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10677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情景的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研究以流水地貌为例 摘要:问题式教学梳理整合相关知识碎片,通过有效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在梳理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现存不足的基础上,采用“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巩固”三步法,结合情景探讨问题式教学在高一地理新课授课“流水地貌”中的应用。结合图片、视频以及实验操作,设置贯穿整节课的情景,在上课之初点明关键问题,巧妙设计问题链,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形成逻辑链,再通过能力迁移检验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问题式教学学习效率。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情景教学;流水地貌2018年1月国家颁布了高中地理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

2、强调立德树人,“问题式”教学也在实施建议中被明确提出。问题式教学通过设定开放式问题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碎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虽已开始使用,但部分教师对问题教学理解不到位导致目前的问题式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常见的问题有:问题式教学变为了简单的一问一答式课堂。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要自己通过探究主动生成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生成的问题也是多角度多方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不合理设问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无法自主生成问题,而是被动地跟随教师设问,变成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中核心问题不明确,教师合理引导缺失。既然学生的

3、思维是发散的,产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如何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这要求教师通过抓住核心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明确一节课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什么,学生在进入情景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一定是为最后的教学目标做准备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也不同,构建知识框架结构也存在差异,这样探究出最后目标答案的路径也是不同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虽无法统一每一位学生的发散思维过程,但是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问题生成过程而设立子问题列或者把核心问题拆分成子问题主动地引导学生完成由情景进入到最后情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式教学设问无技巧,过于笼统。学生的思维是具有梯度的,设问过于笼统或不明确,学生的答案会出

4、现偏差,有可能产生和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不相关的答案或者问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类似于“对不对”、“是不是”等低层次无效问题,无法引导学生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要有引导性并准确地设问,避免低层次的设问,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自主探究找到教师所要强调的问题。问题教学中选取的情景不明确,或是没有贴近学情。很多教师未深度加工原始材料而是直接把其呈现给学生。原始材料有可能不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有可能没有体现区域大背景。一方面,学生会认为情景生硬,教师应该真实情境中授课,而地理的真实情景是要体现区域性的,因此要在区域的背景下,解决真实问题;再者,地理研究是分为尺度的,不同尺度

5、会有不一样的研究结论,情景设置不能忽略区域尺度;还有一些案例情景不突出,没有关联到核心问题,情景的选择应密切关联所学知识,把学生导向核心问题,让学生注意到教师要强调的核心问题。在新课授课中,选取的情景和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一轮复习则强调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高一在新课授课中情景应强调趣味性和贴近高一学生的生活,而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可采用一些复杂的情景串联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流水的地质作用是历年地理高考的重难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高一上学期的课程应:主要体现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为高考铺路,教学目标为识别常见的流水地貌,不需过深过难,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基于此,设定本节课的教学

6、目标为:了解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并区分几种常见的流水地貌。本文通过梳理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以流水的地质作用,探究问题式教学过程。针对上述问题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现有的问题式教学优秀课例,采用“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总结”问题式模式。一、课前导学外力作用知识点的预习要有侧重点。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有流水参与的外力作用以及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有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这三种外力作用,课前只需请学生们预习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即可,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预习,流水的外力作用有哪些形式,会使地表形态有何变化。二、课中教学1. 结合视频,巧设情境,点明关键问题播放长江全貌视频

7、以及请学生欣赏长江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河流不同河段会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不同河段形成不同流水地貌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识别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为什么不同河段会形成不同流水地貌。2. 研究梳理探究一:材料一:长江不同河段对应的流水地貌(图略)材料二:长江干流剖面图(图略)请学生结合视频和材料1、读图指出长江分为几个河段,每一河段的河流特征。(提示:落差,流速)。2、指出不同河段主要的流水作用形式,据此对流水地貌可如何进行分类。探究二:识别v型谷材料:v型谷景观图片探究点二请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中景观地貌特征。在教

8、师的提示下,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角度描述。并请学生们观看视频v型谷的形成视频,请学生们尝试v型谷的形成过程。高一的学生基本只能答出流水侵蚀作用这寥寥数字,这时教师要继续追问,侵蚀的方向是什么?下切侵蚀的结果是什么?发生下切侵蚀的地方流水有什么特点?请学生这时就可以回答出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显著,使得该地区相对高度变大,呈现深v型。探究点三:观察冲积扇图片和地形特征,并在笔记本上写出1、景观的轮廓形状;2、地形特征;3、成因(侵蚀/沉积)。关于轮廓形状和地形特征,教师追问,通过图中什么信息得出?冲积扇形成在什么样的位置?随后,课堂中用砂砾土,书,纸板演示冲积扇形成实验,并

9、请学生观看实验后描述冲积扇形成过程以及注意观察扇形颗粒物大小的分布规律。高一的学生只能回答出流水沉积作用。教师追问,形成在河流出山口,河流出山口有什么样的河流特点?沉积的泥沙从何而来?教师引导,请学生整理逻辑链,完整地介绍下冲积扇的形成过程。3. 迁移与总结能力迁移1:解释虎跳峡瀑布形成过程,并思考数万年后虎跳峡的位置变化。能力迁移2: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貌特点,并说明它的形成过程。能力迁移1针对流水侵蚀地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出瀑布的形成过程,学生已经形成自己逻辑。能力迁移2针对流水沉积地貌,学生通过类比冲积扇的形成过程,能较完整地回答。最后请学生总结表格。能力迁移部分既是问题式教学

10、的一部分,又是对之前探究点问题式教学成果的检验,学生有逻辑地回答说明可以自己通过子问题链探究最终问题。3. 课后巩固请学生课后查找黄河沿岸景观图片,找出流水不同地质作用及尝试描述该景观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能力,欣赏美景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地让做到让学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生活中处处有地理。问题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教师时代使命感。本文通过梳理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找出问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探究问题式教学过程,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式教学一问一答学生被动思考、核心问题不明确、设问不科学、情景选取不合理等问题,是问题教学的一次良好应用。选取长江这一情景作为贯穿整节课的线

11、索,明确核心问题,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设立子问题。高一学生普遍地理思维尚不完善,通过教师追问和及时纠错帮助学生完善思维链。增加与学生互动,体现学生主体性。课前导学,通过在课前对学生提问,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参考文献:1. 胡金玲.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J. 地理教学, 2018(13).2. 王志勇.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三环节J. 教学与管理, 2018, 749(28):70-73.3. 赵屹莉. 基于情境创设的问题式地理教学设计J. 地理教学, 2019(06):45-48.4. 王梅. 基于主题式探究的情境案例教学实践以当葡萄遇上西雅图为例J. 地理教学, 2019, 000(05):49-50,28.5. 刘筱清, 刘贺. 问题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以水循环为例J. 地理教学, 2018, 000(023):22-24,38.-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偏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