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霍邱的李家圩地主庄园(一) 庄园位置和建筑部分一、位置及概况地主庄园李家圩座落在本县马店镇以西约3公里处,是全国闻名的地主庄园清光绪年间,曾挂过“双千顷”牌(20万亩)解放前,土地占有面积居全国之首,其政治势力仅次于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李氏家族从清咸丰初年(1851年)开始发迹,到民国38年(1949年),历经四世,称霸一方,残酷地统治和剥削农民长达100年之久二、庄园建筑1、选址据民国17年(1928年)《霍邱县志》记载:李家圩“咸丰中,首筑寨”当时掌管李家财产的是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弟兄三人,人们背后称他们“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他们十分迷信风水,在选择建圩地址时,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财,金银都归洼处来”的观念,将圩址定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平畈中央背靠银珠山,面对马鞍山,东傍长山,西依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两溪,从东西两方汇流圩前,环李家祠堂,绕马鞍山东流入城西湖风水先生称此处为“藏龙卧虎”之地圩址确定后,于咸丰六年(1856年)开工,动用数百名工匠,同时强迫4000多家佃户为其出工,烧砖瓦、挖濠沟、搬砖石、运木料,劳民耗资,历时10年营建,方告峻工。
占地70多亩,有房屋430多间佃户在出工建圩时,被冻、饿、累、体罚致残致死的无计其数农民王会友和赵大体弱多病,抬不动石头,被李图南用铜管旱烟袋活活打死百姓说:李家圩是用农民的白骨堆砌起来的2、布局建国前,站在跑马岗上俯视李家圩,沟壑环寨、吊桥悬空,座北朝南一片青堂瓦舍仔细看,一寨分三宅、一宅分四院,头门至堂楼一线串珠,五排房一幢高过一幢,真是门庭似海深,一道一门关每宅头门外,防卫濠宽两丈,深数尺濠外边巨石护岸,濠内墙用丈余条石自水底垒砌,上接城砖高耸太余砖墙上有卧、跪、立三排射击孔在圩墙的东、西、北三面竖立6个炮楼,突出在墙外炮楼三面都有枪炮眼,可供射击头门楼屋顶上五脊六兽,正中间铁打的雄鹰展翅俯冲,呈抓鸡之状门内开阔地南北宽180尺,东西长140丈平时在这里训练家丁,午秋二季就成为收租场二门前围濠修成荷花池,养有“寿龟”,种植荷花门楣上描金篆书“天荷仙府”四个大字,显示其“大雅脱俗”紧靠门前沟坝口立有上马石,在此,武人要下马,文人要落轿门砧立有狮子卧鼓、张口狮子、盘球狮子三种款式石雕第二道门楼与第一道门楼的建筑样式基本相同二道门两边的厢房、耳房,分别用作碾屋、牢房和护围亲兵以及族门远房亲戚的住宅。
三道内别有洞天,按照封建等级制度设置不同功能特点的楼、堂、厅、阁和偏室、耳房、敞棚三个院落内都设有上下书房,供少爷、小姐读书习字和接待文人雅士,配有精美对联和字画,非常雅致以柜房为主的庭院,供管家和帐房先生居住、活动,在此存放契约帐册,以及作为接待商旅大贾,交谈经纪的密室东院三道门内建有戏台戏楼,常年供养一个戏班子(庆福班),为其一家一户演出还有接待佃户交租送课人用的敞棚,以及存放粮食和其它食品的仓房三个院子最后一进都建有正堂楼,是尊辈长者养尊处优的居室正中一间供奉着李家祖宗牌位,宝鼎烛台是祭祀福禄寿三星及天地君亲师的地方每院正堂楼两侧建有东、西堂楼,是小姐们的闺阁绣房,并配有供丫环使女们居住的厢房,另有妾婢们居住的矮屋整个建筑布局对称协调,高楼矮屋檐牙交错大小院内房屋都是出挑廊檐,通往院落的露天有路廊相连,或有腰门相通,廊腰缦回此建筑形式夏避骄阳,即使滂沱大雨,漫地泾流,穿厅过院也不湿鞋天井小院严密紧凑,厅堂庭院大而不旷,布以花台、花池,雇用专职花匠栽培四季应景花卉圩内修有三口砖井,各有用途,东井供人饮用,西井饮马,院内井专供浇花3、建筑技艺整个房屋建筑,都是驮梁起架结构,重梁木椽,笆砖铺顶。
靠墙立柱一半嵌入墙内,一半露在墙外,呈弧形,并有铁制墙钩穿墙而过,巴结墙身立柱油漆黑亮立柱下面有磉礅,既可以承受压力,抬高建筑物,又可以防潮磉礅用青石琢成,有扁鼓形、长鼓形、方形、六角形,雕刻各种纹饰房内方砖铺地,砖的规格视厅堂大小,尺寸各异,或铺成斜纹形,线条直曲有序院落用方石铺成各层廊檐下都有台阶,用坚硬青石琢成,宽50厘米,厚20厘米,长3~4米不等,从南向北2~7级逐幢增高东院堂楼地势略高,台阶7级西院堂楼地势较低,台阶9级在窗台以下为纯砖砌成的基础墙,石灰浆砌,横平竖直,做工精细,墙厚50厘米窗台以上墙身是“金包银”砌法,俗称“里生外熟”外墙只砌一条砖厚的墙面,白灰抹缝;内墙用土坯砌筑,坚固厚实,冬暖夏凉楼、堂、厅、室、厢房、耳屋,不论班挑翅角,一律都做有屋脊脊座用瓦片线线砖砌成,脊身是空心面砖烧制的,脊的高矮不等面砖浮雕各种花纹,脊帽出边走线,脊两端配有龙、鳌兽头脊正中精塑多种狮、鹤等坐兽飞禽,十分壮美各道大门都是矩形,黑漆红堂,书刻“国恩家庆”、“人寿年丰”、“龙飞凤舞”等对联厅堂多为六扇或八扇格子门,其他有月洞门、椭圆门、六方门、花瓶门,门页制作精美,上有龟纹、破冰等各式花纹亮格,中下部抄角、起鼓、丢堂、木刻花卉,加以彩绘油漆。
窗户有矩形、扇形、圆形、六角形、菱形,窗扇制作的花墙丰富多彩在中院三道门内,又对称地分东西两院,门楼上有砖雕西院刻“行恒”,东院刻“履素”,字体苍劲有力中院大客厅对面的照墙上,刻有斗大的“知命乐天”四大篆字此院落尚保存,较为完好民国元年(1912年),李渐亭投靠北洋军阀政府,通过贿赂,买到一个税务官的职务,在三河尖设卡,比其父辈更加残酷地搜刮盘剥,对来往于正阳关至河南一带淮河上的船只,任意搜查征税同时,他还当上三番帮会头子,勾结当地土豪劣绅,开烟馆、设当铺,榨取不少“黑心钱”随于民国3年(1914年)在马店乡马井村(距西圩、老圩一公里处),又建造一座新圩寨(又称东圩、双圩),占地30多亩,双圩沟、双圩墙、双吊桥,独门入圩圩四周设立雕堡,前后6层房、4道院,内有堂楼、客厅、书房、柜房、腰屋、花园等,屋内一律西式陈设,为李渐亭独家居住死后由其子李希良继承民国20年(1931年),红军曾围攻一个月未打开,仅将圩主李希良一人击毙此新圩寨于民国37年(1948年)毁灭于战火现仅存圩沟、墙基,圩内已成耕地,种植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