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旅游业发展初步构想一、剑河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剑河县位于黔东南州中部,与台江、三穗、镇远、黎平、榕江、锦屏等9县毗邻,县城距州府凯里市55公里,西距贵阳空港198公里,南距黎平支线机场130公里,北距湘黔铁路(复线)镇远50公里,65号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穿城而过,距正在修建的长昆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三穗站仅20公里,剑河至思南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交通极为便捷在全县总人口25.11万人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6%,民族文化浓郁醇厚剑河是国家48个集体林区和贵州十个林业重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8.2%,享有“绿色王国”之美誉,加之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适宜四季旅游剑河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东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舞阳河景区,南连黎从榕侗族风情旅游区,是黔东南南北两条旅游线路的中心枢纽,是黔东南旅游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理化指标与世界名泉法国维稀温泉类似、被誉为“苗乡圣水”的剑河温泉;有被誉为“人类祖先、生命摇篮”的八郎寒武纪古生物化石遗址国家级地质公园;有多种景观有机结合的仰阿莎湖;有生态保持较为完好的百里原始阔叶森林;境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世界一绝的苗族锡绣;有最古老、最原生态的集体婚礼---小广侗族婚俗;有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获2009年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文组金奖的剑河苗族水鼓舞;有获中央电视台CCTV青歌赛铜奖的久仰多声部苗族情歌;有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的剑河农民画,有展溜、小广、久吉、翁王、柳基、新光、巫包、洞脚等等一大批重点民族文化与生态村。
此外,剑河境内还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特色饮食文化、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等等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中,按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分共有7个主类136处(项),其中:地文景观25处,水域风光18处,生物景观6处,遗址遗迹6处,建筑与设施41处,旅游商品15种,人文活动25项按景源和地域空间划分为剑河温泉、八郎古生物化石群、百里原始阔叶林、仰阿莎湖、盘溪侗族风情等五大景区剑河旅游业从1997年起步,十多年来,紧紧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初见成效,旅游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特色产业至2010年底,我县已经编制完成《剑河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剑河县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八郎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百里原始阔叶林景区总体规划》、《剑河县重点民族村寨(展溜、巫包、温泉、柳基)保护与发展规划》等12个规划目前,我县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剑河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八郎、温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以锡绣为代表的剑河苗绣、苗族服饰、仰阿莎苗族神话叙事歌、革东飞哥、苗族多声部情歌、苗族剪纸、苗族银饰加工技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柳基)、州级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旅游村寨7个(展溜、巫包、柳基、温泉、小广、久吉、革东屯州)。
