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理科教学师生问卷.doc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50KB
约4页
文档ID:540149356
《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理科教学师生问卷.doc_第1页
1/4

《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理科教学师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活动的目的传统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通常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故而本末倒置;新课程教学则以学论教,将课堂教学目的定位于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开展《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理科教学师生问卷调查,其本质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直接“对话”,一次思想碰撞,进而广泛收集影响新课程教学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和办法,形成一套可供借鉴的特色成果,促进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二、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分析从调查情况看,新课程理科教学实践中,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表现为“四个失调”:一是主动与被动失调自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全面推广以来,大部分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但现实中仍还存在“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有少部分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想也不敢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习惯,造成“主动教”与“被动学”的尴尬对立局面二是形式与内容失调形式为内容服务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但不少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的教学情境,忽视了与学科内容的联系。

比如化学课堂讲解《甲烷》,情景创设是利用可燃冰的视频引入甲烷,但有的教师引入甲烷就不再谈及可燃冰,很显然这个情景创设就缺失了相关意义,甚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少数教师在操作上出现了形式主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表现出“五个随意”:一是分组随意,如简单地以前后排为一组,不按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二是问题随意,不管问题难易,有无合作价值,拿起来就让学生合作讨论,过于形式化、表面化;三是时间随意,有时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而是为了赶教学进度,学生刚刚讨论到问题的重点就草草结束;四是引导随意,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能主导学生的讨论,教师成了巡视员,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借讨论之名在一起闲聊,浪费时间;五是管理随意,讨论前教师没有充分准备所要讨论的问题,放得出却收不回 三是自主与引导失调新课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但有的老师对“自主探究”的运用产生了偏差:一是自主探究内容无限泛化,认为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开展探究式学习,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的效果,将没有探究必要的知识内容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例如物理科目上有些定律可以直接讲授,然后在习题分析中让学生慢慢体会,而盲目的自主探究则会陡然增加学习的难度和深度二是自主探究时机把握不好,有时教师的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但教师对此却视而不见;有时课堂上即使出现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却不及时组织深入探究,只是草草了事例如化学科目中,教师利用二氧化硫漂白花朵引入新课,花朵褪色的现象已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但有时教师的做法却是戛然而止,直接讲解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三是自主探究的目标偏离,过分关注探究结果,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从而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四是激励与批评失调为提高课堂效率,有的教师常对学生说:“你的想法很好”、“你的回答不对”,以此来激励或批评学生但是,这种评价反馈对于长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成效十分有限,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科学,防止笼统模糊、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当一个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时,教师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就告诉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教师及时的具有启发意义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力。

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和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既可以突出问题的焦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又不会让学生在接受诚恳批评中自尊心受损,同时会让学生懂得回答问题过程中应加以思考,才能作出更完整、更正确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三、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影响课堂效率的“四个失调问题”,我们课题组认为,提高新课程教学课堂效率,牢牢把握以下三点至关重要1、以生为本是关键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教是为了学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结果,必将回归“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新课程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在教学中,可尝试“学生问教师答”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教师可能担心学生所提问题没有意义或者不好回答而不愿尝试,其实教学本身就是双边活动,师生双方都应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成长,只要引导得当,教学纪律严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将越来越理性2、教学内容是核心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在新课程教学中,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就是看教学内容是否得到落实;衡量教学内容是否落实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任何片面追求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的作法,都是本末倒置,不值可取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依靠备课组的力量备课组的每个成员可先查阅资料提供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首先集中备课,在教学方法、重难点及其突破、如何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思考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请专家型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在专家型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正最后将方法归总,总结出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3、创新方法是保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的理解是,新课程教学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但也不应拘泥于呆板的教学模式理科教学中,利用教具、实验、多媒体等手段,通过教师层层设问引导、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等方式都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时,头脑中无法构建出模型,教师利用好教具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立体模型,甚至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学生分组制作了甲烷的立体构造,联系教师给出的球棍模型,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知识总之,要通过不断创新,让广大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师生欢迎、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 1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