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1.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KB
约4页
文档ID:539908709
7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1.doc_第1页
1/4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曲艺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曲艺音乐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情感目标: 对我国曲艺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搜集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曲艺音乐能力目标: 1、聆听对比《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2、能辩别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和粤曲小调重点难点: 对比《丑末寅初》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教学策略:1、教学选择:启发法、欣赏法、对比分析法、讲述法2、学法引导:认真预习、积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动参与交流和实践,并能提出个人体会和见解3、课堂组织形式: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4、教具组合运用:多媒体及相关教具5、课程资源运用: 充分利用教材,运用书籍、音像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一、《丑末寅初》《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传统小段儿,又名《三春景》一般是演出下场节目后加唱的段子,常称之为“收场小段”是一个抒情而不是叙述性的唱段它经过艺人们多年的锤炼,常年成为精彩的保留曲目 该唱段是骆玉笙的一个精彩唱段,内容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清晨天色将晓时分,各类人物忙碌生活的情景,如渔翁、樵夫、农民、学生、青年女子、牧童等。

对于各类人物活动描绘得生动形象,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20世纪20年代刘宝全经常演唱此曲,并做了一些改动50年代小彩舞(骆玉笙)经常演唱,成为曲艺舞台的保留唱段[曲 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是有说有唱;一是只唱不说常由一人演唱,多则三五人演出形式简便灵活,以第三人称为主,第一人称的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二、《蝶恋花、答李淑一》《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作于20 世纪50年代的一首词,而后京剧、川剧、湘剧、评剧等十几个剧种为之谱曲尤以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歌唱、评弹名家徐丽仙的弹唱影响最大《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唱腔融合了蒋调、陈调及戏曲中的某些板式贯通前后,统一协调,构成一首激情洋溢的完整唱腔[苏州弹词]: 形成与清朝初年,发源于苏州地区,是江苏,浙江,上海一带颇具影响的说唱曲种三、《荔枝颂》 《荔枝颂》是“单支”粤曲,由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用广州方言演唱乐曲最大的特点是旋律与广州方言的音调结合得天一无缝,从叫卖声——“卖荔枝”的第一声开始,乐曲几乎每句都是依字行腔,曲调婉转甜美,热情地赞颂了岭南佳果。

[粤曲]: 早期演出是“师娘”自弹月琴或拉“提琴”唱的曲目大多是传统的“八大名曲”等粤曲常用唱腔“梆子”和“二簧”前者宜于表现欢悦爽朗,且有叙述性的特点;后者流丽平和,抒情性强四、欣赏与活动1、《玲珑塔绕口令》(西河大鼓)2、《腾飞的骏马》(蒙古好来宝)3、《林冲发配》(河南坠子)4、《昭君出塞》(四川清音)(注:暂时无法提供四川清音的音响,只能提供广东粤剧)五、课堂总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