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 欧洲中古史.docx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7.63KB
约34页
文档ID:539787857
第一章 欧洲中古史.docx_第1页
1/34

第一章 中古西欧第1节 蛮族大迁徙及其影响第2节 法兰克王国第3节 诺曼人入侵第4节 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第5节 英法王权的加强与议会君主制的形成第6节 教权与王权第7节 德意志、意大利和西班牙第8节 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第9节 中世纪的西欧文化第1节 蛮族大迁徙及其影响一、亚欧游牧与农耕世界地理农耕世界游牧世界东亚朝鲜 韩国 日本 黄河 长江匈奴 乌桓 鲜卑 羌 月氏 乌孙 西伯利亚 蒙古草原 东南亚 南亚贵霜(大月支分支)印度匈奴 康居 大宛 鲜卑 乌桓乌孙 大月支西亚安息帝国(马萨革泰 )马萨革泰 阿兰欧洲西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斯基泰 萨尔马特日耳曼 斯拉夫人 诺曼人• 交往的方式:• 和平:专业分工,互补,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 战争:暴力掠夺,游牧南侵建立国家农耕驱逐游牧,迫使游牧迁徙二、欧洲蛮族及其分布1、凯尔特人 分布: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中欧地区 2、斯拉夫人 分布:东欧平原 主要集团: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3、阿瓦尔人 分布:多瑙河流域4、日耳曼人 分布:北欧 ——斯堪的纳维亚 记载:《高卢战记》与《日耳曼尼亚志》在公元前后从畜牧业向农业的转变为定居从平等开始走向分化,出现了最初的贵贱尊卑,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分支:北:诺曼人——现代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东: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西:盎格鲁-撒克逊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三、日耳曼人迁徙的背景(一)最初的交往 1、手段:战争交往、和平交往、移民 2、日耳曼人的罗马化以及罗马人的日耳曼化 3、4-6世纪的大迁徙,是最初交往的逻辑延伸 (二)日耳曼人对于生存空间的需要 (三)罗马帝国的衰落 (四)匈奴人的西迁 ——直接因素 东汉西迁—康居(贵霜)--战阿兰(顿河)--东哥特人—欧洲腹地推进四、日耳曼人的迁徙与建国1.哥特人的迁徙与建国2.汪达尔人的迁徙与建国 3.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迁徙与建国五、日耳曼人迁徙的影响 1、日耳曼人的到来引起了西欧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即罗马式奴隶制被强行废除;日耳曼人原有的氏族部落组织迅速解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2.日耳曼人迁徙和蛮族国家的建成,使西欧的民族构成发生了变化,日耳曼文化、基督教、古典文化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西欧文明 3.西欧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沿岸迁至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至乡村第2节 法兰克王国一、墨洛温王朝(一)墨洛温王朝的建立(二) 《萨利克法典》与法兰克社会的封建化(三)封建化的开启(四)墨洛温王朝的衰落二、加洛林王朝(一)丕平献土(二)查理与查理帝国(三)查理大帝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四)查理大帝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五)查理帝国的瓦解 一、墨洛温王朝(一)墨洛温王朝的建立 1、萨利克法兰克人 与普阿尔法兰克人 2、克洛维建国(Clovis ,466-511) (1)苏瓦松战役,击败罗马大将西阿格里乌斯 (486年) (2)墨洛温王朝建立(486年)与扩张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西乌斯任命克洛维为执政官克洛维(466~511)墨洛温王朝创立者,法兰克王国第一代国王 3 、克洛维受洗(496)(1)斯特拉斯堡战役与克洛维皈依天主教耶稣基督!克洛提尔德称你是永生的上帝的儿子,而且据说,处在困境的人,你能给予帮助,对你怀着希望的人,你能赐予胜利。

我以一颗赤诚的心向你祈求,请你荣施援救:如果你赐准我战胜这些敌人,使我以亲身的体验证实那献身于你的人所宣称业已证明的那种力量,那么我一定信奉你,并且以你的名义去领洗我也曾祈求过自己的神,但是现在事实证明他们缩手不管,既然他们不来援救那些侍奉他们的人,于是我就认为他们没有力量我现在真心祈求你,我愿意信奉你,只要我能够从我的敌人手里解脱出来 ------《法兰克人史》(2)克洛维受洗的真实原因 可以和缓罗马人与法兰克人之间的矛盾 利用天主教会对西哥特人以及其他蛮族进行战争 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威望(3)克洛维受洗——教权和政权的合作 拉丁语成了官方通用语言 把西哥持人逼进西班牙二)《萨利克法典》与法兰克社会的封建化1、《萨利克法典》——司法判例的汇集2、《萨利克法典》所反映了法兰克社会(1)5、6世纪的法兰克社会,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兼营畜牧业2)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农村公社(马尔克)所有与王室和罗马地主所有3)反应出社会财产的分化和阶级分化的萌芽 3、法典所反应的情况基本是属于法兰克社会封建化的起点 《萨利克法典》的主要内容1、关于传唤;2、关于窃猪等;3、关于窃牛;4关于毁坏庄稼等;5、关于自由民盗窃;6、关于奴隶盗窃; 7、关于自由民强奸犯罪;8、关于袭击和劫掠9、关于纵火;10、关于伤害;11、关于在国王面前诬告清白之人;12、关于魔法;13、关于杀害妇女和幼童;14、关于侮辱;15、关于盗取猎物;16、关于盗取围栏;17、关于谋害自由人;18、关于移民;19、关于财产转移;20、关于承诺支付;21、关于杀死伯爵;22、关于挖墓劫尸;23、关于藐视法庭;24、关于私有财产;25、关于赎罪金;农村公社1、什么是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是在西欧封建制化开始的时候,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社会组织。

