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 讲评课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三老师教学中感到困惑最多的一种课型,讲评什么、怎么讲评、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心中不甚清楚就题讲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严谨的思考和准备、随意性强,“企图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这些现象使得我们的讲评课针对性不强、效益不高就此,我结合多年的高三经历积淀的经验教训,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三地理讲评课的效益 一、明确讲评目的、原则、基本程序 1.目的 (1)查漏补缺(知识漏洞、能力缺陷)、巩固双基 (2)深化考点的知识内容,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发展思维、丰富体验 (3)传授或交流解题技巧、方法,培养并规范学生的解题习惯,提高应试能力 2.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本,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活动,先由学生来讲解题时不正确的思维过程、分析失分的原因、希望获得的帮助;再由老师来点拨方法、思路、归纳规律;最后再由学生谈感悟或者收获 (2)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确定讲评的突破口和重难点 (3)拓展性原则:重点知识、常用方法、一般能力要进行深层讲评和拓展讲评,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组织试题→→测试→→评卷过程→→分析统计(成绩、问题) (2)讲评阶段 测试结果分析(教师)→→试题(考点)回顾(学生个体)→→小组讨论(学生合作)→→重点讲解点拨(教师)→→巩固与强化练习(师生)→→小结归纳(师生) (3)反思阶段 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错题集、失误原因、知识归纳和方法、规律总结) 教师写出教学后记评自己所出试卷的成败,是否能真正查出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教学上的得失,改进教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 二、讲评课的一般要求 1.什么时候讲评? 有些教师为了反馈及时,往往是批阅完试卷后发下就立即讲评,认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因为你这时去讲,往往是讲学生做错的一些题目,而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 因此,教师应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 2.讲评什么? 根据试卷考查的考点、能力要求等命题意图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评讲的策略。
(1)讲“审题” 理解命题意图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只有审出这一点,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找准题眼(题中的关键字、词、地图符号),弄清题意,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的思路讲评时,要结合高考地理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 ①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 一审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审题问,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 ②综合题中的读图分析题的审题主要是“四审”: 一审,定地理图表类型及承载的知识信息;二审,定解答对象;三审,定限制条件;四审,定学科之间的契合点 (2)讲“思路”与“方法” ①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 a.全面正确地把握题干内容和题问中提供的线索和要求,准确领会题干给予的指令 b.结合选项和教材有关知识和教师当时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加工 c.用直接判定法、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等对选项逐一确认或逐一排除 ②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 a.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含义,包括材料本身、注解、图表及一切文字说明,任何一项不可遗漏。
b.仔细分析题问,准确把握题问的要求;根据题问的要求分析材料,并将其回归到教材系统和教师的教学中去,找准和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c.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表达 ③读图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 a.仔细观察地理图表,正确把握图表类型,弄懂图表的主题内容,挖掘其隐藏的已知条件 b.根据题问的要求,正确、有效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c.概括提炼,归纳整理,以简洁准确的文字表述 (3)讲“误区” 讲评时,教师要结合有代表性的试题及学生的典型错例,有理论,有实际地逐一分析讲解,由表及里,追根求源,使每个出错失分的同学,都能从较深层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误的原因,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复习的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搞好复习 (4)讲“拓展” 每一种题型甚至每一个题目都代表一定的知识层面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力争“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由此问题联想到若干相近相关的彼问题;由此知识点联系到许多相同相似的其他知识点这样的讲评,才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进而保证取得最佳效果。
(5)讲“规范” 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注意表达语言的要点化、层次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少过失性失误 具体要求有:要点全面、层次分明:有条理、分要点 表述完整、逻辑清晰:因→果、大→小、前→后、总→分 语言规范、言简意赅:用词恰当、表述准确、用地理术语、少举例、少形容 填图准确、作图规范:填图字迹工整到位,绘图准确、规范书写清晰、卷面整洁 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如麻痹大意、看错题目和设问、书写潦草、卷面差、答非所问等 3.怎么讲评? (1)要注意鼓励学生 讲评开始时应对成绩好、特别是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加以褒扬,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独到之处的解法等,并可将学生答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展示于课堂,也可由这部分学生自己讲解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观摩、借鉴 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能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其克服困难,奋起直追.要善于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要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对他们的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份,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强其成功感。
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基调,切忌出现“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语言,切忌挖苦、训斥、侮辱学生人格,应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 (2)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答问、质疑、讨论),充分调动学生,不但能使整个讲评过程中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而且有助于获取知识和体验,提高解题能力 (3)要注意分析归类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地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具体可按3种方式归类 ①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进行分析讲评;要让学生明白“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促进学生对教材的重视与掌握 ②按解题方法归类:试题永远做不完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到一起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法。
③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 a.对地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甚至错误; b.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 c.思维定势的负迁移; d.地理模型建立失当; e.地理过程分析错误; f.数学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3种归类方法不能彼此孤立的进行,要善于交叉渗透 (4)变式或延伸性练习 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地理情景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2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 ①对地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 ②对地理情景、问题发散--- “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地理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可将静态的地理情景变为动态的地理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4.矫正补偿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1)“错题集”的建立: 错题→→失误原因→→正确的思路和答案→→方法与规律归纳 ↓ 考点→→考点所在的知识结构 (2)矫正补偿练习: 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也可在下次测试(或大型考试前)时再次考查这类知识 以上各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相互补充的在具体的讲评中应注意有所侧重,定能使讲评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讲评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许多技巧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就会少些遗憾,多些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