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ressCAD手冊_P5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33MB
约16页
文档ID:539693691
PressCAD手冊_P5_第1页
1/16

第六章:模具相關資料之設定 - 47 - 第三篇 工程設計篇第五章 模具相關資料之設定一 . 模具種類選取 模具結構種類選取:◎指令輸入方式下拉功能表 (沖模設計) → (模具種類)系統提供的模具種類有◎可動式剝料板模 : 又可細分為連續模及下料模 兩種◎複 合 模 : 可內外脫共用 及 上下模共用 之模具◎折 彎 工程模 : 下模為彎刀之折彎用模具選定模具種類後,按《執行》鈕,系統自動轉換為該模具結構之環境(如:圖層、功能表..等)二 . 模具總設定 模具總設定的功能在於:可事先將欲設計的那一組模具的所有相關條件(如模板厚度、零件排列位置、零件固定方式、間隙設定等)事先規劃設定好,以便在執行全自動模具繪製時,繪出符合設計者所需的模具,更可進一步將模具資料規劃成標準型式,並用“存規劃檔”功能存檔之,需要時用“叫規劃檔”功能載入即可,除了可大幅節省繪圖時間外,更可提昇正確性,避免人為疏失的錯誤率 ◎ 指令輸入方式下拉功能表 (沖模設計) ð (模具總設定),則出現下列對話框﹕◎欄位說明【模具型式設定】 : 可選擇的模具型式有﹕可動式剝料板模 – 1. 連續模 - 2. 下料模(注意!下料模並非複合模)【註1】 目前業界使用最多最廣泛的模具種類為 [可動式剝料板]]故本軟體的功能亦是以此種模具為主,下料模與連續模的模板結構相同,差別在於執行模板繪製功能時﹕連續模: 以“料帶寬度”加上雙邊留邊距離決定模板之尺寸.下料模: 以“成品外型”加上留邊距離以決定模板之尺寸, 【模板厚度設定】:設定各模板的厚度、鋼材材質、鋼材每KG單價、熱處理方式、熱處理單價。

用途在於﹕1﹒繪製組立圖時,將根據此處厚度設定實寸繪出2﹒供零件長度自動計算時參考之(故應於零件繪製之前,設定好模板之厚度,如此零件繪製時所自動計算出來的零件長度才會正確)3﹒供列示料表清單及模板價格統計用◎ 操作說明點擊【模板厚度設定】欄位﹐則出現下列對話框﹕厚度:使用者需自行輸入厚度數值註一】如不需要的模板只需將該模板厚度設0,則模板繪製時即不產生該模板 之資料材料:按下材料輸入欄,系統自動讀取資料檔供選用熱處理:按下熱處理輸入欄,系統自動讀取資料檔供選用單價:按下單價輸入欄,可輸入材料或熱處理的單價註一】使用材料、材料每KG單價、熱處理單價、熱處理方式…等資料檔,是採用開放式的資料庫,使用者可直接用[編輯資料檔]的功能,來增加或刪除多餘的資料下拉功能表 (沖模設計) → (編輯資料檔)→(模板材料)下拉功能表 (沖模設計) → (編輯資料檔)→(熱處理檔)零件長度設定:可設定各種沖模零件的長度.當按下[零件長度設定]按鈕時,會開啟零件長度設定視窗﹕上半部的資料項使用者須視實際需要設定之,這些項目分別是:◎料條厚 :設定成品料條的厚度值◎上模閉模間隙 :設定模具閉合狀態下,上夾板與脫料板之間的間隙。