现有三星级宾馆饭店2家(久格里吉、馨泉宾馆),二星级宾馆1家(剑泉宾馆),农家乐等定点接待26家,民族旅游商品开发公司1家(朵蝶朵阿公司),特色食品企业2家(剑白香猪、老蔡牛肉),旅行社分社1家(华景旅行社分社)2010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3.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46.33万元;2011年1-4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1.36万元,共接待游客15.68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65%和14.87%,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二、旅游业规划建设构思据全县旅游资源分布,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现有旅游行业基础情况,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游客需求为依据,本着科学合理、轻重缓急的原则,全县旅游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设想是:按照以新县城为中心,温泉景区为龙头,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仰阿莎湖为纽带,自然资源为互补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依托我县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良的气候环境,山水林木富集的景观特点,打造和培育好“一流温泉、一座新城、一条清江、一片森林”四大旅游名片,努力开发商务旅游、温泉旅游、观光旅游、水上旅游、科普旅游、休闲避暑、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将剑河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的“民族原生态,休闲度假游”旅游目的地。
一)构筑剑河城区旅游的“金三角” 1.着力培育一座新城:围绕剑河新县城的城市定位,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实施美化靓化工程为重点,积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突出“旅客集散地”和“观光购物”及“吃、住”功能,发挥新县城民族建筑特色和中心城区作用——在“吃”方面:紧紧依托320国道和65号高速公路的通达条件和温泉旅游开发效应,大力发展新县城清水江畔野生河鱼一条街,精心挖掘和培育具有苗侗特色的饮食文化,完善各种服务功能,全力打造 “清水江河鱼”这一饮食文化品牌,提升剑河的知名度突出“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和“游清水江”功能在革东至五河重点发展“农家乐”旅游产品,引导游客体验乡村旅游,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享农家乐、领略古朴民风民俗和返璞归真的感觉——在“住”方面:在新县城着力建设和打造上档次、上规模的星级宾馆酒店,缓解温泉景区在旺季的住宿紧张问题,也为剑河旅游接待提供便捷、优质、高档的住宿条件——在“行”方面:完善交通网络,加大旅游公路建设力度培育旅游航运公司和旅游车辆运输公司,打造一流的运输队伍,搭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形成以新县城为交通杻纽的游客集散中心,“辐射式”的交通格局。
——在“游”方面:主要以温泉景区为龙头,新县城建筑风貌为基础,着力规划和建设好“城中民族村”,使沅江、大稿午、革东村等成为剑河县城的民族文化园;以八郎地质公园、清水江河堤堰水上游乐、寨章片区休闲度假、五河沙滩洗浴、平塘坡溶洞群、八郎、屯舟等原生态民族村寨的开发为支撑点,打造集科普、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水上游乐为一体复合型旅游产品——在“购”方面:在新县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一条街;在展架河鱼店和温泉景区的星级宾馆饭店,布置旅游商品专柜和销售区,建设旅游商品的专卖市场,设立剑河旅游商品展销馆,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具有纪念意义和珍藏价值的旅游商品,同时,通过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展示剑河县民间乡土文化特色 ——在“娱”方面:全方位多功能地完善城市的娱乐设施,培育城市的娱乐项目建设剑河民族歌舞大剧院,极力挖掘、整理、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剧(诸如仰阿莎歌舞剧、游方歌舞剧等),为游客表演水鼓舞、芦笙、苗族情歌等民族歌舞重点保护和发展好县城及周边苗寨的“姊妹节”、“祭桥节”、“水鼓节”的民族传承节日,举办好贵州.剑河县仰阿莎文化节,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并形成剑河特有的文化品牌。
