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王维今存诗400余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 和山水风光王诗艺术成就颇高,无论是描述雄奇壮阔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 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天性地抓住大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精心素描, 或入骨刻画,大作挥洒自如,意境清新独到古人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因为,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彩常映衬得浓淡相 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现大隐隐于朝,融儒、道、佛于一体的王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说的是傍 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恰似不食人间烟火,尘心灭去,归隐于山,这只是一种 境界很高的修行罢了王维在《送别》一诗中写道: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 然不尽的意味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 “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 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 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
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 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 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 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 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 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 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 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 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 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 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 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 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的感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心定,夜静山空,几声鸟叫更显春山沉寂宁静,诗人此时此境竟能感应到 桂花悄然飘落的幽微之音。
此诗意象动中见静、静中显动,动静相成,而终归于 静在这种寂然微妙的观照中,我们可窥见诗人精神的离世绝俗又《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如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无人,空中传音,一抹斜晖,返照青苔空旷沉寂的山中传来几声亲切人 语,幽暗阴冷中一丝光亮与温暖,后二句表现瞬间见永恒,永恒见瞬间,终归于永 恒诗人在深幽的参禅过程中觉悟到“微妙”与“真意”后的豁然开朗不正像这寂 然幽暗中那倏忽的.声响与光亮吗?在这些对自然片刻的直观中,诗人似乎发现了 自然的大美,它们看似与人世无十,鸟鸣春涧、夕照反景、花开花落,就在这时空 景象的运动之中呈现的是自然的永恒与不朽,难怪前人评价这些诗“读之身世两 忘,万念皆寂”禅宗作为佛教哲学可帮助诗人体悟到心性的深处,使“心源”与“造化”达到 合一之境因而,王维凭一个诗人画家兼佛徒的特殊敏感,使笔下的山水呈现出一 种无言的自然之美和情趣之美境由心生,诗境的和谐宁静无不是诗人祥和安宁心 境的自然流露,山水自然的逍遥自在乃在于诗人有一颗“随缘任性”的“禅心” 诗人在这山水之中,任性逍遥、闲适自在,摆脱诸多烦扰,他感到了快乐与自由 如《终南别业》曰:中岁颇好道,晚来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此诗以“好道”为警策,而“禅悟”之迹正在颈联:“白云”正是舒卷自如、 无所窒碍的禅趣的象征,一切纯任自然,如云飞水流,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他兴 来则独往游赏,但求适意;“行到水穷处”,就坐下看云雾漫卷;偶遇林叟,便与 笑谈;何况回家呢?连他自己也无从知晓此诗几乎充满了偶然、神遇,空灵诗境 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恬淡无为、自然和谐、永恒无限的静谧之美同样,《辛夷 坞》中曰: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此诗意象即色中见空,空中见色,终归於空辛夷花初发红萼,宛如芙蓉,却 寂然生于人迹了无的山涧中,任其自开自落,既无生之愉悦,亦无死之悲哀,既不 执著于生,也不失意于死,此生彼死,亦死亦生,生生不息在王维的心灵世界, “生命”、“存在”不正像那辛夷花一样“随缘任性”,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然而然的演化着吗?王维山水诗歌寓有某种禅意,但并不一片死寂、了无生趣,它们不仅“描绘了 山水自然之美,而且还融进了诗人高于自然的理想美”因而诗境中往往流露出盎 然生趣,传达出愉悦闲适的情绪如《木兰柴》云: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秋山敛起夕阳的余晖,晚归的飞鸟连翩相逐而来,满山秋叶在霞光中闪现出斑 斓色彩,渐与云气融成无边暮岚在这绚烂明丽的秋山夕照中,山岚流动,彩翠明 灭,美不胜收:大自然“随缘任性”,而又洋溢着无穷生命活力,一扫悲秋伤晚的 感伤情绪与《木兰柴》一样,《山居秋暝》也是一首意境幽美空灵而又极富生趣 的名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新雨涤去山中尘埃而愈益清明,尘俗烦扰洗尽心境方显澄净广阔如此空山,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流泻,浣女归来,莲影摇曳,渔舟轻盈这里的秋山, 明月自照,清泉自流,花自荣,草自枯,人也自来自去,这里的一切显得自然而 然、生意蓬勃,无疑是诗人的理想栖所因而,空山又何尝不是右丞心中的“桃 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这是一首融诗情、画意、乐理、禅 趣于一体的优秀山水诗诗人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巧妙的描摹方法,在诗歌领域中 创造了神奇而迷人的境界王维的山水诗宁静,自然,固然是吸收了禅家涤清烦扰、自悟清空的理念,但 也是因他理想破灭、知音难逢,对俗世声色犬马的唾弃、冷落与摒弃,最终转向空 境的自然流露。
因而诗人的精神性格大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般静穆,不求赏识 而恬然自适在他的“辋川”世界,便常有这样的诗境如《竹里馆》里云:深林 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主人独坐,抚琴啸歌,只有明月相亲这“明月”正 象征一种“清”、“净”的精神我们读到“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 闲居赠裴秀才迪》),似乎看到诗人正与情意绵绵的落日、孤烟融为一体有时, 他索性变成一丛野花,一只幽鸟,一枚落果,一丝虫鸣,如“野花丛发好,谷鸟一 声幽”(《过感化寺悬兴上人山院》)、“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 坐》)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诗大意说,诗人王维驾着轻便的马车,以监察御史的官职奉唐玄宗之命出 塞慰问戍边的将士过了汉塞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才得知主将在前线指挥作战去 了途中,王维为眼前的景象所陶醉,欣然命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 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 雄奇瑰丽的风光,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