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西教育的特点.doc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50KB
约5页
文档ID:540603025
城西教育的特点.doc_第1页
1/5

城西教育的特点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是一个在区教委领导下,刚完成整合的综合性业务指导部门从十四个职能部门的划分,各门类齐全的人员配备,以及近年来“教师为本、智慧分享、创新引领”的主题管理模式,在西城区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效研修管理体制在变革中完善、研修一体化网络实践彰显实效、项目实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常态科研深抓落实服务教师一、管理体制在变革中完善,研修一体化彰显实效研修管理处是学院新设置的部门,仅仅由七位同志组成,要负责整个西城区近万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进修培训据部门负责人陈漪明助理介绍,研修管理处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第一,承接北京市层面的教师进修培训的协调组织工作第二,全面策划及组织管理西城区层面的教师研修工作第三,监管及指导学校层面的校本培训工作第四,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从这四大块的内容里,我们明显地感受到部门工作的与众不同,即工作量超大,但组织管理缜密扎实研修员个个“顶天立地”、独当一面,教师研修一体化模式成效显著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数西城区层面的“研修一体化”操作模式用王立军主任的话说,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抓手”例如,管理处在协调教研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研修员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总结地开展具有固定课程性质的研修培训活动。

一个学期累计开展14——17次不等,且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有机结合,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作用,在西城研修网平台上初步实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愿景更值得学习的是,研修管理处在研修效果评定上做了大量探索,如为参与培训的教师配备《西城区教师研修活动手册》,设计研修活动记录单,从记录的信息反馈中给予学分认定同时,对组织研修的教研员进行学期活动总评价,从大量的数据统计和质性评价分析中,收集经验,发现问题,为教研员今后的培训工作改进提供意见和建议当然,这样一种新型研修模式的探索和推进,肯定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政策机制、管理机制及部门运行协调机制正是因为有这些机制的不断跟进与完善,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训资源整合,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研修员和广大教师参与研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可能实实在在地把教师在职进修、教科研实践、继续教育等繁杂的工作进行统整,才有可能立足教师的研学需求,把研修做实做细,服务于教师科学、简约、高效、过程,最终实现研修一体化的“闭环思想”,收获效益最大化同时,我们也知道,西城研修网的产生和建设,对推进研修一体化,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创新教研方式,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研究方式的转变,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区域教师研修新模式,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西城教育研修网”始建于2004年,后续用了五年的时间不断改进与完善这个集区域性的教学研究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学术网络平台,从网络平台设计,同步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有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建立完善的研修网工作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引起了教师学习方式在自主性、合作性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有广泛积极地影响我把西城研修网的特点概括为:全方位、集资源、抓引领、显常态全方位】培育多种形式的协作组,构建网络研修新机制为满足教师个人研修、小组学习与专业引领的需求,研修网采用个人工作室与协作组模式构建1.为每一位教师创建网上个人工作室,提供个人学习、反思与知识管理空间,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2.为教师群体创建学习共同体——协作组它是研修网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并基于不同主体创建了学科协作组、校本协作组、课题协作组、班主任协作组、干训协作组、新手协作组等其中,以学科协作组最为活跃,且最具特色协作组一般由十几名甚至上百名教师组成一位教师可以加入一个或多个协助组,自主选择研究和学习的伙伴3.协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一般以专职研修员或科研人员任组长其任务是结合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制订研究计划,不断推出研究主题,创始互动、交流、共享的研究空间,通过组员之间的有效交往开展网上研修活动。

由于协作组密切联系研修员和学校教师日常工作实际,管理运作有序规范,在小组资源区和专题讨论区两个特色功能区,保证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引领,如备课研课、主题研讨、听课评课、案例研讨、网上答疑,逐步形成具有西城特色的网络研修机制集资源】同步资源建设与共享在协作组的小组资源区,都较为系统地规划和建设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这些课程资源充分体现了共建共享、与教学同步、动态生成的特点所有资源基本由西城区教师原创并上传因此,协作组内部每一位教师都有资源的利用权和享有权为便于教师享用课程资源,减少查找资源的时间,协作组努力做到上传资源与教学进度同步如研修员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一两周上传资料,学校教师也有组织或自发地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时上传这样一种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操作方式,缩小了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距,减轻了教师负担及重复劳动在不断完善、积累和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群体合作的教研文化抓引领】关注引领,实现面对面研修与网络研修模式有机结合为了让教师“有来的欲望,有获的满足,有用的实效,有再来的念想”,研修网除了做好为教师提供优质充足的课程资源外,还针对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疑难困惑和欲望需求,协作组通过专题讨论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上专题研修活动。

