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052238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湿地1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 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1: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材料2: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东方白鹤数量、只(1) 三江平原位于 A、B、C 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 A 是,B 是,C 是。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2) 根据材料 2,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3) 材料3 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 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

2、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 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 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第(3) 题,材料3 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生物数量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重、土 壤局部沙化、盐碱化等现象。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 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 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 粮食等

3、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3) 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4) 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 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 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2.读图回答两地都有大面积沼泽,分析两地沼泽形成的不同原因(8分)模拟区城和採险路线图地雨林气候,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沿海低地,受海水倒灌或潮水影响, 易积水。(4 分)地纬度高,蒸发弱;地下有多年冻土,水分不易下

4、渗。(4分)3读下图回答,该地沿海地区沼泽广布,试分析其成因。857 735大1200a., -L -洋318(),:,等高线河流沼泽地1000 500一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夏季多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降水;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 不畅;河网密布,水流缓慢,经常溢洪。(4 分) 4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材料二 200多平方千米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1 300公顷的速度不

5、断增大。然而随着 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退缩了(1)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请根据材料一两幅湿地图,简述长江中游湿地50 年的变化。(2) 在崇明岛东滩上,人们在湿地上围垦滩涂和把草滩挖成鱼塘、蟹塘,试简要分析这 样做的后果。(3) 简述洞庭湖地区为什么要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哪些变化?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结论。第(2)题,东滩湿地的完整性被破坏,使当地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围湖造田”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变 差,“退田还湖”可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作用。这一变化说明人们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 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6、答案 (1)湿地的总面积减少,大的湖泊面积变小,小的湖泊因围垦消失。 (2)大堤和池塘割裂了整个东滩湿地的完整性,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了物种的多 样性。(3)湖泊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洪灾的 频率增加;“围湖造田”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围湖所造之田,经常遭受洪水淹没 ,经济效益差,“退耕还湖”可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思想观念的变化:人类不 能掠夺性地使用自然资源,为了能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原湿地集中分布区。由于气候高寒,冻土发育,现代冰川的冰 雪融水补给充足,高寒沼泽

7、、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广泛分布,具有生态蓄水、水 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化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 成果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 势。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和湿地出现明显扩张或新生,高原周边湖泊和湿地萎缩或消 亡。1980年湿地分布2000年湿地分布(1) 下列表示该地区环境变化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2) 简述引起该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 简述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 从自然原因来看,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青藏高原冰川

8、融化速度加快。从短期来 看,湿地面积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所增加。但随着冰川雪线退缩,融水的补给量会逐渐 减少,导致湿地萎缩、荒漠化加重。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藏高原的储水总量和湿地 面积会不断地减少,这种变化情况与图B相符。答案 (1)B(2) 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随着高原冰川大面积的减少和雪线的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的蓄水总量逐渐下降。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垦荒;无序的矿产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 ;盗猎野生动物,虫害、鼠害肆虐等等,导致荒漠化和草地退化的面 积扩大。(3) 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 “滥捕滥猎”。主要城市A :|峰,河流沁 等高线9550米图中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地处于河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