解儿童多,儿童的性格活泼、天真等特点。抓住“小天使”一次理解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带着活泼、天真、可爱的语气读文。抓住“涌流、挤、座无隙地”等词语再一次体会儿童多。抓住人物神态描写,理解、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学生练习朗读。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课题是文眼由课题入手质疑直奔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要培养默读、复述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先让

6、他们默读本课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学中对于要达到的目标心中有数。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通过品词析句探究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进而将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三、学习5、6自然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出示这两段话: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

7、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飞泉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再读读。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读课文,画句子。海棠开的旺盛。是由“密密层层”一词看出来的。指名描述。小组交流、汇报。齐读第6段。课件:展现海棠树图。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抓住海棠的花多,注意海棠花的色彩,读出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

8、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四、学习第7自然段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作者喜爱儿童的情感。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1、出示第8自然段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指名用“因为

9、所以”说一说。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设计意图:通过与文本对话、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学生对文本有了新的体验,此时再回到开课伊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上,问题的解决便水到渠成。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只是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阅读积累才是更重要的目的,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春光无限”。六七、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天使) 最美的春光花儿八、教学评价设计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

10、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细细研读了教材、教学参考书、还上网了解了冰心,阅读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教学完本课后,静心反思,觉得有几点教学是成功的。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刚上课就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稍做思考就能说出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接着追问: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默读课文,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

11、语。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接着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板书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二、抓住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教学“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儿童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重点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圈画一些关键词体会颐和园门口的儿童多。再理解这个比喻句中的“大魔术匣子”指什么?“小天使”又比喻什么?在此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突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朝气蓬勃。最后进行赏读品味。2、出示自学要求,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24自然段,可同桌交流补充。3、集体交流。围绕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儿童多的句子?课文中的儿童是一群怎样的儿童呢?两个问题展开。逐一出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理解、品悟、朗读。4、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海棠花的美,理解“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的妙。再结合第8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