研修员以学科为单位,精心设计研讨话题,聚焦真问题制订研修计划,解决实际问题在帮助教师学习、反思、研究、对照、实践、提升的过程中,研修员尤其注意提供及时有效地反馈,激发教师的参与动机其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协作组的“月轮值教师”制度和品德与生活协作组的“学科带头人值班室”制度都是有效的尝试和探索显常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实现网络研修的常态化如何才能保障网络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西城研修网一方面加强活动设计、组织、促进和引领;另一方面就是采取相关措施调动教师参与热情,激励教师深度参与包括构建行政及业务指导部门和学校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措施例如,把网络研修与教师继续教育挂钩,详细记录出勤和参与情况实行研修积分制,把评价做细做实实践证明,这样的制度有助于调动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积极性,促进网络研修的常态化和长效发展二、项目实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一)课题年检带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示范学校评选【明晰——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挂职期间,我们有幸参加北京市课程中心对西城区可持续性教育发展项目学校的年检活动我们知道这个课题从开始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而今年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发展年如何通过年检,发现并展示北京市一批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以顺应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意见,项目组把年检工作方针定位于八个字:促进、发现、展示、推广。

在三所学校的交流发言中,我们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在不同学校的行动中得到诠释其中,西城外国语学校尉校长认为: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性并举,是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六字原则长安小学崔校长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选择课程教学和主题活动两个板块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白云路小学贾校长从ESD教育的本质认识,与大家讨论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的理解她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学校改革创新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落实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科学知识、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分享——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年检活动目的明确,即进一步宣传项目示范校的成果经验同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无论是哪一个县区、哪一所学校,数年研究实验的过程与成果,是对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操作性认识,这些都是难得的教育优质资源正是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年检活动既有理论的气息,更有实践的探索,令我们强烈感受到西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功与智慧西城外国语学校突出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课题为带动,向上促进国际国内交流,向下关注学生发展学校从薄弱走向优质,成为西城教育的典型代表。

该校科研处赵主任反复强调,因为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重在“气场”营造,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显现亮点: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把“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课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设立“节能减排俱乐部”、环保乐队,与学生科技活动结合,与高中研究性学习结合,并融入环境、人文、科技教育,不断跟进、不断发展十年中,经历了绿色、节约、节能减排、低碳的变化体验,感受着研究带来的累与幸福长安小学崔校长从一张学生给小喜鹊喂水的温馨照片谈起,把学校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两大亮点娓娓道来:学校从课程教学入手,关注学科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历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并通过学校带动家长、社区一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我们眼前看到的照片实景、调查问卷、电视节目,无不真实地再现了学校经历研究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白云路小学成果展示主题鲜明,贾校长以《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下创建优质学校》为题,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地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课题实验历程我感觉,该校以价值观为核心,不断更进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认识研究的“四个尊重”不仅代表着办学方向和理念,同时也渗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特色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行动模式体现于细节之中。

随处可见的节能设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园、节能工作室、资源车间、水主题室等,都打下白云路师生创新发展教育的烙印据说,该校再生铅笔制作、再生纸制作都是全市、全国闻名的学生科技创新获奖项目此外,学校还通过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思考】做交流的三所学校课题都是针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的研究,虽说成果特色各异,但研究宗旨和目标是一致的正如国家督学高玉堔老师说到:三个实验示范校,代表着西城整体研究水平高而且,三个课题都与课程联系在一起,做了相应的探索,非常好其实,学校之间的差异在于课程质量与课程开发,同时这些也是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建议学校深入探索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构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把成果的亮点串起来,找出规律、找到感悟、找准提升点,使经验真正管用,辐射带动,影响一方二)以能为本,咬定青山不放松——李庆元校长印象【有思想、有办法、无自我】西师附小李庆元校长说,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是办学的法宝,是兴校之本强校之基,这笔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西师附小是一所大校名校老校学校教学基础扎实,一方面老师专业发展快,骨干教师多,教学质量一直稳居西城区前列。

另一方面教师积极进行着教科研,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以能为本”就是干部任用以能为本,教师使用以能为本因此,学校建立由干部和教师组成的一体化学习型组织,希望在学习中交流,在学习中提高韩信善将兵,刘邦善将将,各用所长,这有什么不好呢?我希望我的下属全是精兵强将,这样学校才有希望!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校长无能,怎么能带出高质量的队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又怎么生存和发展呢?!”李校长对此体悟颇深此外,在学生的培养上也强调以能为本这里的‘能’是指潜能,和前面队伍建设所说的不太一样以能为本的教育,是发现、引导的教育是在给学生创造多种选择的机会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自己的所长,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教师的鼓励下,去为自己喜爱的事,为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事而奋力拼搏以能为本的教育,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而是从规范的统一性转变为选择的多样性的教育,是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的教育,是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以能为本的教育是开放的文化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开放的心态树立自己一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