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1425842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 【摘 要】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教育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的发展中展示了其魅力无限的前景,既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又使教育的时空得到了近乎无限的扩展。信息对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响到了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时代课题。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师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师生信息素

2、养的提升。 【关键词】含义及背景、信息素养现状、师生素养提升。【正 文】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师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面临巨大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表达与交流过程中

3、,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师生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师生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使之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一、信息素养的含义和背景1、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及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因此,与之相关联的,要求教师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

4、必须包括提高教师的信息观念、信息理论和信息能力等,依此来适应教育超前性的需要。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中学小教师的信息素养概括为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智力层面: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和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包括: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认识、

5、态度层面: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包括: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意识。在信息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的今天,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对于获取和利用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获取、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水平成正比。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2、 信息素养的背景信息素养之说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

6、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了学生学习的9大标准,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另外,还包括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等等。这一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仅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会学生上网等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的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利用它们进行学习、交流、交往及生活的能力,辩别和取舍各类信息的能力和提高网络交往中的修养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引导全校师生学习网络

7、和利用网络,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1、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需要获得信息时,一些教师还是习惯性的采用一些传统的

8、方法,而不是使用更方便、更快捷,且高效的信息技术来实现,这就使得一些教育资源没能得到使用,或者没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使用,从而给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局限。2、信息知识和能力: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大部分教师只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甚至于少数教师“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也不会发电子邮件”,不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流。其次,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也比较差。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大部分教师所使用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自己制作的较少,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经常采用的软件是比较简单的PowerPoint软件,其它的一些多媒体软件使用很少。这些都使得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使得计算机

9、在辅助教育方面得不到充分的发挥。3、信息整合能力: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也初见端倪,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整合的程度还不够,教师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多,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还不熟练。 4、信息道德与安全 :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健康的,对信息道德与安全的关注也很多,在平时使用电脑时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电脑的安全,但在对待下载的资料上面,很多教师对于信息的引用及安全防范方面做的不够。教师在使用电脑时会使用一些防范措施,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等,但是在下载资料时或使用可能带有病毒的存储设备时,却并不能做到及时防范和处理。 5、

10、信息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师迫切要求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而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制作课件能力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教师过多的关注了计算机能力和制作课件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接受先进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只有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教学创新。三、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目标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能力为向导,以教师培训为优先,以推广应用为目的,实现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目标: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

11、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8、信息免疫:浩瀚

12、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的途径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建立起培训活动各要素之间稳定的结构,形成活动流程的基本方式。通过“认识体验应用反馈评价”的良性循环,形成的“理论技能操作实践应用”于一体的互动式的模式。1、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教育。信息时代,谁把握了信息科技,把握了教育现代化,谁就能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胜任

13、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教育信息化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教师队伍中,科研风气不浓,一些教师满足于靠积累个人经验采教书。面临新技术的挑战,仅凭经验来进行教学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宄、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通过科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14、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

15、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实际做到:首先,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

16、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运用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广泛地为学生提供知识,减少教师的“讲”, 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2、搞好软件、硬件建设,营造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环境。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购进必要的软件,建设校园网。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骨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