◎沖剪沖頭長度 :設定沖孔下料沖頭的長度◎ 脫料板活動量(行程長):設定模具閉合與開啟時﹐脫料板行程長度◎有效沖切長 :合模時沖頭超過料條的長度(即沖頭進入下模的深度)◎A沖脫料板導引長:設定A沖小徑在脫料板上的有效導引長(含斜度部份)◎引導沖導引長:設定引導沖的有效導引長(超過脫料板,直線部份的長度)◎安全銷導引長:設定安全銷的有效導引長(超過脫料板,直線部份的長度)◎頂料高度 :開模時頂料銷或兩用銷將料條頂離下模的高度◎開模高度 :開模時脫料板至下模板間之距離(供繪製開模組立圖使用)◎ 脫料板讓位深:設定料條通過時,脫料板底部讓位的銑溝深度(設0表示不須讓 位深) ◎ 脫料板底面留邊寬(間隙):設定脫料板底部讓位溝槽寬與料條寬的單邊間隙值, 設定方式分為以下二種:設定值 <10,系統自動判別為料條邊與讓位溝槽邊之單邊間隙;設定值 >= 10,系統自動判別為模板邊至讓位溝槽邊之單邊寬度;系統依使用者之設定值自動繪製讓位槽 當上半部各欄位值輸入完畢,即可選[自動計算]按鈕,系統會根據已輸入之板厚及設定的零件固定方式自動計算各零件的長度與合模高,並記錄於下半部各欄位中,使用者可沿用,亦可修改之。

[零件位置排列 ]: 此欄位提供使用者設定自動執行全自動模板繪製時,安排各種加工孔與模板的相對位置、尺寸及數量等,略述如下:當按下[零件位置排列]按鈕時,會開啟零件位置排列設定視窗﹕◎下模螺絲位置 :設定下模螺絲與模板邊的距離X:下模螺絲與模板左邊及右邊的距離Y:下模螺絲與模板上緣及下緣的距離Y‘:第一顆及最後一顆下模螺絲與模板上緣及下緣的距離(模板上的標準零件:如螺絲、合銷、導柱….等,於模板的四個角落處較易與其它零件相干涉 所以增加此設定值供調整之)◎等高套筒位置 :設定等高套筒與模板邊的距離X:等高套筒與模板左邊及右邊的距離Y:等高套筒與模板上邊及下邊的距離Y‘:第一顆與最後一顆等高套筒與模板上邊及下邊的距離G:設定二個等高套筒之間的最大間距◎ 上模螺絲位置 :設定上模螺絲與模板邊的距離(說明同 下模螺絲)◎ 合梢位置:設定合梢與模板邊的距離(合梢即業界所稱定位梢(固定梢) X:合梢與模板左邊及右邊的距離 Y:合梢與模板上邊及下邊的距離◎ 內導柱位置:設定內導柱的座標位置 X:內導柱與模板左邊及右邊的距離 Y:內導柱與模板上邊及下邊的距離 防呆位置 :設定內導柱的防呆位置,可選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可設Y值 不同做為防呆用)。

◎零件資料:用以設定該零件之相關資料(請參考模板零件之說明)◎個數 :直接輸入該零件的數量(單邊),若個數為零,會以最大間距自動計算所須之數量◎螺絲間最大距離:設定每顆螺絲間的最大距離(當螺絲設定個數為0時,系統會根據模板長度,扣除左右留邊距離,自動計算所須螺絲之數量平均分佈於模板上)◎Y方向加繪螺絲:設定模板的Y方向是否要自動繪製螺絲(若選擇要,系統會根據模板寬度,扣除上下留邊距離,自動計算所須螺絲之數量平均分佈於模板上)註一】各零件之位置會自動求出最接近的整數座標值.【註二】按下各零件的第一個欄位(X: )時右邊的示意參考圖跟著零件名稱不同而改變,設計者可參考此處圖示來輸入各值註三】若該零件的第一個座標位置值(即X座標值),設定為自動繪製,由使用者設定該零件之位置﹐模板繪製時會自動產生相應的零件若該值設定為不繪製﹐表示該零件於模板繪製時將略過不繪製﹐模板繪製完成后﹐再運用模板零件功能繪製註四】若[Y方向加繪螺絲]欄位有被選取,則於[模板繪製]時會加繪Y方向之螺絲(螺絲數量會以板寬及螺絲最大間距為準,自動計算之)註五】使用干涉檢查:是/否 若選是則[模板繪製]時自動檢查各零件是否重疊,有則自動避開。

