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南贡院简介篇一: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 江南贡院——一段浮沉的科举史 位于江苏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有一座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它便是江 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它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 为古之“风水宝地”2021年,江南贡院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创造 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 江南贡院创建于公元1168年即南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府史正志创建,起初为到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始 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 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亦不多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 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永乐皇帝便没收臣犯臣纪纲的府邸,又取怀来卫 指挥陈彬家人陈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 建“江南贡院” 明、清两代,江南贡院不断扩建,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 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 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 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
清代初期,南京为江南省首府,故贡院一直沿用“江南贡院”之名 清光绪年间,科举制度废止,江南贡院停止开科取士 到此为止,辉煌几成传奇的贡院作为一迹博物开始呈现出另一番风貌,包揽着古今考者 的欣喜与心酸,依然屹立于烟雨秦淮之畔?? 江南贡院曾经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为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当年明太祖还在秦 淮河畔建立官营妓院,又称富乐院,与贡院隔河相望,原为才子佳人而设秦淮河也因贡院、 富乐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后只剩一个四合院式结构的楼宇,只作展示当时繁 荣景象的博物馆,内有一可感知贡院盛世时宏大的建筑模型图江南贡院贡院四周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以防夹带作弊,故世人又称其为“棘围” 江南贡院正门处八个大字醒目非常:明经取士,为国求贤道出了一代风雨沧桑明远 楼是江南贡院内楼宇之一位于贡院中尽,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队贡院考试行动和院落内 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楼下南面曾悬 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 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外墙嵌《金 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碑文最后叹道:“今则娄百年文战之场,一时尽归 商战,君子与此,可以观世变矣!” 在清一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 江南贡院的繁华与沉寂始终与科举的浮沉共生共息。
在这里,有着意气风发的“春风得意马 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而更多的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来得几度”科举,仕途,众 人踏尽荆棘在这条路上几番挣扎,造就不可一世的锦绣盛名,也徒留悲苦沉沦余年 驻足贡院之中,放眼缭乱密麻的格子式考场号子,一个个紧连的小间,一张桌子,一张考卷,一份墨砚,一盒饭食,简单如斯,艰苦如此接下来九天的时间考生皆要呆在这个小 小的空间,压抑可见,困苦可想,皆为十年寒窗功名前途奋力一搏当他们偶尔抬眼,看到 的是高墙如云,墙下青苔如深,光影的交错闪出自己的身影,那么渺小,那么沧桑,那么无 力,那么久远??历史的痕迹清晰映现,看到的是陆离斑驳,代代皆有才人出,历史过于张 扬和沉重,自己又将能够扮演一个角色在激流翻滚中彰显荧光吗??一生抱负,一场角逐, 带着一把辛酸泪,在一间间小屋舍中升温,蔓延?? 江南贡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科举的兴衰,那也正是 中国千年科举史从鼎盛走向衰亡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从江南贡院的每一场考试 里,每一个号舍中,都能听到、看到、触摸到中国科举的前世今生,埋藏其间的诸多话题在 今天看来远非过时。
说起科举,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 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 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 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 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 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 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 后东渐西传,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 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 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江南贡院里面的有些号舍后壁上题到“八股取士,害人不浅”其实到明代,中国的 科举考试内容便以八股为主。
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 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号舍中的人象有的冥思苦想,有的神采飞扬,有的痛苦非常?? 众生百态,上演一出出人间闹场自然少不了些许舞弊之案,且文字狱也大兴不寂因此, 吴敬梓才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科场的不朽名著到清朝末年,在封建.制度行将 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 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伴随着科举历史的终结,江南贡院也随之转变为另一番角色,而今它的价值就在于永 驻了这段延绵的传奇,供世人品评唏嘘,亲临场景,体会那一次次的心理的激荡、徘徊与绝 望不管人们怎么批判或是维护,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是不可否认 的,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对我国古代社 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 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 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每个事物的成长都会遭遇挫折与畸变,造成这种状态的不是科举本身,而只是一个腐朽 的.制度,不管怎么努力,在黑暗的枷锁之下,所谓的附属制度不可能独守光明,只能一 起被同化,在深渊里沉沦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要对它做出正确的评价之外,还要完善当代的考试制度,一代学子,终归要以它书写江山如何让现今的制度最大限度挖掘考生的才华才是我们长久要奋斗的目标 摘要:科举,伴随古代.一生的话题而江南贡院作为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正亲身见证了这一沉浮的史话屹立于南京秦淮河畔,它的存在道出了一番兴衰的无奈,更令世界.住了中国的伟大与沧桑历史本篇文章通过介绍江南贡院的历史与建设,进一步分析科举制的兴起与衰落,并道出了当代人所要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江南贡院,科举 参考文献:南京景点介绍 南京基本信息 行政区类别: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下辖地区; 地理位置: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 接壤城市:安徽的滁州、马鞍山,江苏的扬州、镇江; 面积:6597k㎡; 人口:816.1万人(2021年); 方言:南京官话,吴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市树市花:雪松、梅花; 南京市地标:南京眼(新地标) 河西:泛指秦淮河以西的南京城区,主要以奥体中心,万达广场,河西CBD等。
南京文化 (1)语言 南京大部分地区通行南京官话,高淳区大部、溧水区南部地区的方言则属于吴方言太高小片 (2)民族宗教 民族:南京市共有5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56%少数民族以秦淮区的止马营、朝天宫两街道的回族为最多 宗教:南京是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亦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南京七家湾回族社区曾是全国回族的精神家园之一南京还是回族“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3)饮食文化 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和清真菜著名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又叫京苏菜、金陵菜, 厨师则自称“京苏帮”,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 (4)节日与民俗文化 春节元旦: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 取“鸡日相长”之意 元宵灯会: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端午游秦淮: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 重阳登高会: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历史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 腊八节品粥:南京自古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心,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为四大名锦之首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 白局:南京白局又称白曲,白曲原名百曲,是由云锦生产织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说唱演变而来二十世纪有名的.电影《三笑》中的大部分曲调都出自南京白局 金陵金箔:南京有2500多年生产金箔历史,目前集中着全国70%、世界60%的金箔生产量,是中国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世界五大金箔生产中心之一 (6)有关诗词 《题金陵渡》 朝阳门(今中山门)、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这就是常说的“里十三”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东面有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在清朝以后又增辟草场门、丰润门、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解放门等等而明朝所开的城门今仅存聚宝(中华门)、石城(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神策(今和平门)、清凉四门 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 现在保存比较好的仅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尧化门 雨花台风景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南京. (日军侵华历史事件) 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发生时间:1937年12月13日 事发地点:中国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