突出“休闲、娱乐、体验”功能,在寨章片区发展依山傍水修建独具特色小型休闲山庄,山庄建筑风格既与新县城建筑大体相一致,又能体现山庄休闲特点、让游客进入山庄产生一种世外桃源、豁然开朗、轻松舒适的感觉同时兴建一些小型的体育设施和民风民情表演等娱乐设施,让游客在娱乐中得到休闲放松2. 倾力打造一流温泉:整合温泉中心区与温泉民族村寨的各类资源,形成综合立体开发格局,着力把剑河温泉打造成集康体疗养、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民族风情体验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景区整个温泉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以享受温泉的室内外泳池为中心、突出“康体、休闲、娱乐”的主题,布置高中档宾馆、康乐宫、理疗室、桑拿房,健身体育馆、茶楼、餐饮、泳池等设施,满足游客“洗浴、康体、住宿、休闲、娱乐”要求,让游客享受“春冬泡温泉、沐苗乡圣水”舒适环境;在温泉村突出“辅助中心区”功能,打造成为集民居旅馆、农家乐、民族歌舞展示为一体的民族旅游村寨在村内布置民族商品一条街、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民族小吃一条街和民居旅馆以及踩鼓(芦笙)场等,满足游客在温泉吃、住、购物、民族风情、民族歌舞欣赏、游玩等需求,形成“沐温泉水、吃温泉饭、赏温泉画”的氛围精心策划打造温泉至平塘坡溶洞群、下岩寨等景点旅游产品,形成泡温泉、观溶洞、体验民族风情的集合性旅游线路。
3.科学开发八郎国家地质公园突出“民族文化、科考价值”为主题,建寒武纪博物馆、寒武纪世界仿真模拟环幕影厅(生命演变时空隧道)、购物中心、寒武乐园(公园娱乐场所)、咨询及服务中心、稻香湖、寒武茶廊、寒武广场、生态农业观光区、民族风情体验区等,让游客在鉴赏古生物化石群时领受科学知识,在实现科考目标需求的同时,领略到剑河人文和风土民情二)重点开发一批特色突出的景区景点1.大力开发一条清江,着力打造集山水观光游、民族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兼水上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加快实施县城景观湖工程(清水江拦河坝),做好展架至五河一带水上综合开发,在寨章至展架一带设置水上游乐城,库区尾高中以上设置沙滩洗浴浴场做好仰阿莎湖库区景点开发,在南加、展溜、柳川、柳基、康中小流域、格里、南埃、下革东、也拢等分别设置船舶码头,增设游船、水上训练、水上游乐、水上饮食、水上民族歌舞展演等,开设仰阿莎湖区观光旅游,游客通过乘坐游船进入仰阿莎湖区领略山水一色美景,并可在柳川、南埃、下革东、巫包、柳基、展溜、格里等民族文化村寨发展苗侗风情和古城文化旅游等2、全力盘活一片森林启动以八万山景区为重点、巫密河生态漂流为带动点的百里原始森林景区开发,建成省内一流的休闲度假和避暑观光旅游胜地。
以巫迷河及巫迷河文化为载体,以百里原始阔叶林和河流通道为依托,突出“一林、一水、一村寨”(即原始林、清山绿水、民族村寨和集镇),规划南哨服务中心区、巫迷河峡谷漂流区、民族风情区、八万山避暑休闲度假区、鹅掌楸自然保护区、百里原始阔叶林观光游览带、水上游憩带等七个功能区,设计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水上游乐产品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及探秘等产品使游客在山水交融、林水交融、现代与历史交融、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交融中,感受真山、真水、真情3、重点规划和打造文化资源独特、生态环境好、景观结构丰富的旅游景点将锡绣文化生态村展溜、红绣文化民族村巫包、小广侗寨、洞脚侗寨、久吉苗寨、柳富苗寨、柳基古城、南加雷打塘等打造成一批独立的旅游景点如巫包红绣文化民族村作为仰阿莎湖的魂,到仰阿莎湖必到巫包,以仰莎诞生地这一传说为精神支撑,以仰阿莎叙事歌、仰阿莎井、仰阿莎神树、七星塘为实物载体,充分利用巫包村良好的水系布局,巫包峡谷(芭蕉湾)原始森林景观构成的田园山水苗寨,打造大众游客及高端游客聚集的旅游目的地展溜锡绣文化生态村,该村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村后青山耸立,四周风景秀丽、古树参天,村前层层梯田直抵清水江,风景秀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借助世行项目,完善村寨步道、消防、环卫等设施建设,加大村寨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好民居维护工程和文化传承中心、芦笙场、非物质文化保护等项目建设,以实现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能步入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中4、挖掘县内二十二项民族风情剑河县内苗、侗民族风情浓郁、独特、古朴,对旅客很有吸引力需将县内主要的二十二项民族风情:六月六民歌节、吃姊妹饭、祭桥、玩龙、高坝赶歌节、平塘坡赶歌节、过苗年、吃新节祭鼓节、二月二、招龙节、尝新节、小广十月头卯、稿午水鼓舞、牛斗、鸟斗、芦笙舞、踩鼓舞、锡绣、红绣、侗服、五河飞公、跳桃园洞等发掘出来,展现在游客面前,增加回头客和延长游客在景区内的逗留时间,从而增加旅游收入三)建设四条旅游精品路线——县城为中心的环城旅游线:观赏极具苗侗特色的森林温泉湖滨旅游城市风光,八郎寒武纪地质公园(感受生命的起源),沐浴苗疆圣水,探幽万米溶洞,体验苗侗风情——原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从剑河沿公路(或从柳川乘船至南哨)经久仰、南哨到太拥一路观赏百里原始阔叶林风光,体验巫密河绿色生态漂流和八万山生态氧吧——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