农村公社是由氏族制度到土地完全私有制的过渡阶段 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同时并存 ,农村公社的成员在初期都是自由农民2、农村公社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A、地缘关系代替了氏族公社的血缘关系 B、在土地共有制的基础上出现了房屋宅基和收获物的私有,但是山林、牧场、水池等仍为公共所有 (三)封建化的进程1、封建化 什么是封建化呢?即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封君封臣制;一是领主农奴制2 、领主-农奴关系的形成土地是纽带:农村公社、罗马大地主、法兰克地主 土地尽归领主领主拥有土地:法兰克人领主(获得土地的法兰克人)、罗马大地主农奴没有土地:自由农、隶农、法兰克人沦落的原因: 不堪军役之重,躲避军役 土地兼并,失去土地 社会混乱迫不得已的“委身”“自由人委身于奴役,因为他们不再能维持自己;他们不是一两个人这样做,而是集团地或全村庄都这样做……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满足国王要他们为战争服务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教俗的大地产日益增长——库尔敦(《中世纪的农村》)3 、查理·马特的军事改革和采邑改革封君—封臣关系的形成基础(1)军事改革A、军事重心从步兵转移到骑兵B、大地主和自由农民中最为富裕的分子组成的骑兵队伍C、在服兵役的条件下,给骑士一小块土地(原为金钱或土地,beneficium )供其终身使用 2)、采邑改革(feoff system )A、改革内容: 骑士:提供食物——提供土地 无条件分配土地——有条件分配土地B、条件:受封者必须服兵役并履行臣民义务 ;只限终身使用不得世袭C、影响: ★加强中央权力:从根本上改变墨洛温王朝无条件地分配土地的制度,使领受土地的豪绅显贵、军政官员与王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国王—骑士关系,加强了中央权力 ★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形成了阶梯状的等级制度,封建主阶级内部的联系加强了★封臣得到采邑同时获得领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对劳动者的控制加强了★采邑改革后,骑兵逐渐代替步兵,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D、采邑制度的发展:9世纪采邑可以世袭,采邑转变为封土,形成了更为稳定的封君—封臣关系四)墨洛温王朝的衰落 克洛维死后的混战: 洛温王朝先是被克洛维的四个儿子瓜分,后被克洛维的四个孙子瓜分,最后分裂为三部分:奥斯特拉西亚(梅斯)、纽斯特里亚(苏瓦松)、勃艮第511—639年间只有短暂的统一,即罗退耳一世(558—561)、罗退耳二世和达戈伯特一世(613—639)之后,王国不仅没有统一过,连国王也失去了自己的权力,开始了墨洛温王朝的“懒王”时期懒王”时代(1)王权的跌落 A、地方大地主势力的发展、国王的土地储备量的缩减以及大量自由农民的消失 B、墨洛温王朝的内部自相惨杀(2)宮相掌握实权(3)赫里斯塔尔·丕平 宫相专权:687年,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赫里斯塔尔的丕平击败所有对手成为法兰克的唯一宫相687—714年)714年丕平的儿子查理·马特继任宫相714—741年)741年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741—751年)二、加洛林王朝(一)丕平献土 马特之子丕平751公认为国王 为了报答教皇对他篡位的支持以及和教皇进一步勾结 ,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威胁教皇的伦巴德人,将夺得的拉文那总督区以及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

这奠定教皇国的基础这样教皇不仅有宗教的权威而且还成为一个独立的世俗统治者 二)查理与查理帝国 1、开疆拓土:统一西欧 2、814查理称帝(三)查理大帝与加洛林文艺复兴1、法兰克人的文化落后与统治帝国的需要2、大批僧侣参与政治工作 3、查理曼在宫廷集中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学者 ; 他要求教会和修道院开办学校,设文法、 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科,以保存和传播古典和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知识 ;这样,在八世纪,构成中世纪西欧文明的三大要素:古典的、基督教的、日耳曼的文化成分在一定程度上 第一次综合起来在他的倡导下,学术逐渐复苏,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 (四)查理大帝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1、土地封地化: 查理大帝继续了查理·马特时期的制度——采邑制,将土地和耕种这些土地的农民分封给教俗大封建主,受封者对他宣誓效忠,名曰封臣封地自九世纪后期起可以世袭,但是仅有使用权不得买卖转让 2、封君封臣制(1)封君封臣关系的形成 前提 忠诚 基础 封土 (2)封君封臣的权利和义务封臣:效忠;帮助;劝告 封君:保护;供养 (3)封君封臣关系的影响封君封臣制使国家的主权随着土地的分封而分散,转移到以封建领主为首的地方政府手中。

这种地方分权的政治,虽然破坏了统一的政权,但在非常时期却使地方政治自成一体,带来一方的安定在固定的臣属关系、明确的权利义务规定和长子继承制的维系下,封建社会形成一个组织严密、秩序井然的社会3、农民农奴化: 绝大多数自由民沦为农奴,奴隶、隶农也都向农奴转变,农奴制逐渐成为主导的生产关系 4、经济庄园化: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