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仰望天空教案【教材解析】仰望天空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1课,学生将开始认识太阳、月球和地球。学生将通过交流分享会、 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三种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本课以猜谜游戏开始,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的天体,太阳和月球。通过开展知识交流会,学生充分讨论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察所思,教师接着通过比较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了解完相关知识后,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学生开展模拟实验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自己得出结论。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维恩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贯穿全部内容,学习不断学习,不断分类总结。【教学目标】一
2、、科学概念目标1.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2. 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3. 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二、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2. 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3. 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科学态度目标1. 对天空有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2. 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与我们生活的地球存在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享会、比较照片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填写并
3、整理维恩图,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异同点。难点:理解模拟实验的一般过程以及模拟实验结果对探究问题的解释。【教学准备】一个圆形纸筒,一个大圆卡片,一个小圆卡片。【教学过程】课前引入:阐述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引出本单元探究主题。一、聚焦1. 出示两则谜语,分别描述了太阳和月亮的一些特点。开始本节研究主题:太阳和月亮。 二、探索 1. 开展关于太阳和月球的主题交流分享会。学生将观点填写在维恩图中,并分享自己对太阳和月球的认知。之后班级讨论分享。启发学生从实事(航天)、神话传说、古诗词等方面来阐述。2. 观察图片,比较图片,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并思考梳理。1)在维恩图上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中间部分是写
4、相同点,两边记录不同点。异同点都需要写精简过的关键词。2)基于刚才的观察,教师对太阳和月球进行介绍。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一个球体,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小于地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旋转。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月球。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发光”是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还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环形山。月球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和液态水,没有生命存在。3)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恒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能量来源。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成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5、,质量比地球大很多。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黑斑,是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与太阳活动强弱存在联系。3. 教师提问:为什么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小呢?1)学生回顾日常经验,自由讨论。(跟太阳和月球离我们的距离不同有关系)2)学生进行实验探索距离与我们看到的现象的关系。教师发放实验材料,提问:大家猜想这三种实验材料分别模拟什么?(纸筒模拟地球上的观察者,大圆片模拟太阳,小圆片模拟月球。)3)小组模拟实验。纸筒和小圆片纸位置不变,移动小圆纸片。学生记录大圆纸片移动到多远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差不多大?4)分享实验心得,距离越远,大圆片看起来越小。出示太阳和月球实际距离,更新韦恩图,记录最新获得的知识。(三)研讨1. 回顾太阳和月球有哪些异同?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维恩图。1)教师首先总结探究方法:交流分享会、图片比较、模拟实验。2)根据维恩图,总结本节课的科学知识。2 .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资料。尝试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为后面的学习铺垫。【板书设计】3.1 仰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