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30字篇一:名人小故事 1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2 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臵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4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传 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 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 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5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6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 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7查道访亲 宋朝有个人叫查(zhā)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亲戚由于忘了带干粮,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中午时他们特别饿仆人建议从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说: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盗的行为 8孔子学琴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12、编蒲抄书 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9王献之学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意思是说: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10学无止境 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 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
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 啊!” 智慧小语:我们暂时拥有了人身,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求学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止境”这句话,万万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 11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 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 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12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听母一席话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13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1.伽利略好奇善问: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2.(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