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前 言“十三五”时期,合川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着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狠抓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迄今为止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效果最佳的五年,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五年,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时期合川地处重庆上风上水,是重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市委、市政府赋予合川“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新定位,担负着“加快融合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新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切实担当起市委、市政府赋予合川的新定位、新要求,为系统谋划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切实担当起市委、市政府赋予合川的新定位、新要求,为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合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与形势(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全国上下坚决向污染宣战合川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立足合川地处重庆上风上水区位,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倾力建设“山水生态宜居城市”,打造“美丽合川”“十三五”生态环境目标如期实现,用奋斗书写了五年的绿色时代篇章,成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迄今为止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效果最佳的五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走出了一条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之路”。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生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对合川的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合川大地主旋律有序推进中央、市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健全领导推进机制,制定出台《合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和《合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试行)》,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任双组长的合川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合川区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等相关整改方案,并全市率先成立生态环境局督察考核科(正科级),整合业务骨干组建督察整改工作专班,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时限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修订《合川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形成覆盖区级部门(单位)、镇街、企事业单位、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落实涉刑环境违法案件移交机制和重大、敏感环境污染案件检察机关全程参与的执法监督机制,累计开展11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创新实施“三集中三到位”,实现所有生态环境行政审批事项均在区行政服务中心申报并办结,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完成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提前实现排污许可登记和发证“双清零”,加强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自行监测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排污许可“一证式”的管理作用持续开展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完成全区61家企业的评价签订小安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细化落实联防联控、联合执法、合力治污机制——攻坚克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扎实推进“三个十条”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纳入国家考核的嘉陵江、渠江、涪江水质从2016年Ⅲ类水质于2018年提升至Ⅱ类且持续保持,满足并超过国家保持Ⅲ类水质要求;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7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从73ug/m3下降至36ug/m3环境保护先行先试实现“四个率先”,即全市率先实施水泥行业废气超低排放改造、全市率先实现城市建成区餐饮油烟治理全覆盖、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农村25户以上重点聚居区生活污水治理、全国率先开创性提出“代为修复治”“垫付制”和“追缴制”推进“打石湾”等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先进经验得到中央、市级有关媒体专题报道。
持续实施“三江”流域“三水”共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嘉陵江、涪江、渠江和小安溪干支流污染整治,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污染源排查整治,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印发《合川区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合川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和“一点一队一策”等重要文件,建立起区—镇街—村(社)三级责任考核机制和“日、周、月”通报制度,完善大气监管网格,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常态化,以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交通污染控制、道路扬尘控制、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治理、秸秆焚烧烟尘控制、餐饮业油烟专项执法检查等为抓手,瞄准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着力提升空气质量有序推进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完成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完成铝制品厂、华安气体厂等17块地块调查评估,确保“净土开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不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全区“十三五”期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扎实有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21.48平方公里,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调整,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区内不符合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以“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地整改和“四山”违法建筑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加强对“四山”、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巡查力度,督促整改违法违规问题强化国土空间生态调控,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启动合川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合理划定城镇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三条控制线,构建国土空间建设保护新格局进一步摸清全区自然资源家底,加大对土地、水资源等重要国土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的统筹调控力度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强化九峰山、“四山”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3%不断健全森林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严厉打击森林植物检疫违法行为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29平方公里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治理146.23公顷,创建绿色矿山26个,其中冀东水泥和台泥水泥矿山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助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精心调适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发展动力的转换与重塑,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精准升级”“精美增长”始终坚持环境污染“零容忍”,持续开展“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企业集中整治,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修订《合川区三江流域环境保护负面清单》,采取“区域限制+行业限制”的方式,严控环保“负面清单”,倒逼落后产能加快出清,推动全区产能绿色转型升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逐年下降。
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大力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引导双槐火电厂、台泥水泥等7家企业有序参与碳排放履约试点,排污权交易总额在重庆市区县中排名第二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按照“绿色、环保、低碳”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以“汽车制造、网络安全、医药健康、气凝胶”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将重庆市特色产业(汽摩)示范基地、特色产业(电子信息)建设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名片揽入囊中,成为重庆市重要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基地致力于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粮食、生猪、水产品产量持续稳居全市第一,并被认定为首批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聚焦历史文化、滨水休闲、乡村体验“三大主题”,不断挖掘合川文化,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十三五期间,合川GDP年均增速约为7.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成为与全市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力军——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彰显价值底色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一尊重”“五统筹”要求贯穿于城市工作全过程,突出山水城市特色,依托“三江六岸”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构筑山、水、城、人完美融合的空间体系,展现“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的独特魅力,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实施“增绿添园”项目,完成42处近2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及节点绿化景观提质改造工程,有序推进边坡立体绿化工程,新增7000余平方米立体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7%推进重庆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编制完成《重庆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概念性方案》,赵家渡、东津沱、花滩等滨江公园建成开放,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7318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化地面积达15.15平方米,城市生态宜居品质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印发《合川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新增编制16个,辖区30个镇街和3个工业园区均设立了环境保护办公室,设置网格数1524个,环保网格员1336人,区、镇街(园区)、村(社区)三级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环境监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断加强生态环保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个重点措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打造过硬生态环保铁军依托执法大练兵强化环境执法人员法制业务培训,提高环境执法软实力,加强镇街环保员业务能力培训,增强环保网格化监管力量智慧环保建设提质提速,实施全区生态区块链建设,建成国市级水质自动监测站6个,空气自动监测站4个,着力打造“1套分析预警系统+178个微观站+200个巡航车+36个高空瞭望”的大气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和大气变化情况,为环境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不断完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成投运1个城市、27个镇街、70余个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5个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建制镇街和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处理规模达到11.44万吨/天;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3万吨/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6.8万吨/年,市政污泥处置能力17万吨/年,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全民共建共享氛围日益浓厚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推动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向转变大力推进绿色示范创建,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