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日期:注:盖章有效绿地·上海之鱼项目绿色建筑专篇一、 绿色建筑定位本项目依据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定位商业部分为三星级,居建部分为二星级,最终达设计标识认证本项目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策略,基于对场地和建筑功能、特点的基本分析,就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具体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落实、满足功能的同时实现宜人生态空间居建部分S4S2S3S5商业部分S1居建部分(1#~11#)二、设计依据本项目设计实施主要遵循以下国家和地方的设计标准:(1)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09-2012)(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6)《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107-2012)(9)《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三、绿色建筑星级达标概况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根据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制定对项目设计评价标识阶段的达标等级进行说明。
表1公建部分设计阶段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三星级)等级一般项数(共40项)优选项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共7项)(共11项)(共7项)(共5项)(共6项)(共4项)(共12项)★4532320★★5743435★★★6954538本项目达标情况★★★6865538不参评0100100不达标1210014表2居建部分设计阶段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二星级)等级一般项数(共35项)优选项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共9项)(共7项)(共6项)(共4项)(共6项)(共3项)(共10项)★5421210★★6542323★★★7653425本项目达标情况★★6443433不参评1221207不达标2100000四、本项目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内容:(公建部分)1.规划专业1. 本项目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和保护区环评报告中对选址有详细分析,满足环保要求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环评报告中场地控制和建筑环境控制分析和措施体现3. 建筑布局应满足自身日照要求,且不影响周边住宅、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日照要求核实项目周边建筑类型及距离,日照分析结果不影响周边住宅、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日照要求建筑布局满足自身日照要求4. 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环评报告中对日后运营污染源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防护措施5.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本项目东、北侧为城市干道,环评报告需要对场地噪声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测6.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不高于5m/s,不应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需业主提供周边建筑的轮廓、高度等信息,通过CFD模拟确定是否满足要求7. 场地选址合理,交通组织应设计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8. 场地交通应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应不超过500m通过交通分析图和当地最新交通图确定满足要求2.建筑专业1. 建筑立面及夜景照明不应对周边建筑物及道路造成光污染若周边有住宅、医院、幼儿园、托儿所等敏感建筑,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必须小于0.15,其他环境下不大于0.2。
2. 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环评报告对项目日后运营污染源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防护措施3. 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相关规定新建建筑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GJ08-7相关规定4. 建筑应合理开发利用个地下空间查阅地下层设计图纸,对地下空间进行利用,功能布局合理,且地下空间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应不小于15%,则判定达标本项目有地下车库,该条满足5.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应不小于40%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绿地、植草格(镂空率大于40%)、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其面积之和与室外地面面积之比应大于40%,本工程室外绿地率较高,绿地覆土厚度不小于1.5米即可达标6.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要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要求,通过公共建筑权衡计算,设计建筑的全年负荷均不超过参照建筑的全年负荷,达到了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第3.5节中甲类的节能要求。
7. 建筑各朝向的窗墙比,南向不应大于0.7,其他朝向不应大于0.5合理设计建筑外窗面积,保证每个朝向的窗墙比符合相关要求本项目窗墙比均未超过0.58.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本项目有外窗结构体系,外窗可开启面积比大于30%9.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监测方法》GB/T7106-2008中规定的6级;玻璃幕墙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中规定的3级本项目外窗气密性为6级10. 建筑围护结构透明部分应合理采用外遮阳设施本项目在周围设计600mm挑檐板作为外遮阳措施11.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本项目从效果图来看外部造型精简,无大量装饰性构件的使用12.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使用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质量之和应不低于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常规建筑根据经验一般均能满足要求13. 土建与装修应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本项目实现土建和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能够大量节约建材14.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应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本项目为办公楼和商场建筑,内部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15.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应无结露、发霉现象对热桥部分进行结露计算,根据以往项目经验,窗框部位是结露较为严重的地方,本项目采用隔热型材的窗框来改善窗框部位结露问题16. 建筑的室内背景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室内允许噪声级的规定环境评价中体现噪声检测,需进行室内背景噪声模拟计算,一般容易满足17. 建筑设计应采取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人通风的措施,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每小时不低于2次外窗设置可开启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不小于30%相结合18.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应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建筑平面布局做到动静分区,并对设备加强减震、隔声措施,保证良好的购物和办公环境19. 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规定根据建筑的造型特点,进行室内采光模拟,一般建筑能达标。
20.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平面图、立面图中有相应的无障碍卫生间以及无障碍入口的表示,设计说明中也需有相关无障碍设施的文字内容,本项目设置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21. 应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本项目屋顶采用导光筒等措施来改善顶层室内空间自然采光22. 设备、管道的设置应便于维护、改造和更换本项目设置管道井,主要设备布置于屋面、地下室或设备房3.结构专业1. 现浇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上海地区强制实施预拌混凝土证明文件)2. 建筑砂浆应全部使用预拌砂浆,业主出示预拌砂浆证明3.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采用高性能钢、高性能混凝土,主体结构采用HRB400级以上钢筋作为主筋用量占钢筋总量的比例大于70%6层以上建筑参评)4.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使用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质量之和应不低于建筑材料总质量的10%5. 办公及商业室内设计时应合理采用灵活隔断措施,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6. 本项目建筑采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4.暖通专业1.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应比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的规定高一个等级。
本项目设置集中供能站,供能站提供一次空调冷、热水,经地下室换热站换热后,二次水供至各建筑单体空调区采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上海市现行建筑节能相关标准的规定高一个等级2. 不应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本项目未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3. 空调冷热源设备规格应根据建筑计算负荷选择本工程均经过计算对设备进行选型4. 建筑应合理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本项目采用排风热回收系统,降低新风负荷5. 全空气空调系统应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本项目大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且选用变风量空调箱6.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本项目空调系统运行负荷根据冷热负荷的变化由换热机房自控系统自动选择运行工况并进行调节,当负荷减少或增加时,通过 BA系统实现空调水泵的启停控制空调箱根据回风温度控制空调回水管上电动水阀的开度当停机时,该阀回复到关闭状态7. 输配系统应选用高效用能设备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本项目空调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比ECR为0.0183,耗电输热比EHR为0.0108,平时使用风机单位风量耗功均小于0.32,均满足节能规范要求8. 土建与装修应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暖通专业管道和末端开口与精装修配合设计及安装9.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风速等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