板寬設定】: 讓使用者設定料條寬度與模板寬度之關係,功用在於執行模板繪製功能時,偵測實際料條寬,配合此設定值,自動計算所須的模板寬度值,並從標準模板資料庫內,選取合適之標準模板供使用當按下[板寬設定]按鈕時,會開啟板寬設定視窗﹕◎ 模板寬度=料帶寬度+設定值(設定值=留邊距离×2)◎ 最小距离設定值﹐為了确保模板強度而設定的﹐對連續模設定無效﹒◎ 標準板寬設定﹐標準板寬資料庫是開放型的﹐設計者可隨意修改﹒【註一】本指令的設定資料會被[模板繪製]指令讀取,做為選取正確模板寬度值的依據.【註二】標準模板寬度可依規格板尺寸來設定,以達板材使用的一致性,便於管理註三】執行[模板繪製]功能時﹐讀取標準模板寬度之規則﹕例如﹐依据料條寬+設定值計算出的模板寬度為121﹒5mm,此值處于標準模板寬100mm與150mm之間﹐標準模板寬應取150mm,其規則﹕150-100=50,50*1/3≒16.6﹒若計算之板寬在100~116.6之間﹐則取標準模板寬100mm﹔若計算之板寬在116﹒6~150之間﹐則取標準模板寬150mm﹒其它以此類推﹒ 【模座設定】:用以設定模座大於模板的長寬值以及外導柱的相關資料當按下[模座設定]按鈕時,會開啟模座設定視窗﹕◎ 上下留邊A、左右留邊B﹕模座邊緣至模板邊緣之距离﹒◎ 外導柱邊距C、D﹕外導柱至模座邊緣之距离﹒◎ 外導柱設定﹕設定外導柱之相關資料﹒(參見模板零件繪製)◎ 搬移螺絲位置L﹕搬移螺絲(抬模螺絲)至模座邊緣之距离﹒◎ 螺絲尺寸﹕搬移螺絲之公稱尺寸﹒◎ 螺絲所在的邊﹕搬移螺絲所在的模座邊緣﹒◎ 螺絲孔深度:搬移螺絲鑽入模板內的深度.【註一】設計者可點擊上述欄位右側按鈕設定需要之相關資料﹒【註二】幻燈片中虛線框代表模板輪廓線。

註三】當 D 與 D‘ 設定不同值,主要用於防呆註四】若祇需二支外導柱,並位於模板的中心時,只要將外導柱邊距C值設定成-1即可註五】若祇需外導柱后置或對角設置只需繪製出四角之導柱,再根據設計者需要刪去多餘之導柱.◎ 上托板設定﹕設定上模墊高塊、上托板及其固定方式﹒ 【註一】墊高塊、上托板之厚度在模板厚度設定中設定﹒◎ 下托板設定﹕設定下模墊高塊、下托板及其固定方式﹒【註一】墊高塊、下托板之厚度在模板厚度設定中設定﹒【註二】於執行模板繪製時,會根據模板尺寸及本指令之設定值繪出模座尺寸.【材料設定】:此欄位用以設定使用料條的材質、料厚、剪應力、彎曲力比及磨擦力比.並根據所選的材料,至MATER.DAT(料帶材料)檔裡,讀取對應的密度及剪應力值,以供計算沖床噸數、彈簧個數、及模具沖剪力中心計算時之使用此處的料厚會以[零件長度設定]裡的料條厚度值,做為內定值,並且會同步更改)當按下[材料設定]按鈕時,會開啟材料設定視窗﹕【間隙設定】:當按下[間隙設定]按鈕時,會開啟間隙設定視窗﹕◎ 線割間隙設定處理方式﹕◎ 沖裁間隙設定﹕◎ 沖頭與模板配合間隙設定﹕◎ 刀口說明設定﹕◎ 模板零件間隙設定﹕◎ 自動儲存規划檔﹕【註一】間隙設定之控制方式共有三種,這些不同的控制方式僅對線割加工孔有 影響,對銑床加工孔而言並不受影響, 銑床加工孔是祇要有設間隙值,就會將間隙值加入(當然螺絲孔除外),直接放大於圖元上,並不因控制方式之不同而影響。

註二】間隙設定之控制方式對線割加工的孔的影響說明如下:*直接加在圖元上:系統會自動將線割孔的間隙值直接放大於圖元上﹒* 以註解方式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