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的语言描述:分别取未知物质少量于容器内,分别加入某种试剂或采用某种方法,从产生的不同现象对实验的物质下结论是什么物理方法:操作简单,方法好想;化学方法:利用性质的差异选试剂1、指示剂:石蕊试液→酸、中性居多,酚酞试液→碱居多 2、酸:稀HCl、稀H2SO4、稀HNO33、碱:可溶于水的NaOH溶液、Ca(OH)2溶液 难溶于水的Cu(OH)2、Fe(OH)3→酸4、盐:①碳酸盐:可溶于水的Na2CO3溶液→酸、Ca(OH)2 难溶于水的CaCO3→酸 ②AgNO3溶液→稀HCl(或含Cl-)、BaCl2溶液→稀H2SO4(或含SO42-) ③CuSO4溶液、FeCl3溶液→可溶于水的碱5、金属氧化物:CuO、Fe2O3→酸6、非金属氧化物:CO2→Ca(OH)27、活泼金属:Zn、Mg、Fe→稀HCl、稀H2SO4、盐溶液8、pH试纸→酸、碱、中性⒈鉴别题型:⑴选择试剂进行鉴别:①鉴别酸性、中性、碱性溶液------紫色石蕊试液③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氯化钡溶液、大理石④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瓶口是否有白雾现象;②闻气味;③使纸、木条、布炭化;④敞口放置质量变化;⑤测密度;⑥等体积称质量;⑦稀释时是否放热;⑧稍倾斜瓶是否粘稠;⑨与锌铁作用是否有气泡产生……⑤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①稍倾斜瓶是否粘稠;②测密度;③等体积称质量;④敞口放置质量变化;⑤稀释时是否放热;⑥使纸、木条、布炭化;⑦ 与锌铁作用是否有气泡产生……⑥鉴别浓盐酸和稀盐酸:①敞口放置瓶口是否有白雾现象;②是否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③敞口放置质量变化; ④测密度;⑤等体积称质量。
⑦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①蒸发看是否有晶体析出;②滴加硝酸银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③测密度; ④等体积称质量;⑤小木块、小塑料球漂浮情况;⑥萝卜条失水情况⑧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①指示剂:石蕊试液:紫色--氯化钠、蓝色--碳酸钠;酚酞试剂:无色—氯化钠、红色—碳酸钠;②稀酸:有气泡—碳酸钠、无现象—氯化钠;③氢氧化钙(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碳酸钠、无现象--氯化钠;④氯化钡(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碳酸钠、无现象--氯化钠;⑤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有白色沉淀--氯化钠、无现象--碳酸钠;⑥pH试纸:变蓝—碳酸钠、不变色—氯化钠;⑦家庭厨房中:可尝、可看⑨鉴别酸碱盐⑵利用被鉴别的物质的相互作用进行鉴别-----两两反应看现象:实验方法:两两反应看现象 题型做法:列表,表中填主要现象结论:表中所列内容的每一横行(或纵行)的现象是不完全相同的就可以相互鉴别⑶给被鉴别物质的鉴别排序-----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去鉴别剩余物质:做法:①看;②用已鉴别出来的物质去鉴别剩余物质⑷化肥间的鉴别:做法:①看、闻;②溶解性;③加碱⒉检验题型:⑴溶液是否显酸性: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活泼金属----有气泡;③氧化铜、铁锈(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④氢氧化铜、氢氧化铁(难溶于水的碱)----固体溶解,溶液变色;⑤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可溶于水的碱)+酚酞----红色变为无色;⑥碳酸盐----有气泡;⑦pH试纸----。
⑵溶液是否显碱性: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氯化铁、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④pH试纸----⑶酸根离子的检验: Cl-的检验: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SO42-的检验: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CO32- :稀HCl+澄清石灰水→有气泡、浑浊 NH4+: Ca(OH)2研磨或空气中灼烧→有氨味(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⑷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①样品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②样品中滴加碱:Ba(OH)2溶液、Ca(OH)2溶液、或盐: 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Ba(NO3)2溶液、Ca(NO3)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检验碳酸钠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存在:解题策略:因选试剂来完成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现象,而与碳酸钠作用没现象的试剂或方法不存在,所以必须将解题思路调整为:将混合物中的碳酸钠完全除去后再检验剩余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存在的方法试剂: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Ba(NO3)2溶液、Ca(NO3)2溶液,切不可用Ba(OH)2溶液、Ca(OH)2溶液,否则会引入OH-,影 响最后的结论的形成。
⑸检验干燥剂氧化钙的变质情况: Ⅰ、检验干燥剂氧化钙是否完全失效: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看是否放热,如果放热说明有氧化钙,干燥剂没有完全变质失效;如果不放热,说明没有氧化钙,干燥剂完全变质失效了 Ⅱ、变质可能与水反应完全变质成氢氧化钙,还可能变成氢氧化钙后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完全成碳酸钙了,再或者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所以需检验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存在: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如果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钙;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如果有气泡生成,说明含有碳酸钙⒊除杂质的题型: 加入一种试剂或采用一种方法,将杂质转化为易分离的物质(沉淀或气体)和水等物质,而本身不变化思路:1、选择生成原物质的试剂,且操作简单、方便的方法:NaCl(NaOH)2、选择不生成原物质的试剂,操作简单、方便的方法:Cu(CuO)3、物理方法:Cu(Fe) CuO(KNO3) ⒌共存题型: 思路: “共存”多出现在酸碱盐的知识运用中,是因为复分解反应是离子间的反应,所以判断的方法和原则是相互间能反应的不能共存,不能反应的能共存⒍分离、提纯题型: 思路:分离:加入一种试剂或采用一种方法,将物质分开。
提纯:加入一种试剂或采用一种方法,将杂质除去⒎推断题型:⑴物质范围内的推断: 一对一的对号入座:应对方法:题---ABC做实验,你---已知物质做实验,现象对现象,对号入座多对一的相互合作: 应对方法:满足现象最低要求的物质----是一定含有的物质, 与现象要求相违背的物质----是一定没有的物质, 有和没有都不影响现象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⑵无范围的推断:根据特征反应或现象或合理猜想和联想定位⒏证明题型:⑴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思路㈠:设计典型实验:即借助一些试剂或用品,使反应能够产生明显的现象,从而得证反应确实发生了下面实验设计方案的原理:因反应中会消耗气体,所以可以利用密闭容器内外在反应前后会出现明显的气体的压强差,使借助的试剂或用品发生变化,而产生明显的现象进一步完善思路㈠的实验的设计:如果考虑水与二氧化碳也反应的情况,实验最好采用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即用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完成上面实验设计方案,比较两者的 实验现象,如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更明显就可以证明反应的发生了 思路㈡:利用证明反应的产物的存在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⑴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的溶液样品放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即二者能反应⑵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的溶液样品放入试管中,然后滴加BaCl2【或CaCl2、Ba(NO3)2、Ca(NO3)2】,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即二者能反应⑴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思路:证明一个反应的发生可以用证明反应中某种反应物在反应中完全损耗了的方法下面设计的实验,是借助酚酞试液,在反应中产生明显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了,从而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如何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或反应后呈酸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呈紫色,则恰好完全反应;若呈红色,则稀盐酸有剩余;若呈蓝色,则氢氧化钠有剩余 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其中的氢离子,而不是其中的水分子和氯离子 思路:⑴排除法:稀盐酸中含有H+、Cl-、H2O分子三种粒子,排除Cl-、H2O分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可能性,那就是H+的性质了 ⑵验证法:用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分别验证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了。