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01213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谋划建议书500万.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二、 自然资源状况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四、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五、 项目规划布局六、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指导思想目标七、 项目建设内容基地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八、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投资概算资金筹措年度投资计划九、 项目建设步骤与措施项目建设步骤实施措施十、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十一、效益预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二、结论十三、附件:1、 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布局图2、 有机茶标志准用证3、 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4、 有机茶加工证书5、 中国农业博览会金

2、奖证书6、 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7、 98年中国国际名茶、茶制作、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8、 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9、 湖北省商标证书(96年)10、 “鄂茶杯”金奖证书11、 湖北十大名茶精品证书12、 湖北十大名场证书13、 湖北省名优茶生产先进单位湖北省著名商标(2002年)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工业严重滞后,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省定特困县之一。全县辖17个乡(镇),总人口4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万人。国土面积356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6.1万亩,林业用地404万亩,草地4.19万亩,荒坡地20.5万亩及水域、难利用地、 非生产用地共

3、20.6万亩。2002年GDP8.8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7亿元,人均纯收入1438元。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创收难,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一直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二、自然资源状况据县志记载,竹山种茶历史悠久,其品质优良,早在盛唐时期,上庸人就有种茶饮茶的习俗,并以“圣水”茶誉为贡茶。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的生活水平仅停留在解决温饱阶段,茶叶在农业、农村经济中没有显著地位,视为多种经营项目的小品种,从而使我县茶叶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0年为起步阶段,全县面积由1100亩发展到2077亩;1970年至1990年为发展阶段,茶叶面积

4、由2000多亩发展到1.84万亩,这个阶段建成国有圣水茶场、大观山茶场,乡(镇)集体的竹坪柳坪,秦古小观山,擂鼓的小广山,宝丰新茶、深沟,麻家渡鸡公梁,溢水东枧等大、小规模的茶场近100多个;1991年至1999年为基地建设阶段,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2.68万亩,总产量达到200吨。2000年至今为产业化形成阶段,全县茶叶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干茶250吨,产值2500万,利税250万,2001年成立了竹山县圣水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圣水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茶叶产业正向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有机化、市场营销化方面迈进。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竹山已研制开发了以“圣水翠峰”

5、茶、“永胜剑”茶、“玉泉龙井”茶、“霍河碧云绿”茶四大地方名牌产品,在全国榜上有名,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市有优势。“圣水”牌系列名优茶曾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荣获“湖北十大名茶”称号,“圣水”商标被誉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茶叶产品主要销售于华中、西北地区的各大中城市,由于内质优良、外形秀美、价格适中,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历年生产的干茶制品都是供不应求。圣水茶场生产的有机茶于2002年10月通过国际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我县茶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地,使我县茶叶向高科技、高水平发展。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这里山大人稀

6、,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业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民完全依靠种植粮、油来获得收入。但由于山高、气候条件差,粮油生产效益一直处于丰产不丰收状态,农民仅停留在够吃有余的温饱阶段,经济十分贫困,伴随着我国WTO的加入,粮油价格将会出现下跌, 农民收入将进一步降低。为此,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适宜本地气候特点的骨干项目,而茶叶又是我县传统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加上山区落后的工业,生态环境污染较轻,发展有机茶生产将成为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2、保护环境,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净化水源的需要。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堵河,纵贯竹山全镜,其流域面积达3585平

7、方公里,流经12个乡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水源区之一,竹山是堵河的发源地。切实有效的保护汉江水质,必须做好上游生态植被的保护,而建生态有机茶基地正是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设该项目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净化水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产花香型有机茶提供了营养。竹山县地处东径10943-11026,北纬3131-3237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5.6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早春回温 快,夏季湿度大,秋季延秋长,冬季无明显极限低温,产区茶叶呈四季生长态势,而且竹山县属山区县,自 然环境因群山叠起形成切割度深,造就了小

8、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细胞内淀粉的积累,为提高品质必不可少的氨基酸转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根据茶树光合作用规律表明,一年有春冬之差,一天内有早晚之别,其光合速率远远低于一般木本植物,其漫射和散射光,天然地高山云雾,使茶叶植物在紫外光下光合作用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明显增多。因此竹山县在高山或二高山地区建设生态茶园,在茶树栽培学和茶叶生理学上提高茶叶品质铸就了良好的天赋营养基础。2、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为生产花香型生态有机花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茶树叶片气孔开闭和呼吸规律,叶片在散展时期呼吸速率最高,叶片在定型后时呼吸作用逐渐下降,同时,在一天中,早晨起随气温上升而增强,中午

9、11-12时达到最高峰,到下午4 时左右再回升,晚8-10时又出现一次高峰,晚 11- 次日3时之间呼吸强度最低。根据这一规律, 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3.6,且乔木灌木立体共生,刺梅花等多种野生花卉植物为茶叶香气提供了诸多天然芳香型有益物质,并在已有的竹山茶叶制品中得到中国茶科所专家实地论证和科学检验,这是竹山县建设生态有机茶基地和名优茶叶制品的独特的内在决定因素。3、科学的水气分布,有利于高水平生产花香型有机茶。竹山县年降雨量800-1200mm之间, 并且分布在春秋季,早春降雨充足,夏季降雨分散,秋季降雨秋迟,冬季降雨集中,有利于茶园冬季田管、春季早发、夏季平稳生长和延秋生产制作名优茶叶制

10、品。同时,由于森林覆盖率很高,水土保持良好,不仅空气湿度大,而且径流水质好,灌溉用水符合GB50841992标准要求, 因此能高标准满足全年侯茶树发芽展叶需求。据记载近四年来竹山现有茶属名茶比重平均为27,名优茶比重为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就是因为小气候奠定了出好茶多出茶的物侯条件。4、空气清新无污染,为生产有机茶提供了前提条件。竹山县因属山区,交通不够便利,人口住居大多集聚在沿河或公路边,仅农村人口密度为78人/ 平方公里。工业十分落后,乡镇无污染企业的存在,据 环保部门观测,常年空气污染指数均在24以下,符合国家环境质量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5、土壤适宜,矿物质含量丰富

11、,为提高有机茶鲜叶质量奠定了品质保障。根据竹山县土壤普查资料,境内土壤理化性质良好,PH值大多在4.5-6之间,富含茶叶生长的氮、磷、钾、钙、铁、镁、硫、硒等多种元素,不仅均能满足茶树植株生长的生理需要,同时大部分地块还含有抗人体细胞衰老的硒元素,而这种硒元素全世界就中国湖北最丰富。因此,竹山县建设生态茶园开发有机茶制品。长期饮用,延年益寿,保健抗癌。6、技术力量雄厚,为竹山县发展有机茶提供了技术保证。全县专职茶叶技术人员65名,其中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25名,助理农艺师19名,技术员 20名。有各类农民技术员120余人。有省级颁证的特级、高级制茶能手45人,他们长期从事茶叶生产与管理,已积

12、累了一定经验。并聘请了湖北省农业厅茶叶理事会理事长、高级农艺师、著名茶叶专家李传友同志为竹山县茶叶产业顾问,因此,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全可以保证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制品的科学开发。7、有充足的劳力资源,保证有机茶项目开发建设的劳力投入。到1999年底,农村闲置劳力达8万之众,开发和建设有机茶,不仅为农村闲置劳力提供了劳动就业,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资金、技术、劳力、山场的股份合作,培育和壮大我县茶叶产业。8、交通便利。“襄关”省道横穿东西,“汉白”公路、“鲍竹”公路、“竹向”公路将全县连于一体,国家即将动工的“十渝”公路途径竹山,竹山将成为中西部公路的交通枢纽。9、水电资源丰富,为生产加工有机茶提供

13、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竹山水能资源位于全国第四位,堵河流域已建成了黄龙电站、霍河电站、邱家榜电站三座,正修建的松树岭电站、浪鹰岩电站、龙背湾电站即将竣工,潘口电站也正处在国家计划立项之中。竹山的电力资源不仅能源充分满足本县的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而且大量输向华中、西北地区10、市场需求与日剧增,国际国内购销两旺。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也再不断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有机茶正在成为 21世纪全球性主导饮品。同时, 发达国家由于劳力资源和劳动报酬的因素,远不可比我国劳力多,生产成本相对低下。因此,全球茶叶市场空置的44空间 和有机茶市场新一轮重新搭配,都必将因我们质量上乘、成本

14、低廉的茶叶传统大国而后来居上。(三)项目建设的依据1、鄂计农经2003257号关于组织申报湖北省优质农产口生产基地的紧急通知。2、鄂计2001639号关于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的批复。3、竹山县“十五”国经经济发展纲要。四、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目前世界产茶大国首推中国和印度,其次还有斯里兰卡、日本、肯尼亚。但随着“茶文化”急剧从高雅“品位”向健康“品味”逐潮而升,产茶大国传统 的非有机茶正随着有机茶的开发呈加速淘汰之势。而有机茶在日本、印度、肯尼亚等国家从80年代后期蓬勃展开,不断严重冲击而且正迅猛抢占我国固定的国 际市场,据资料表明,二十世纪初全世界的茶叶需求总量480万吨,实际贸易总

15、量270万吨,占56。其中绿茶在年产17%速增,绿茶呈上升态势,而中国茶叶年生产总量仅68万吨,出口23万吨。尤其是有机茶全球需求量600万吨以上,实际生产能力才6000 吨。国际市场上有机茶货源紧俏,供不应求,年均以25-30 销量剧增,有机茶价格比现在系统管理方式所生产的普通茶叶要高出80-300,而我国,到二十世纪初仅有20多个生产单位获得了有机茶颁证,巨大的有机茶买方市场迫切希望产茶大国中国的有机茶货源保障。因此,国际市场巨大需求空间和有机茶丰厚利益,就是我们项目建设的根本取向,也是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为我们贫困山区提供的千载难逢重大机遇。所以,开发有机茶既是竹山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生态环境、培植财源的主要方向,也是发展茶业、振兴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世贸时尚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产茶大省(如浙江、福建)多数处于工业发达地区,环境污染较重,难以达到有机茶要求的生态指标,由于有机茶生产量小,茶叶总量出口受到一定限制。现有我国通过认证的面积仅6000亩,产量不足3000吨。通过实施该项目,到2010年我县茶叶产品达5000吨,仅占全国现有总量68万吨的0.73%,占全省现有总量17万吨的2.94%,随着入世关税的降低,更有利于出口。五、项目规划布局根据有机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机茶基地建设在植被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